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字不可重写 话不可乱传”:闭嘴 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好句子 2018-10-18 15:53:59
相关推荐

在生活中,很多人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标志,就是看他会不会说话,若是一个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么就会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一个聪明人。但是这样的聪明人,我们却能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论是你身边的朋友,还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很多人一张口就是一番高谈阔论,好像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样的人充斥着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果他们都算是“聪明人”,那么聪明也显得不那么聪明了。

毕竟我们对于“聪明”的评断,就是相对于“平庸”来说的,而只有超脱出了大众的品质,这样的人才符合对于聪明的定义。因此我们就要对能言善辩的人,做一番新的认识,他们的“聪明”表现,很多时候只是在卖力地展现自己,可是却难以知晓自己的这种展示中,是不是会让别人不痛快,或者是产生抵触情绪。

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总是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进而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任何阻碍你被别人认可的品质,都是跟“聪明”毫不沾边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学着乱说话,多说话,只有学会了闭嘴和谨言,你才能够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聪明之道,也是对你的人生大有裨益的。

孔子的感悟

孔子作为千古圣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求真正聪慧的处世之道,并且期望能够提炼出一套让人生能够顺遂的行为模板。有一次孔子游学到东周,特意去拜访周朝先祖后稷的祠堂。

在这个象征着王朝发源的圣地,孔子可谓是内心虔诚,步步留心观察,对于一草一木都详加探寻,当孔子走到祠堂的内部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雕像,这是一个看起来目光睿智的人,不过奇特的地方在这个人的嘴上,被贴上了三道封条。

子的弟子很是奇怪,便问这是什么缘故。孔子深思之后,大有所悟,他庄重地告诉子弟们:“心有所惠,言有所戒,这便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呀!”孔子便在周朝的祖祠中,得到了“少言多思”的人生戒律。

在《论语》中,也是多处表现了孔子对于“慎言”的态度,譬如子张问孔子关于做官的道理时候,孔子便告诉他“多闻厥疑,慎言其余”,也就是要多看事情,少发表评论。

而对于孔子的平常生活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孔子是身体力行的在贯彻“少说话”的态度:“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也就是孔子在平常的时候,极少的说话,甚至被人误认为是哑巴。正是孔子对于说话的谨慎,能够让他在生平感悟到旁人所不能够察觉到的人生智慧,以至于他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几年前来影响不断。

齐襄公的妄言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也可以看成是“三思而后言”,我们说话是很容易的,唇舌一动,便能够出口开言,可是话说了出去,就好像是泼出去的水一样,是不能够收回来的。因此当我们养成说话不经思考的毛病,那么就会经常的妄言,妄言则会轻许承诺,而当你无法履行承诺的时候,就难免会因为自己的说话方式而吃苦头 。

春秋时,齐国攻打卫国,在打了大胜仗后,为了不让卫国有反扑的机会,齐襄公绝对在卫国方向的齐境安置戍守的兵力,于是便派了连城和管至父两个人到了边境葵邱驻兵坚守。葵邱这个地方远离都城,穷山恶水,在那里待的时间长了,肯定是不好受的。因此连城和管至父两个人临走时,一起面见齐襄公,要他许一个回来的日期。

齐襄公这个人,虽然身为君王,但是说话经常没谱,看到桌上摆放的有瓜果,就顺口说道:“来年瓜熟时,便有替换的人去接任你们”。得到了国君的承诺,两个人就开拔葵邱,在那里戍守一年后到了瓜熟时节,却没有等到齐襄公派遣的人,原来齐襄公的顺口一说,早已经是忘却到九霄云外了。

连城和管至父为了提醒齐襄公,就派人送了熟透的瓜果到了齐国都城,可是齐襄公却还是置若罔闻,这下可触怒了二人,于是他们便联系到了齐襄公的兄弟公孙无知,最后一起叛乱后推翻了齐襄公。就这样因为一时的轻易许诺,反倒是丧失了自己的国君之位,齐襄公只能够是为了自己“轻言”的毛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