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从名副其实到名气>实力

好句子 2018-10-29 22:27:28
相关推荐

先有实力,后有名声

我们经常说内容和形式要统一。在古文里,经常用“质”表示内容,用“文”表示形式。质是朴实、自然,无修饰的实力,指事物的本质;文是经过修饰的,指文采、名气或表现形式。

好内容也得有好的形式,文和质相配,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有实力才有名气,随着名气大增,名气会反哺实力,名气所起的作用会超出实力本身。如果实力是支点的话,名气就是杠杆。

好东西需要装饰吗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这句话将质和文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相当,才是个君子。

如果内容和形式分离会有什么结果?把虎豹和犬羊的皮都拔去有纹路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有区别了吗?

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的学生子贡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犹犬羊之革。”

这里把本质和文采进一步推演到内容和形式的争论。棘子成(卫国大夫)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不需要文采。而子贡认为本质和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并遗憾于棘子成的君子之谈,因为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他还打了个比方,如果把虎豹和犬羊的皮都拔去有纹路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很难区别了。

所以好的内容应有好的形式来表现,光有好的内容,不注重形式,光辉得不到彰显;而过分强调形式,造成本末倒置。

靠掩饰只能暂时遮住丑陋

坏东西能掩饰掉吗

孔夫子说:“过则勿惮改。”就是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但我们一般人没有这样的勇气。我们习惯于“文过饰非”,明明自己错了,硬要说自己是对的,有时还加以掩饰,于是编织一个谎言,当谎言快被拆穿时,又不得不再编更大的谎言。于是这个世界谎言满天飞,说真话反而成了吃亏的事。

更有甚者,我们对别人的谎言不能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因为那会伤了他的自尊,把他本来内心还有的一点愧疚去除,变成理直气壮,变成歇斯底里,这时他不再是掩饰,而是把错误认为是对的,并将错就错地和你斗下去。

用暗示代替直言,用关心代替指责,用减少奖金代替罚款,细细想来,对于坏东西,即使不能掩饰,也要艺术地表现再来。

为什么喜欢粉饰太平

领导者最喜欢下属粉饰太平,恰恰是这样的下属会把事业搞垮。明明是边关狼烟四起,偏偏告诉主子天下太平;明明全是反对的声音,非要传递给领导人人臣服的民调。领导者被伪饰的假象迷惑了,天下也就更大乱了。

某些领导干部只关注下级的一些表态性、口号性的话,喜欢听下级用“形势大好”、“领导有方”诸如此类的假、空语言来汇报工作,只喜欢听成绩,不喜欢听问题,爱听肯定和赞扬的恭维话,这样的领导干部,缺少真正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热衷于政绩宣传,看重自己的权威,浮在上面做工作,说起成绩来滔滔不绝,对工作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群众关心的问题则有意无意地屏蔽。

领导愿意讲长话、假话、空话,因为这些话既省事又不费力气,既四平八稳又圆滑老到,既歌功颂德又阿谀奉承,因此备受更高层某些领导的青睐。

实力造就名声,名声大于实力

如果说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粉饰一下自己以抬高身价则是一门艺术。就象企业的产品需要包装一样,我们为什么不包装一下自己呢?你的名头响亮,你的作品或其它东西别人就会看重。所以当你想发表一篇文章时,只要你写得好,你不妨先吹吹自己曾得过高人的指点等等,促使对方有看的心情,然后才有可能。否则的话,对方连看都不看一眼,又哪里知道好坏呢?

从名气和实力的关系讲,实力造就名气,名气加速实力的累积。个人积累财富或成就事业是很难的事,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后,名气的威力会大大超过实际努力,给你带来倍增的财富和事业。同样是一个人,出道之初,演一部戏的片酬是别人的施舍,当成了名角后,露一下脸的收入就超过你几年前的总和。

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名和实,就是文和质。名实相互依托而生长,又合乎情理。用实成名,用名增实,很快地,名声的增速超过实力,名声远远大于实力。

总之,实力靠努力,有了实力后,就要参加各种活动,蹭热点,赚流量,扩大名声。有了名气光环后,就能整合或吸收更多实力,实力会指数级增长!

由演出到演讲,实力和名气互相助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