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风云激荡五千年 从现代文明看中华经典

好句子 2018-04-27 01:42:56
相关推荐

甲骨文,一个熟悉而神秘的文字,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雏形,这里记录了殷商时期的各种大事,不管是天灾人祸,或者是行军打仗,这一堆堆的龟甲,兽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哀伤,时间不停,到了牧野之战,周代商王天下,这开启了一个思想崭新的时代,春秋战国,我们所学习的大部分经典都出自这个时代,《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等,这可以说是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时代,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描写当时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本身在殷商时期就是诸侯,西伯候姬昌,大家看封神榜可能都听过,姬昌是谁,周文王,“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努力开拓、筚路蓝缕。而我们今天来看我们的国学经典,同样需要以旧之学,看今天的新世界,但这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 ,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才能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周文王在被商王囚禁的时候,他推演周易,做卦辞,而他的推演也并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照着做,或者一味的尊古守旧,正如《道德经》所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今之有,有什么?今天的网络如此发达,曾经那些高高在上,很难阅读到的经典都一一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真正去阅读又有多少,今之问题不在于书,而在于人,不在于经典国学如何学,而在于如何用,20 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我们处于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似乎中国的文化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理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自我文化的倾向,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上世纪初,中国面临亡国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号。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发展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特有而完整的的文化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中国的文化自信进一步的丧失,以至于当今社会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会流露出一种较自卑的心态去看待自我的文化,留过学的是最好的,进口的是最好的,国外的是最好的,这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从19世纪开始,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从1840鸦片战争,到1949这一百年间,战争不断地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国人一次次被西方文明屈辱地屠杀,抢劫,民族自信被一次次扼杀,所以一百多年地屈辱史让我们一代一代地对国外文明有一种膜拜的习惯。 好在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知道,国外并不是天堂,而中国文化也并没有那么不堪,中国文化重精神,西方文明重物质,所以这是文化偏向的问题,但精神决定物质,所以当中国真正要开发物质的时候,用的是我们内在的“道”,所有的经典并没有让我们闭关锁国,而是努力去学习,永远保持一种空杯的心态,易经有一个六爻皆吉的卦,叫“谦卦”,卦辞是“谦谦君子,利涉大川”,我们不是“天朝上国”,我们也不是“东亚病夫”,所以学国学,并不是一种术,而是一种道,不是为了装饰自己的面子,而是去充实自己的里子,保持谦虚,是唯一让自己利于不败之地的办法,小到个人,大到民族,

我遇到很多人,也了解,在今人的眼中,国学经典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家长比谁家的孩子背诵的诗词歌赋多,大人去上一些国学课,看看是否可以升官发财,其实已经背离了经典的初衷,真正去体验里面的内核和精髓,做到知行合一才是关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到自尊自信,而不要自怨自艾,自高自大,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哪里,作为中国人,我们学习自己的根,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