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想拥有姜Gary同款天才儿子?超强语言能力培养靠这几招你也能学会

好句子 2020-11-19 12:28:01
相关推荐

姜Gary时隔3年重回屏幕,通过育儿节目《超人回来了》喜提多个热搜,但是这次不一样的是,这些热搜都和姜Gary的儿子小好有关。

育儿节目《超人回来了》中,姜Gary的2岁儿子小好凭自身过硬实力,向屏幕前的宝爸宝妈们诠释了什么是“别人家孩子”。

小好和爸爸一起去烫头发,期间出来买饼吃,小好能清楚、礼貌地描述自己的需求:“请做好吃点、好吃点!”。

得到摊主肯定的回复后,小好礼貌道谢,摊主惊呼“这孩子话说得真好~”。

之后,小好看到天上的月亮,主动唱起了关于月亮的童谣“在哪里出现呢?当然是在南山上面出现!”,又引起屏幕前观众一片惊呼,这完全不像个26月大的孩子。

最后做完头发,小好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赞叹道:“变成了小王子了~”,被一众网友惊叹:这么小就这么幽默,长大了还了得?

而且,最近小好又因为超强的记忆力爆火。姜Gary准备了16个物体给小好看一遍,接着盖上盖子,逐个让小好找到物品对应的位置,并报出名字,小好快速找到了所有的位置,被网友称为“不可思议”。

这不但体现了小好超强的记忆力,还展示了小好远超这个年龄段的语言能力。

根据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妇幼保健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起草的《0 岁~6 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显示:在孩子72月龄时,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根据图形,说出其名称”的程度。

小好提早完成了几年后才能做到的事情,这不是“别人家孩子”是什么?

看到这,很多家长可能想说:“这样的孩子我也想要,有多少要多少。”

今天,蒙多奇讲讲大人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让自家孩子拥有能和小好媲美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0-3月龄:

大人说话时,孩子可以转向发音的方向,听到熟悉家人的声音微笑,对安慰性质的声音做出反应。

4-6月龄:这个阶段,孩子能发出单音节单位(如:p、b、w、m)的声音,通过发出特定的音节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声带是玩具,他们喜欢改变自己的音色、语速和音量,孩子也会借助手势和成人进行交流。

实际体现在孩子能对“不”字做出反应,被新声音所吸引,可以追随大人的视线。

7-12月龄:孩子可以“说”很长但成人无法理解的“语言”,孩子发出的声音增加了更多的辅音、长元音和短元音,部分语言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甚至可以含糊的说清人生的第一句话,类似“妈妈”、“饿了”。

孩子能认出常见事物或人物的名字,并且借助点头、摇头以及简单的手势回应。

1-2岁:

孩子1岁后,进入人生中言语发展最快的阶段,2岁儿童的词汇量有200-300个。

1岁半后孩子会把2个词连着说,这是一个重大进步,组合双词的最低词汇量是50个,也就是孩子掌握50个词后,才能组合2个词。

对应物体与名称:大人说出生活中常见事物和人物的名字时,孩子可以对应指出。表现为大人说“玉米”,孩子可以指出玉米。

理解简单指示:大人说出简短指令,例如“坐下”,孩子可以坐下,大人说“不行”,孩子会停止正在做的事情。

听懂短故事:孩子喜欢反复听相同的内容,如节奏的童谣、音乐和简短的故事。

用叠词代替物体名字:孩子容易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记忆事物名字,简单说就是孩子会叫狗是“汪汪”,叫汽车为“滴滴”。

尝试使用代词:孩子开始理解“你”、“我”、“他”的概念,但无法分清,即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自我中心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时期的儿童按照想象去执行规则,还不能理解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

3-4岁:

孩子可以正确说出母语中的所有元音和辅音,可以发出舌尖音、舌根音和舌面音。在学习词汇的爆发期,可以掌握1000-1600个词汇,可以说5-7词汇组成的句子,语言类似于成人,只是具体结构还有瑕疵。

词汇爆发期:孩子句子中的修饰语比例从2岁阶段的20%,增加到50%,可以使用描述人外貌特征、个人品质和情感的词。

与人交谈:可以与人交谈,说出完整的句子,给人讲述完整的故事,但语言已经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遇到不会的词汇是会尝试自己“造词”。

5-6岁:

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发出全部的音节,听懂复杂的句子,可以专注的听大人说话,并且总结出谈话的有用信息。

说多种句子:孩子在掌握了名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和连词后,每句话平均可以使用8-9个词,可以掌握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但依旧以陈述句为主。

同时,孩子语言中的逻辑性大大提升,可以轻松使用“因为、所以”、“为了、才”这类的因果句。

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孩子可以独立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尝试模仿大人说话,尝试谈论每一件事。

