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不懂收集素材 也敢说自己会写作?

好句子 2018-08-28 19:03:34
相关推荐

对于高频码字人的状态,我很喜欢这样的总结,“哪有那么多灵感,只不过是每天准时坐到电脑前,开始打字”。本来偶尔做做读书笔记就感觉自己好勤奋,用时方知效率低和不方便,不过的确满足了自己用笔书写的“情怀”。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开始学习如何高效地积累和有条理地归类素材。结合微信公众号大V星姐(“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在线写作课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3个W(What,Where,When),一个H(How)谈谈灵感来源和收集素材。

01 What?

定义素材

下班后总喊着“我要回家看书,你们谁也别约我”!因为对我来说,“看书”是白纸黑字的、很实在的输入方式,可以划线、标注、摘抄。

但固守如此“学院派”输入方式不符合一个试图紧跟时代热点的斜杠青年,整理后发现,只要是能引发思考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是素材:

一:文字类

书报杂志、公众号、新闻网站、知乎豆瓣等

二:音频类

音乐、广播、有声书、音频网课

三:表演作品类

电影、电视、话剧、音乐剧

四:社交类

万能的朋友圈、聚会聊天、旅行

五:亲身经历

如果涉及隐私,一般都会以“我有个朋友......”开头

定义了素材的范畴,那么对于内容的选择,如何取舍?

我们总是倾向于自己认同的、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想法,有时候一些观点挑战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是完全无法苟同,可能会产生不适感,是果断取关还是尝试多角度理解?

对不同观点的接受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速度。

有些人懂得不少,但兼容性不高,可能还是不够辽阔;有些人知道自己懂得不多,接受差异,积极思辨内化,想问题的角度就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小时候读书是为了学更多,后来是为了找到共鸣,现在读书是为了看到更多可能性。

根据这个逻辑,下面两题就是送分题了。

02 When?

什么时间收集素材?

任何时间。

03 Where?

去哪里收集素材?

哪里都有。

最佳答案:随时随地。

小结:善于观察和思考,秒变素材为题材。秘诀:真听、真想、真感受。

04 How?

如何收集素材

各有各法,此文重点分享文字类和音频类素材的收集方法。

一:文字和音频素材

与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划分方式不同,我倾向于划分为以故事为主的“内容类”和评论为主的“观点类”来分别讨论。

1. 内容类:

以小说为例。

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愿意多花时间啃“硬书”,例如可读性超强的《人类简史》和啃了三页不知如何是好的一本物理读物。而对于小说,总会认为故事讲完了,唏嘘一下别人或悲或喜的人生,没有留下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从内容上来说,小说的人物是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人生,如同很多人爱看电影一样。

体验不同的人生和人物面对抉择时的挣扎和选择,才看到自身的狭隘,才比较有可能变得辽阔。

从形式上来说,小说的故事架构和语言运用是值得借鉴的。

《红楼梦》中有那么多的人物,但如果把名字遮起来,只看对话,读者大概能知道这是谁在说话,因为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宝钗的识大体、黛玉的小脾气,是辨识度极高的。

即使我们不写虚构类故事,运用到平日的写作中,也可以把一个例子讲得有声有色,人物“立”起来了,道理就讲通了。

小结:跟着小说学习“讲故事”的能力。

2. 观点类:

观察发现,知乎的高赞回答经常被各类文章引用。说明在自己表达啰嗦的时候,别人的一个金句简直可以撑起一整篇文章。

这很有效率,但总感觉有些走捷径,而大量阅读需要时间,如何读书,才能以一当百呢?

从读好一本有深度的书开始。

方法:学习并整理以下三个内容,行文的逻辑、犀利的观点和精辟的句子。

1)行文逻辑:解构解构解构

做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旦开始解构好文,虽然有些烧脑,但能体验庖丁解牛的畅快感。不需要追求酷炫的形式,除非想往这个方向写方法论类型的文章或者开设课程,一般学习者,手动画树状图,也完全没有问题。

2)犀利观点:总结知识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很贴心的设有每章小结,但是作者的小结和读者的重点不一定一致,更个性化的做法是,把自己读到的知识点补充到已有小结中,方便最后回顾总结。

3)精辟句子:分类整理

我一直有划出好句子的习惯,源于小学语文作业,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本叫做“好句摘抄”的本子。抄完一本特别有成就感,但是后来发现,真要用的时候,满世界找却无法定位。

因为比较慢热,这些年我经历了这样的演变:

第一步:纯手动摘抄

第二步:在手动摘抄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点评

第三步:摘录形式从纸质版变成电子版

第四步:分类整理电子版

我所知的分类整理大师当属李敖,他的拆书大法真的是“拆一本是一本”。他会同时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书,看一本,拆两本。因为每本书都是正反两面印刷的,如果想要摘录的内容正好在同一张,两本书就完美解决问题。(贫穷限制了我拆书的能力!)

李敖有很多分类文件夹,内容细分到极致,比如一般人分类为两性问题等大板块,他会再分成男性的XXX问题,和女性的XXX问题。报纸上看的社会新闻的故事素材也会被收入素材库,对他来说,写文章很容易,素材拿来就用。

最后,素材在手说走就走。通过合适的素材支撑文章观点,内容自然丰满起来。

小结:拆书大法好。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有用,也期待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更多好用的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