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1977年高考文科状元 作文考99分被报纸刊登 曾感叹:感恩高考

好句子 2020-10-16 10:35:01
相关推荐

引言

颜真卿在《劝学诗》中有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虽然“活到老,学到老”一直为人们推崇,但人生中最适合学习的黄金年龄确实只有青春时光。在年轻时不断积累知识就是在积累财富,一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厚积薄发,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01

从先秦至今,历朝历代都有一套选拔优秀人才的制度。春秋以前,大部分朝代都是“累世为卿”,但这种制度很容易出现世卿把持政权的情况。秦代多以军功分封官吏;汉代则建立了中国第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以察举制为主;魏晋时期改革为九品中正制,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制,是集官民意见于一体的选官制度,但最后逐渐被门阀把持整个流程。

▲清朝科举场景复原

隋朝正式开设科举制度,该名称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每一朝代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都略有不同。唐代王维,宋代朱熹、包拯,明代汤显祖,清代纪晓岚、林则徐等文化名人都是通过科举制度被发掘,最终成为一代名臣。但明清时期过于重视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方式限制了很多才华横溢者,也导致了读书人思维僵化,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因素之一。到了现代,高考成为选拔人才的第一道门槛。

▲高考

相比于古代科举制度,高考已经尽力做到公平,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权威性。1905年至1952年期间,全国各大学均自主进行命题和考试,且时间并不一致。因此学生可以选择多所高校报考,也可能同时被多所高校录取。1952年,统一高考制度正式建立,然而好景不长就因为政治原因被暂停。

▲1977年高考旧照

直到1977年,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这一年的高考有五百多万考生参加,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就包括刘学红——人们心目中的1977年高考文科状元。其实,当年高考成绩并未公布,她之所以被称为文科状元,是因为在分数尚未公开时,刘学红当年的99分高考作文就登上了《人民日报》。在当时,文章能登上主流报纸的除了专职作者就是知名作家,刘学红因此被大众认识,并称之为“文科状元”。

02

1975年,刘学红中学毕业,一年后即进入密云县高岭乡插队劳作。当知青期间,她劳作勤恳,不偷奸耍滑,更不逃避脏活累活,但这并没能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作为一名文艺女青年,她在劳作方面再努力也比不上熟练工。此外,她虽然经常去各地参加文艺演出,但这又不会为她加工分带来收入,因此她十分迷茫,曾多次询问工友:“你准备这样干一辈子吗?”工友的回答十分实际:不多做工作就很难得到领导赏识,得不到领导赏识就很难评上先进入党,更不会被推荐上大学。

▲刘学红准考证

“被推荐上大学”这一点十分有吸引力。1976年,刘学红所在生产队会计的女儿没通过考试,却被北京大学录取。对于宝贵的大学名额要给一个缺乏真才实学的人这一点,刘学红十分不忿,却又丝毫没有办法。转机很快出现,第二年我国就恢复了高考,这让很多本已经感到灰心的知青重燃希望,他们一起交了五毛钱报名费,在队伍里一起工作的同时相互督促复习,在考前半个月,知青们更是集体请假复习。

▲北京大学校门

刘学红在其中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复习进度比较快的一个,同时也是最勤奋的一个。不同于现在每年6月8日、9日的考试日期,1997年高考是在10月21日举行的。第一年恢复的高考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敢说心里有底,一套十年前的试卷能被知青们借阅个遍。事实上,恢复高考第一年的题目相对简单,以语文为例,七成的分数都是作文题。

▲刘学红近照

那年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本就文笔不错,又是刚从基层劳动中走出来的刘学红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优美而富有真情实感,因此得到了《人民日报》刊登。作文被刊登后,刘学红对于自己上大学这件事也十拿九稳了。果然,她的语文成绩拿到了99分,距离100分仅差1分,成功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1978年3月4日,刘学红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毕业后,她进入《中国青年报》上班,如今已经是中青报总经理。

结语

多年后接受采访时,刘学红曾感叹“感恩高考”。自高考制度设立以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又岂止千千万万人。作为最公平的平台之一,高考通过各省分别出题考试、各种加分政策等措施不断调节平衡,力求公正公开。龚自珍曾在《己亥杂诗》中感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高考制度如今已经基本促成了这样百花齐放的盛况。能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一心努力,着实是我辈之幸事。

参考资料:

《劝学诗》

《己亥杂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