大人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借助“认知图式”概念

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规律有所了解后,家长就能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图式”概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认知图式: 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认知图式在语言过程中充当储存知识的信息包,对语言的理解、推理和破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认知图式,结合实际,就是我们看到物品的图片,能快速想起物品的名字、功能、价值等相关知识。

孩子心智发展程度有限,认知图式也存在空白,就会导致孩子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妈妈:“在幼儿园做什么了?”孩子:“吃饭睡觉了。”妈妈:“除了吃饭,有没有玩游戏呢?做广播体操了吗?”孩子:“不知道,做广播体操了。”

这个对话中,孩子一开始“幼儿园做什么”认知图式浓缩成了“生存必须事物”,其他成分比较模糊。

通过对话,妈妈把“幼儿园做什么”范围扩大,孩子通过这种认知的“同化”,将“做广播体操”加入到自己“幼儿园做什么”的认知图式中,为对话提供给成人预想的可能性。

上面列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长掌握了认知图式概念后,可以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更多和孩子的交流中去,坚持每天和孩子进行这类对话,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孩子的自我认知图式,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家长适当“沉默”更有用

很多父母信奉一个道理:孩子学说话没有捷径,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就可以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研究显示,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样做效果明显,但是对于部分孩子来说,这样做效果缓慢。

我朋友毛文自打孩子怀上,就经常给孩子讲故事,等孩子出生后,更是不间断和孩子说话、给孩子讲笑话讲故事,坚持了2年11个月。可是至今孩子张口闭口就是那几句话,词汇量少的可怜,平时和孩子说话,孩子也是习惯性用手势回应。

前几天,毛文找我帮忙,我只回复了她一句话:“想让孩子好好说话,父母得先闭嘴。”

原因很简单,父母关注孩子,不断向孩子输出语言,从不停下等待孩子,孩子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

语言的交流,是你来我往的过程,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可能孩子会因为年龄小还说不清楚,但至少他们能给家长一些回应。

初学阶段别打断孩子说话

很多父母相信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个想法固然没错,可是也要讲究策略。

“先学习,后模仿”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模式,对于初学语言的孩子来说,要想清晰说出一句话是个挑战。很可能孩子想说“西瓜”,却说成“西渣”,想叫“妈妈”却叫成了“麦麦”。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不厌其烦的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孩子的发音被家长否定多了,孩子会渐渐失去主动学习说话的信心。家长适得其反只会害了孩子。

家长的这个出发点没错,但没结合实际情况,更好的做法是家长不要打断孩子,任由孩子去说,家长只要坚持重复正确、清晰的话,孩子听多了,自会改正。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能让孩子觉得学说话有趣,给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孩子只要坚持学习,就离畅所欲言不远了。

家长不能“有求必应”

很家长跟孩子朝夕相处,孩子抬抬手,家长就知道孩子饿了,孩子眼睛转转,家长就知道孩子想要哪个玩具。这样“有求必应”,和孩子“心有灵犀”的父母,往往会耽误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因为孩子语言能力有限,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借助肢体语言表达。如果家长每次都能领会孩子的要求,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主动学习语言的动力。

毕竟勾勾指头家长就能办到一切,何必要辛辛苦苦学说话和父母沟通呢?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假装没有领会孩子的意思,逼着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好的父母都是提问机器

每个善于教孩子说话的父母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他们不厌其烦地问孩子问题,不断和孩子互动。

天晴了,这些父母问孩子:“天晴了,今天咱们玩什么好?”,刚回家,他们问孩子“回家了,宝宝累不累,一会想吃什么?”,来到动物园,他们问孩子:“这个毛茸茸的有长尾巴的动物是什么?它喜欢吃什么?”……

这样高频率的提问,可以引导孩子探索身边的世界,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孩子通过回答父母的话,也可以锻炼自身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提问可以引导孩子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掌握和他人对话的能力。

主动出击,和孩子讲知识

孩子年龄小,知识面窄,总会对很多事物好奇,刚掌握说话的孩子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他们一天到晚缠着父母问个不停,很多父母嫌麻烦,敷衍孩子说:“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殊不知这会关上孩子求知的一扇大门,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耐心回答、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尽力向孩子解答,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父母也可以主动告诉孩子一些事情,扩充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词汇。

总结一下,可以采取“认知图式”概念提高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要多给孩子说话、思考的机会,当孩子热情发表自己看法、进行提问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回复。相信只要找对方法,自家孩子像小好一样说话不是问题。

在孩子3-6岁的时候,可以通过读绘本,跟着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启蒙情商!让家长讲不出来的道理,用绘本表达出来。

给孩子看一本童书绘本,孩子便会照着书本里的样子学习。更有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为一家人是缘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生命起点登上"列车",因着永远无法解除的血缘关系,而坐在一起,儿女会长大,父母会衰老,做为父母,应尽我们所能,给予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让孩子能够到那更广阔的天空去有所作为。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