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漫谈第三学段统编教材中的环境描写

好句子 2020-12-15 12:35:01
相关推荐

【摘 要】通过分析比较、教学实践,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名著中的环境描写片段,帮助六年级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多种环境描写的写作技法,以提高学生的文本感受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为衔接初中语文打下基础。

【关键词】环境描写 统编版语文 写作教学

2019年秋季起,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后文简称“统编版语文”)全面推行。对于笔者所带的六年级学生而言,从人教版语文教材跳跃到统编版语文教材,不是简单的课文内容的调整,而是包括了教师教法、学生学法、课本结构等多方面的改进。

众所周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并列呈现。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单元提示中写到:“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显而易见,前者是阅读中的语文要素,后者是写作中的语文要素。这是整套教材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提到“环境”这一关键词。且编者将环境描写放置于小说单元的学习背景之下。

对于小说而言,人物、情节、环境是三要素。小学阶段只作为初步的了解学习。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说的教学重点往往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对于环境描写的学习总是简单带过。笔者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跳出“小说”这一体裁的限制,环境描写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在。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小学生对故事有着天然的浓厚兴趣。而在这些有情节的故事中,优秀的环境描写,在语言形式、内容传递、意境表达等方面都能给少年儿童以积极的影响。

本文依托第三学段统编版语文教材,结合高段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作例举分析,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的应用作简单研究。

01揭开环境描写的面纱,修炼火眼金睛

六年级学生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环境描写”这个词,但对于环境描写早已不算陌生。环境描写最常见的分类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顾名思义,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时令、风霜雨雪、草木花卉、山川湖海、花鸟鱼虫等。虽然不曾明确提出过“自然环境”的概念。但是在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中,其实已颇为寻常。如:统编版五下《冬阳童年骆驼队》“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祖父的园子》开篇大段的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包括能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风貌的建筑、场所、阶级关系、社会生活、市井百态等内容。社会环境的描写,能反映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人物生存状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主旨。其描写范围可大至时代背景,小至家庭住所,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如:统编版六上《灯光》“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通过教师讲授和例句展示,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环境描写。

0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阅读技巧

环境描写限制了人物活动的时间、空间,交代了人活动的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心情。愈是优秀的记叙作品,环境描写愈是犹如浑然天成的修饰,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它的篇幅短小,却依然能很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题揭示、人物刻画。小学阶段所接触的文本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渲染气氛

统编版六上《穷人》开篇就描绘了屋外狂风暴雨的情景:“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通过对外部天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隐隐不安的气氛,并与屋内温暖舒适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阅读后,能很快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这种不安、紧张。

(二)反映心情

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杜小康离开校园之后,跟随父亲养鸭,遭遇到暴风雨。文中有段环境描写:“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里对天色、河水、芦苇荡的描写直接反映了杜小康内心焦躁、郁闷的心情。

(三)刻画人物

统编版六上《桥》中有大量对洪水的描绘:“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些环境描写,将洪水的凶猛残暴反映得淋漓尽致。而在这汹涌的洪水中,老汉“像一座山”。两相对比,将老汉威严镇定、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就衬托了出来。

(四)推动情节

再以《桥》为例:“雨突然大了”“近一米高的洪水……”“洪水的狞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可以从语段中发现雨越下越大,洪水汹涌而至,水越涨越高。正是因为洪水的上涨,才会有村民争先恐后逃离的场面。小说中不断的环境描写,很成功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五)埋下伏笔

统编版四下《小英雄雨来》开篇有一段环境描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它重点对于还乡河上的芦苇荡进行了描写。整个画面唯美舒适。去掉这个自然段对文章内容是否有影响?影响很少,至少文章的情节可以继续推进,不受影响。但是去掉之后,后文出现雨来游泳逃走的场景时,也就不显得那么理所应当,妙趣横生了。因为这段环境描写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后文的情节安排埋下伏笔。

(六)深化主题

有时候,适当的环境描写还有深化主题的作用。统编版五下《祖父的园子》结尾部分,有一段描写:“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营造了一种自由、安逸的氛围,能够反应“我”悠闲自在的这种心境。

当然,一处环境描写可以同时肩负多重作用,这就需要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了。

0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升级写作技法

既然环境描写有如此多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结合日常教学,指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加入合适的、出彩的环境描写呢?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大多都是自然环境描写。对于写景,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例如“从各种感官角度描写”“运用合适的修辞”等常见的写作技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思考,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各年级语文要素安排,归纳出整理以下几点写作技法:

(一)动静结合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景物描写。紧接着,在五下的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以五下《威尼斯的小艇》为例:“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就是一个经典的动静结合的片段。

一开始就是小艇散开的场面,作者以人们的谈笑声写整个场面的热闹,呈现了一幅动态的美图。紧接着,水面平静下来,声音逐渐减弱,用月影、石头建筑、桥梁、驳船展现威尼斯夜里的宁静。这样由动转静,动静结合,一下子营造出一种热闹过后安静、平和的气氛。

(二)展开想象

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草原》中作者这样描写草原上的小丘:“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小丘的线条在作者眼里成了中国画,并且用专业的“渲染”“勾勒”等国画手法,极言小丘的翠色欲流,给人美的享受。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想象,在作者的眼前,出现的不是小丘,而是美妙的画作。

“运用想象”这一手法,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能做到奇、妙、新,仍需要不断地修炼。

(三)妙用短句

六上《桥》的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开篇第一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一个精彩至极的小说开头。在常规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句子写得越多越长,就越是详细具体。这个片段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极短的句子,描绘一个场面。“像泼”“像倒”两个极短的句子,就可以言尽雨水之大。如果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能够尝试运用长短句结合的手段进行描写,作文的语言形式能更有变化。

(四)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简单而言,就是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将常见的事物陌生化处理。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写作思路:换种角度看待寻常事物,让常见的景物描写焕发出生机。以《格列佛游记》为例,“周围的田野像不尽的花园,圈起来的田地一般都是四十英尺见方,就像许许多多的花床。田地间夹杂着树林,树林约占地八分之一英亩,据我推断,最高的树大约高七英尺”这是主人公变小以后,所见的场景。原本常见的景色,在“巨人”的眼里,一下子变了,给人新奇之感,更为好奇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会如何推进。

在我们的写作中如何运用这种陌生化的技法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写花可以改变常见的人眼观察的角度,把自己当作小昆虫,放大花朵的细节,描摹花朵。

参考文献:

〔1〕黄杜冰.浅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2(2).

〔2〕胡先晴.记叙文穿插景物描写的方法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2014(3).

〔3〕陈双慧.阐幽发微 兴味盎然——品读片段学景物描写六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6).

〔4〕金庸告诉你:环境描写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J].牛锐.写作(上旬刊). 2017(04).

〔5〕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教学与考场运用结合的一点心得[J].魏芳芳.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3)

〔6〕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J]. 饶龙霞. 亚太教育. 2016(19).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