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鲁迅最经典的三句“骂人话” 骂人不带脏字 你还以为是在夸你

好句子 2020-10-23 13:42:02
相关推荐

反讽,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这种手法通过说反话、唱反调,或者先扬后抑、明扬暗抑等思维和情感逻辑,产生矛盾的逻辑和情感,使得读者或者听众能够自己理解其中的嘲讽意味,从而达到传播思想观念,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的目的。要说中国近现代最大的讽刺文学家,以及最成功地使用反讽手法创作的作家,非鲁迅先生莫属。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中,鲜见地抒发了他对反讽艺术的认识。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倘使他身上有些什么错,你去帮他指了出来,本是出于好意,然而他却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嫌弃起这帮他之人,我原本不曾想着定要如何去帮衬这类人的,然而后来竟然也不得不这么做,我想该怎么做好呢?于是想到了反讽。”从鲁迅先生的文字中不难看出,这种修辞手法针对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或者是那些虽然能够听进去别人的话,却领悟不了的人。对于这两种人,反讽的方法就格外有效。鲁迅先生以文字和纸笔救亡图存,一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反讽艺术作品,然而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以下三句“骂人话”,其中不但没有一个脏字,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自己是在被夸奖。

第一句:阔起来了

阔起来了四个字,不是鲁迅先生的独创,但一定是被鲁迅先生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中,“阔”字是形容词用法,是富贵的意思。这四个字原本是褒义,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家庭,经济富有起来了,或者社会地位高起来了。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使用比较广泛。然而,鲁迅却将这四个字活生生用成了贬义,更有意思的是,只要熟悉鲁迅先生对于这四个字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景,就很难再将其与褒义联系起来。鲁迅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就多次使用了这种反讽手法来刻画孔乙己。

例如,鲁迅写道:“孔乙己既不是养尊处优的阔人,也不是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小说开篇,鲁迅开门见山,交代了孔乙己的社会阶层,然而却用了“养尊处优的阔人”这样的话,讽刺孔乙己没有自知之明的同时,也顺便讽刺了当时一些富人。又如,孔乙己得了些吃酒的钱,一时间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对于这种得意忘形的姿态,鲁迅先生写道:“孔乙己如今是真正阔了起来,再也瞧不上店家,睥睨地甩出几枚铜板。”这段描述中,鲁迅将孔乙己那种小人得志的样子,讽刺得体无完肤。

第二句: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读书杂谈》,是他对当时中国社会上一类知识分子的深刻讽刺。当时中国社会有这样一类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些知识文化,甚至留过洋,但是要么全然是死读书,读死书,要么看不起那些知识文化不如他们的人。对于这两种人,鲁迅有着分明的态度,他认为第一种人虽然不怎么会读书,但是心地善良,没有过多不好的心思,有些人只是没有找到好方法,一旦引导得当,就能走上康庄大道。对于第二种人,鲁迅的态度就严厉了许多,他认为这种人已经“快要烂到了骨子里,与其满腹经纶,不如一个不识字的文盲,虽然不识字,却有一颗善良的心。”相反,他认为这些人“一旦真正做起坏事来,只会有更大的危害。”

第三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这句讽刺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毛笔之类》。鲁迅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社会上许多空想主义者甚至幻想主义者的病痛说出的。当时社会上有许多所谓“温和改良派”,他们在理论方面,面面俱到,教育起别人来,得心应手,然而就是不能自己做到。鲁迅没有直接揭穿他们,而是使用了反讽手法。为的就是让这些人明白,批判别人,指责别人,禁止别人,是多么容易,而改造自己,却又多么困难。其实鲁迅这样讽刺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他们变好,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不要只是一个手指指着别人,却意识不到四个手指已经指向了自己。

鲁迅一生写过无数讽刺文学作品,也有不少实际存在的或者虚构的人物,成为被他“谩骂”的对象,而且鲁迅的讽刺十分深刻,骂人不带脏字,被骂者甚至还以为自己被夸奖了。不过,鲁迅自己也曾明确表示过,任何讽刺性作品,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讽刺,而是为了让被讽刺者变得更好,取得进步。从这个角度看,鲁迅先生真的是良工心独苦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