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和中学生谈作文(之五):如何审题

好句子 2018-05-06 02:02:18
相关推荐

附:(民喜中学初一年级,蔡兴茹,王培)

心中有梦

昙花为了一现多年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接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瞬间美好的梦想,宁愿燃烧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做一个辛勤的园丁----人民老师。

我从小就崇拜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崇拜之情。我认为老师就是前行的指路明灯,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老师就是我们的人梯,不是我高,而是“山”高。老师啊,不是父母,比父母更苦口婆心,不是父母,比父母更语重心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未来就不是梦。我知道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自暴自弃,应该挑战命运,哪怕我们先天能力不足,也是可以靠后天努力来弥补的。只要我们尽力了,无论成功与否,我们的内心都不会留下遗憾。

太阳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毅力在战胜困难中显现。小草因为在出土前的奋力一搏,而感受到春天的爱抚,雄鹰因为飞翔时的奋力一搏,而感受到了天际的广阔。所以,心中有梦,我会为梦想而努力。(蔡兴茹)

学会理解

现实生活活中,人人渴望理解。理解和被理解须要敞开胸怀。家庭免不了舌头碰牙,重在学会理解。

上学期期末考试,因为成绩不理想和妈妈发生了争吵。一到家,妈妈就问我:“考得怎么样?”我阴沉着脸说:“还行吧。”到了第二天,成绩出来了,果然不如所料,我考砸了。回到家,我把成绩拿给老妈看,妈妈看完以后,脸瞬间“黑”了。就河东狮吼:“怎么回事?就考这成绩,你平时怎么学的?”我当时听完,泪水“哗”的一下流了下来,也没好气地说:“试卷太难,我们班都考得不好。”妈妈听完不但不理解,反而变本加厉地说:“我不管别人考得怎么样,也不管试卷有多难,你就是没考好。”我越听越生气,就冲进自己房间,砰地一下把门关上,躺在床上大哭起来,心想:为什么受伤的都是我。

第二天,赌气在屋里写作业,妈妈进来也没理。妈妈和蔼地对我说:“昨天妈妈不应该对你发这么大的火,我知道这次只是你没发挥好,偶尔失误没关系,但是妈妈实在是没控制住情绪,妈妈跟你道歉。”听完,我的泪又止不住了,一下子扑入妈妈的怀抱。“妈妈你放心,我以后会努力的。”妈妈静静地抚摸着我,给我无穷信心和勇气,学习劲头更足了。

理解是感情的润滑剂,理解是进步的阶梯,志在顶峰的人不会畏惧磨难,学会理解,为攀登知识的高峰注入新动力。(王培)

老师点评:

这两篇作文一篇是命题作文,一篇是半命题也就是给材料作文,无论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两位小作者都基本能正确审题,心中有梦,才可能演绎成功人生,怀揣梦想生活才不会失去希望。学会理解,其实是一种境界,把握得好,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学会理解,自然拥有了沟通的桥梁。

这里,就涉及到如何审题。那么,拿到作文题目之后从哪里入手呢?

所谓审题,也称解题,就是详细周密地考虑了解认识题意,使作文的内容切合题意。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所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往往是不重视审题所致。

具体到中学生作文,一般分为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老师分别讲述。

一,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练习和考试方法。它不提供具体的材料,让学生依据对所给题目的理解去写。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地审题呢?

在审题时,首先要通观全题,理解文题上每一个字的含义和它的特殊作用。要字斟句酌,不漏一词一语,既要理解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也要厘清修饰语彼此之间的关系,免得挂一漏万。

首先,审题时,要注意文题所揭示的中心和范围。比如作文题目《记我寒假里最受教育的一件事》,文体,有记,写成记叙文,没毛病,并且侧重是记事的,数量词是一件,你不要东扯犁子西扯耙,一下子扯出来N件事,时间限于“寒假里”,不要写成暑假及其他时间发生的,这些事情又很多,而要受教育,这就要从积累的材料中筛选了,又一个程度副词“最”字,可见要求写的事必须是从诸多受教育的事情中选出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我们只有抓住这一中心来写,才能写出文章的重点,抓住了文章的这一重点,在立意选材时,才可能有较好的把握,当然不要忘了写的受教育对象是“我”。

对于有些题目所赋予的象征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路》这类题目,可以写放学回家的路,也可以写久别故乡的路,还可以写河边的小路以及崎岖的山路,当然还有革命道路和人生之路,如果我们能从抽象的象征意义去分析,那就是另一种意境了。因为象征意义是作者赋予它的,不是这个词固有的。如果从象征革命征途这层意义去理解,可赋予“路”以革命征途千万里,如果以带领人民奔小康,那么同样可扣住“路,任重而道远”这一中心去发挥。如果赋予“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一特定的含义,那么就可以紧扣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之路这一中心去谋篇。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通向罗马之路毕竟有最近的一条。

审题时要认清文章题目所暗示的体裁特点。这个不难理解,比如上面提到的带“记”字,以及诸如“忆”,“难忘的”等词语,往往是记叙文的标志。带“颂”,“赞”等词语,一般写成抒情散文,带有“说”,“论”,“议”,“驳”,“讲”,“评”,“析”,“感”,“辩”等词语的文题,则是议论文的标志,带有“从……说起”,“从……想到的”,“……有感”,“……启示”等词语,也多写成议论文,如果冠以“……的使用说明”,“……介绍”等词语,则要求我们把他写成说明文。对于像我们课文学到的郑振铎的《猫》,这类名词成文,一是按照要求写,如果没有要求按照自己擅长的写。

其次,审题时要认清题目所暗示的人称。有的题目人称很明显,比如上面《记我最受教育的一件事》,记叙时用第一人称“我”,那么,有的题目没有人称怎么办,比如《站在祖国地图前》,即是省略了主语“我”,如果你硬要用第三人称“他(她)”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以你之心,度人之腹”,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再次,审题要注意时间量词,物量和动量词。

有些题目往往暗示取材的时间,空间范围。如《钟南山的一天》,要写出钟南山一天的事,有时间顺序但不能写成流水账。也有像《十年后的我》,要合理想像十年后的你,但要结合实际联想到国家,社会十年发生的变化,要与时俱进,不能任何一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最后,审题时要注意副题,有的作文题目正副题兼有,就要注意,正题揭示文章的主题,副题概括文章的内容,副题对正题起着补充限制作用。

此外,还不可忽略题目的附加要求,这在考试作文中经常遇到,比如有的考试作文题目下会提出“要联系实际”,“字数不能少于或超过xx字”,“不能写成诗歌”等,这些要求必须认真做到。否则就不符合要求。

二,关于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这类作文审题的第一步是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深入领会材料的思想内容,然后按照规定的体裁写成文章。

写这类文章的关键是从总体上去领会和把握材料的思想内容,确立中心思想。要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须注意,一,明确材料写的是什么内容,二,分析材料揭示了什么矛盾,三,领会材料的意图想说明什么问题。不能断章取义地截取并不能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去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偏离题意,而且还会造成观点上的错误。

对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比起命题作文尤应慎思明辨,切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按照提出的要求和规定把材料看好,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

至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无非是让你把题目补全,补充题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导你把握方向的过程,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了,不管前方有多难,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成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