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总理级严复测试题来了:怎样放眼看世界 怎样一颗中国心

句子大全 2009-01-20 13:46:03
相关推荐

25日上午,正在福州考察的李克强总理专程来到严复故居参观。“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毫无意外,总理这番褒奖掀起了新一轮“严复热”。呐喊“‘记住严复’是历史深处的呼声”者有之,解析“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者亦有之,还有媒体撰文强调学习严复向西方学习的精神。 总理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中国政府网/图) 嘤~谁能告诉我,严复对待西方是什么态度?是像1980年代中国对西方望眼欲穿的态度,还是像今天中国人批判学习西方的态度,有借鉴有批判?“放眼看世界”与葆有“中国心”是怎样的深沉关系?笔者不多说,还是来做几道题,测测你有多了解严复吧。(举起鼠标,点击您认为正确的答案) 1、严复的《天演论》是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中文版吗? A、是 B、否 答案:B。《天演论》只是节录翻译,并加以自我发挥,相当于严复改编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2、严复的《天演论》(故意)漏掉了《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哪一部分? A、进化论 B、伦理学 答案:B。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要目的是警示国人因循守旧会亡国。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地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弄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3、严复这段“工业党”式的文字是在批评什么著作? 案:斯密氏成书于乾隆四十年,去今百余岁矣,故其所言多于西国今日之情形异。今日大制造,多萃于一厂一肆之中。盖铁轨既通,会合綦易,而一以省中侩之费,二以交相保险,而收利不畸重轻,此虽大制造所以不散处也。 A、物种的起源 B、进化论与伦理学 C、国富论 答案:C。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一期上发表《绍介新著 原富 》一文,指出,“严氏于翻译之外,常自加案语甚多,大率以最新之学理,补正斯密所不逮也。其启发学者之思想力、别择力,所益实非浅显。至其审定各种名词,按诸古义,达诸今理,往往精当不易。后有续译斯学之书者,皆不可不遵而用之也。” 在翻译斯密《国富论》一书时候,能够以发展眼光,不拘泥于原典,以大工业时代视角辩证看待手工业时代的斯密著作。 4、1915年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筹安会。他们打着“学术团体”的招牌,宣称其宗旨是“筹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实则是伪造民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请问严复对于筹安会的态度是: A、主动 B、被动 C、暧昧 答案:C。丁中江的《北洋军阀史话》引用知情人回忆: 杨度乃主张找严,开门见山地说:“幼老,您是反对共和制度的,近来德皇威廉第二也说共和制度不宜行之于中国,您对此有何高见?”严冷冷地说:“我没有高见,国事不同儿戏,岂可一改再改!”杨说:“中国非统一不可,欲统一则非有一雄豪君主统御,我们想发起组织一个研究国体的团体,请幼老为发起人如何?”严冷冷地答:“你们何必研究?称帝称王自为之可也。”杨见话不投机赶快改变口气说:“幼老您错了,政治主张不本学理而行则不顺,学者不以其所学献之国家则不忠,您是才望俱隆重的高士,岂可高卧不出,如天下苍生何?”这句话却打中了严的心坎,于是说:“好吧!你们去发起,我可以列个名。” 5、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放弃进化论 B、重新评估传统 C、反思西方文明 D、肯定孔孟之道 答案:A。材料大意是说,晚年亲自经历、看到了建立七年的民国与欧洲四年的“一战”,感觉到西方三百年的文明进化,只是“利己杀人,寡廉鲜耻”,能够挽救中国的原来还是传统的孔孟之道。说明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追求强国梦想,原本以为中国人也会像西方人那样,具有生存竞争的实力,打造出一个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使得知识分子们如梦初醒,意识到西方先进文明也并非万能,开始重新思考文明的趋向,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B、C、D三项材料中能够得到反映。故选A。 近代以来,中国一流知识分子无不是在放眼看世界,救亡图存的同时不忘中国历史根本,辩证对待西方与本国文明传统,试图创造既适合本国发展,又能表率世界的文明模式。从严复到梁启超,到鲁迅,到毛泽东到邓小平等皆然。日本学者称赞鲁迅的这种态度为“回心”。救亡图存时代的有志之士在面临生死存亡之时犹能不乱阵脚,在今天中国已经超越救亡而追求发展的时代,有识之士的紧张感已经缓解,更有魄力不唯西方马首是瞻,不囿于中国传统,结合二者,创造出一条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道路。 (本文鸣谢张晨、丁凡、江宇、余亮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