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金刚经》:理解了这1句话 就掌握了金刚经的精髓

好句子 2018-08-08 03:51:27
相关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的大乘经典,在佛教之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经中有云“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即是说《金刚经》对于上根利器者,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因为《金刚经》舍其繁絮,直指人心,故上根利器者一眼即明。

六祖慧能大师虽然极具佛智慧根,但是早年家贫,以卖柴为业。一日听到一个客人吟诵经文,心下便生悟境,礼问客人所诵何经,客人答曰《金刚经》。经此因缘,慧能来到五祖弘忍大师所住持的寺庙,精修佛法。

慧能砍柴踏碓八月有余,一日弘忍大师暗示他深夜独进丈室,传授《金刚经》之精髓。当传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慧能当即开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其实即是《金刚经》的实修之法,是实修的核心所在。此句的原文在《金刚经》第十品之中: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在《楞严经》之中,指出唯有妙明之真心,是真实存在的,其余形质皆是真心染着尘垢后虚生之幻象。这种幻象,表现为“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之,为其所迷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生清净心、平等心,不被“色声香味触法”等虚象所迷惑。慧能大师在《坛经》之中,对此有深入的解析:于相而离相,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诸境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旨在说明应当堪破“相”、“境”之诸幻象,从而直窥“心”这个本质。

其实,大道相通,历代之圣贤,都有相同的证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之中,描述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究其本质,其实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金刚经》五千言,审其宗旨,不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范围。《金刚经》直窥本心,指出“见性成佛”的法理,于上根利器者最为契合。

当然,非上根利器者,常读常悟《金刚经》,亦是受益颇大。经中多次提到,“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即是说《金刚经》为无上之福田,常读常悟者,纵然只是受持四句偈,亦是获福无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