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汾酒古道话沧桑 辉邑西界赏冬雪 韩口 王莽岭穿越记

好句子 2018-03-09 14:48:50
相关推荐

————————————————————————————————————————————年底两家门店新开,各种反复、琐事,身心俱疲,生无可恋……用我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简直要爆炸的节奏”,这种心理的临界值急需舒缓放松,于是周末徒步王莽岭的念想又在心底升腾起来。经过我的一番游说,起初有四人意同往,临出发前一天,退出了两位,真正成行加我就剩三人了。王莽岭位于豫晋交界处,为辉县西界,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王莽岭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2016年西仓之行自驾刚好穿过景区,也算走马观花般的领略了下风景。此次之行当然会有别于上次的行程,计划驾车至韩口,然后再徒步上山。

古代穿越太行的著名的古道有八条,史称太行八陉。这些被称为陉的古道,历史地位可与现在的高速公路同日而语,或调兵遣将,或贸易往来,作用不可忽视。不过真正走过这些太行古道,才知道不过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罢了。这些古道沿沟谷曲折攀升、沿崖壁平切而行,蜿蜒于云端、盘桓于山腰,宽处十几米,窄处仅能过一匹马。太行八陉是八条重要古道的统称,实则太行山古道非常多,或许多到根本无法统计。韩口——王莽岭这段经典的南太行徒步路线,其实也是众多古道中的一条,被称为“汾酒古道”。汾酒现在特指山西汾阳杏花村酒,但历史上是作为山西酒的统称。据考,元末杏花村各酒坊所产之酒作为汾州府最重要的特产,几乎成了汾州府的代名词,故而杏花村各酒坊的酒开始被统称为“汾酒”,远销省外和国外之酒则署名“山西汾酒”。所以这条“汾酒古道”实则就是豫晋运送白酒的一条贸易道路。出行路线图:

韩口——滴水寨

————————————————————————————————————————————2018年1月21日,周末,有雾。驱车接上其他两位驴友,六点半郑州出发直奔韩口,于早九点到达。韩口与历史重镇湖北汉口音同,不过是太行腹地一个普通的村落罢了,但说普通又不普通,那可是驴界(驴友世界)响当当的名字,南太行众多的峡谷早已被圈做景区进行商业化开发,唯有韩口所处的黄水乡依然免费,这里沟深林密、太行如墙,北通轿顶山、万仙山,西达王莽岭,南可攀十字岭、锡崖沟、天界山,毫不夸张的说韩口之于驴友心中的地位堪与汉口齐名。车停书写韩口二字的跨路门楼前停车场,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驱车前行,刚好有一老乡出来摆摊卖东西,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话语稍难懂,大致意思问我们吃了没有?有方便面可卖,我问她车能不能继续往上开,她说下山的地方就在这里,开上去下山了还要走上去开车。此刻我们想吃口热乎的饭菜,就继续沿路前行寻饭店。穿过门楼右侧,就是韩口村的关帝庙了,庙门前有一棵古油松,树龄据考有500多年,关于此关帝庙,还有个传说:古时一山西人在辉县做生意,携带关帝像回山西途中,经过这棵松树在树下休息,一觉醒来怎么也挑不动关帝像了,原来这棵松树像把大刀,要知关公是手不离大刀的,于是只好就把关帝像留在了松树旁,后来建起了这座关帝庙。当年松树长的像关公大刀,故有此典故传闻。太行山原本油松很多,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偷砍乱伐毁光了,但唯有这棵关公庙前的神树没人敢动。韩口村关帝庙:

拍完照,一大叔指着一辆面包车打招呼,说可以捎我们一段儿距离,且他家可以做饭,不坐白不坐,先保存体力再说。上车与老乡拉起家常,他说:“天儿不好(指雾大),夜个儿(昨天)天好”,的确,身处太行深处,却一眼望不到远方,增添些许心理压力,但既然来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惟愿山顶没雾。大雾弥漫了整个山村:

一碗10元钱的农家鸡蛋面条,足以驱风寒。尽管大叔一直说沿路有饭店,但还是担心前路吃饭不便,打包了三个馒头(事后证明这个决定非常英明)与大叔告别进山了,沿路农家乐比较多,但冬季游客较少,大都处于关门歇业状态。沿路上行,背阴山体还有冬雪未化,远处绝壁冰挂白花花一片,犹如一条被静止的瀑布,远山藏在雾中,朦朦胧胧。沿途风景:

过瓦泽沟、洪河,正式进入山路,这时“汾酒古道”始显尊容,路宽一米左右,明显经过古时匠人的精心铺就,每隔两三米,便有一截凸出的石条,猜测是为了起到防滑作用。古道,汾酒古道:

山路越来越陡,蜿蜒的古道也变成了曲折的“Z”字形,古人以其聪明才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走近一处冰挂,冰下流水潺潺,偶闻鸡鸣,远处可看到有民居坐落山间,肯定就是滴水寨村了。沿途风景:

