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书里书外悟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和《多余的话》

句子大全 2009-01-23 12:37:37
相关推荐

书里书外悟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和《多余的话》

朱金贤

阅读是一种自省。

浮躁的时代,能沉浸在一本书里是多么难得。很多时候,我更愿意伴着一本书度过每一个茫然的、寂寞的夜晚。书里流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在黑夜中流浪的花朵,历经岁月镌刻在现实中绽放,融入读者的心灵。于是,书里的人和书外的人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有了命运相连的感同身受。

我喜欢这种共鸣。我在命运与命运的对话中明白了爱,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会了内修,在文字与现实的交流中懂得了自省。我以爱为信仰,相信正是有了内修和自省,生命才能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张力。

01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读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小说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出身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从相同的起点出发,走着迥然相异的人生道路,他们在困苦中坚守善良,在困境中永不放弃,历经艰难曲折,都获得了较为圆满的人生。

孙少平,不甘于贫困的命运,在寒冷、饥饿和困顿中求学异乡,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小子成长为村里的初中老师。在初中班垮掉之后,他毅然背井离乡走进城市,笃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繁华的黄原城,他只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揽工匠,用稚嫩的双肩于疼痛中扛起生活的重担。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来到大牙湾煤矿,成为一名掏炭的煤矿工人,每天与煤灰、黑暗和死亡相伴,却深深地爱着那片土地。在爱人和挚友相继离世之后,他依然对生活付出全心的爱,以钢铁一般的意志乐观地活着。孙少安,一个憨厚老实却有博大胸怀的庄稼人,一直在农村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长年累月在贫瘠的土地上劳碌不息,以一己之力把弟弟妹妹送出大山。他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带领村民搞承包责任制,贷款办起了烧砖厂。在砖厂遭遇毁灭性的灾难之后,面对村里人的误解,又以非凡的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成为带富一方的农民企业家。

平凡的世界

02

在《平凡的世界》里,在孙少平和孙少安身上,我看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在命运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平凡的甚至是渺小的,都会遭遇苦难、伤痛和困境,只有勇敢地站起来,在苦难中学会慈悲,在伤痛中坚守善良,在困境中不屈向上,生命之花才会绚丽绽放。阅读的过程让我明白,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保持一颗向善、向上之心,对于读者而言,这也是至高的心灵体验。

03

后来读了瞿秋白《多余的话》,第一次了解了瞿秋白的革命生涯、铁骨担当和妙手文章,对这个具有多重色彩的文人、哲人、革命家产生了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读了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被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书生深深折服。瞿秋白,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却一定是最特殊的领导人之一。他以文弱的书生之肩挑起领导一党之重任,他自知领导才能有限,却迫于时局危难,为拯救沉浮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义无反顾奔走,为照亮社会前进之路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最后的遗作,是他被捕后在狱中写的。他说:“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我倒怕人家‘钦佩’。但愿以后的青年不要学我的样子,不要以为我以前写的东西是代表什么主义的。所以我愿意趁这余剩的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写一点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别人看到的他是共产主义斗士,是令人崇敬的党的领袖,是社会正能量,而他却在英勇就义前向自己举起了解剖的刀,将正能量背后的暗淡和阴影向世人坦诚。多少人一生挖空心思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他却在告别前坦诚自己的缺点、错误、脆弱、懈怠和衰惫,这是何等勇气?非真豪杰不能为之。

04

多余的话

面对敌人的威逼,瞿秋白是坚定的,面对死亡,他是从容的。而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却极不平静,他觉得自己太渺小,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他在生命即将定格时写了《多余的话》。他从家乡的觅渡河出发,一生都在觅渡,最终也没有找到停靠的码头,而他为国为民的担当和在《多余的话》中的坦诚,让我看到了他的真性情、真品格,他的真也必将激励一代人。

05

这些年来,我一直安静而认真地阅读,像一条在大海里奋力游动的鱼,努力汲取知识之水。我在阅读中自省、内修和成长,渐渐变得平静和从容,懂得自立,懂得感恩。我想,其实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作者的使命是向人们展示向善、向上的力量,那读者的使命应该是获得向善、向上的心灵体验,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化于人。

END

文字 ▏朱金贤

原标题:《书里书外悟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和《多余的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