滴水寨——天柱关

————————————————————————————————————————————进入村落,想问路却到处寻不得一人,房子大多铁将军把门,偶有人家有烟囱冒烟,便去打听上山的路,得到的答案是继续向西走,再上山。一处绝壁前拍照,此时,村庄以上的雾居然神奇的褪去,远山变得清晰,独特的山体特征犹如仙人对话,甚感欣喜。在一座石桥旁有箭头指引,就是继续上山的古道。滴水寨掠影:

路标及不知名的建筑:

继续上山,此处名为垌坡沟,半山原本是个古驿站,现存有先人生活的痕迹:精心砌就的石墙和一个被冬雪覆盖的古石碾盘,静静的见证了千百年的古道的繁荣与落寞。试想当年,贩酒的商贩行至此处落脚,栓好驴马,定会开瓶自带佳酿,和着饭菜,饱餐一顿入眠,结束一天劳顿,第二天再踏上漫漫征程,垌坡沟也定会弥漫着阵阵的酒香吧。一番怀古,此时路更为陡峭,踩着冬雪,大冬天居然满头汗,一秒钟穿越到夏季,大雪覆盖了道路,只能循前人走过的雪辙前行。古驿站石磨:

雪路难行:

古道:

一沟清风:

继续拔高两处“Z”字形道路,来到两座巨型山体前,就是天柱关了,过天柱关,瞬间惊呆,只觉眼睛不够用,此处豁然开朗,眼前环绕270度一座座山头拔地而起并峙,千峰林立,如仙家开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行一处观景台,环顾四周拍照,山顶空气甚好,能见度也非常高,山上白雪皑皑,远处白雾轻锁,似处仙境。天柱关:

仙家开会:

返回细观关门,左右门闩洞还在,这里当年看样真有门存在,可据可守,门侧浮雕有一繁体“门”字,苍劲有力,上有驴友手书晋豫二字,意指晋豫之门。门字内手书禁欲之门,谐音晋豫之门,不禁让人会心一笑。据门字推断,定还有字,但无论如何寻不得见。继续沿石壁平切,此处石壁上有大量文化遗存,有依山就势雕刻的佛龛几处,大的能容身进入,小的也有簸箕大。且还存有碑刻七块,文字大多模糊不可认,细辩最早的一块是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2年)所刻,距今已有九百多年了,还有大明嘉靖乙巳、丙午年等字,也就是公元1545-1546年,也已近480年历史了。另有一处“辉邑西界”的碑刻,意指辉县西边界,看文体似古碑,看雕工又显得的匆忙了事,似乎近人所为。关门:

碑刻:

辉邑西界:

天柱双峰,俗称双乳峰:

天柱关——王莽岭

————————————————————————————————————————————天柱关西行有一道百余米的深涧,涧的狭窄处架有一座丈余长一米宽的简易石桥,名曰“天桥”,石桥一断,即为天堑,此处太行山一改沉积岩状态,似乎有喀斯特地貌特征,山体多孔,有多处较大洞口,或许可为过往行人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天桥:

多孔山体:

天桥西约30米有第二道关隘—西峰门,也是凭借天险依壁而建,地势十分险要。据光绪《陵川县志》:王莽台下5里许两山如门,旧名西峰门。同治年间邑令杨光海旁筑一台,台下为铺,创修碉门,匾曰“晋汴咽喉”,如今匾额早寻不得见。跨过西峰门,又似乎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与这边河南地界迥然不同,一处山间盆地长满野草,山顶就是山西的王莽岭景区了,有小路可达,当然是免票通行了,冬季游客甚少,零零星星遇到几个人,要命的是至景区吃饭的计划泡了汤,所有饭店一律关门。还好开水间没停有热水,拿喝过牛奶的盒子接了盒开水,就着咸菜啃了个馒头,午饭只能如此。西峰门西望:

山顶景色:

王莽岭——窑凹

————————————————————————————————————————————两点半决定下山,原路返回至西峰门,由于不想走回头路,决定南切走赶驴爽胡垌下山。太行山民把山峰之间的通道称作胡垌,此路为何叫赶驴爽胡垌,估计没人能说得清楚,也许是古人赶驴易走的一条道路吧。下山道路也是雪未化,湿滑难行,摔了几次跤。沿途风景:

下行至一处村庄,地图标注为窑凹,窑凹所处海拔和滴水寨在同一层级山体上,一处农家乐工地上问山民回韩口道路,说有两条路可选,第一条路北行至滴水寨接上山路返回,第二条南行过一村庄沿土梯下山,我们选择了后者。沿途风光:

鼎鼎大名的窟窿梯:

窑凹——韩口

————————————————————————————————————————————土梯的入口极其不显眼,在一根线杆旁,极易错过。土梯沿途:

下至谷底,沿条干枯的河道继续下行,过一处采石场,于5点左右返回至韩口停车场。稍事休息、吃饭,六点左右返郑,八点半安全返回。沿河风景:

汾酒古道酒香固然早已不可寻,但古道依然,关门依旧,古驿依在。此次有幸穿行在这条古道上,一方面放松了身心,欣赏了辉邑西界的美景,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古道,真正的走进太行腹地,发掘那些相关联的景点、古迹史实、神话传说等,使之成为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