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论修辞手法 比兴论 对偶论 用事论

好句子 2018-02-03 10:36:45
相关推荐

大家好,跟着卓毅聊一聊,今天和大家来聊一下论修辞手法。

(一)比兴论

1.论比及其格式。王氏对“比”的定义是:“比者,直比其身,谓之比假”。他认为比就是假取外物直接作比,并以“关关雄鸡”为例。王氏在《诗格》中还概括出比喻的一种格式,即“一句直比势”,就是在一句诗内直接作比,包含喻体和本体。诗例为李顾《题恭母校书别必“相思河水流”,意为相思如河水流动一般。

2.比兴并用。王氏《诗中密旨》提出“上句立兴,下句是比格”,就是兴与比并用在一首诗内。他以《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夭地间,犹如远行客”为例,说明上句是兴、下句是比喻。王氏十四例》中,称为“立双兴以意成之例气

3.论“兴,,及“起首人兴”。王氏认为“兴珍必须有“托谕”。这一观点与刘雄相同。他指出:“兴者,指物及比其身说之为兴,盖托谕谓之兴也。”他还总结了起首入兴的十四种规律:

起首入兴体十四:一日感兴入兴。古诗:“案凛岁云幕,蝼姑多鸣恶,凉风率以厉,游子寒无衣。”……此皆三句感时,一句叙李。二日引古入兴。三日犯势入兴。四日先衣带,后叙事入兴。古诗:“弹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此一句衣带,一句叙享。五曰先叙事,后衣带入兴。陆士衡诗:“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此一句叙事,一句衣带。六曰叙本入兴。古诗:“遥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中宵起长望,正见沧海流。此三句叙事,一句入兴,七日直入比兴。潘安仁诗:“徽身轻蝉其,弱冠乖嘉招。”此诗一句比入兴也。八日直入兴。九日托兴入兴。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此起于《毛诗·国风》之体。十日把情入兴。刘公转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此寄人怀人皆自此起兴。十一日把声入兴。王少伯诗:“课珠三峡水,别怨流楚辞。”此耳闻也。又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此心闻也。十二曰景物入兴。曹子建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此诗格高,不及辞于怨旷而意自彰。十三日景物兼意入兴。王正长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四曰怨调入兴。曹植诗:“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此体哀而不伤也。(《诗格》,见顾龙振《诗学指南》)

王氏对如何起首入兴作了如此详尽的分类,并举以例证。这是对兴体运用的贡献,由此还可窥知这种诗体在当时运用的普迫和受到重视的程度‘所言此格,亦见于《文镜秘府论·地卷》

(二)对偶论

王氏《诗格》概括了五种对偶:

势对例五:一日势对。曹子建诗:“谁令君多念,遂使怀百忱。”以“多念”对“百忱”是也。二日珠对。陆士衡诗:“哀风中夜流,孤兽便我前”。此依稀对也。又诗:“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此孤绝不对也。三日意对。陆士衡诗:惊咫赛友信,归云难寄音。”四日句对。曹子建诗:“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五曰偏对。重字与双声聋韵是也。(节录自顾龙振《诗学指南》)

《文镜秘府论》东卷有“二十九种对”。王氏所说的“句对”,与“二十九种对”中引皎然《诗议》的“当句对”相同,又可称为“就句对,。王氏的“偏对”亦同于皎然《诗议》的“偏对”。王氏的“意对”则与魏文帝《诗格》(系后人伪托)中的“意对”相同。王氏“疏对”中的“依稀对”,以“哀凤”偶“孤兽”之例,约与“二十九种对”的“异类对”相近。王氏“疎对”中的“孤绝不对”似与“二十九种对”中的“总不对对”相近。王氏所论对偶,均包括在“二十九种对”中。因遍照金刚曾说:“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今弃其同者,撰其异者,都有二十九种对,具出丁后。”其中所谓“王”,即王昌龄。

(三)用事论

王昌龄《诗格》论“用事”,主张必须“如己意而与事合,,即所用的典故要与作者所表达之意相合。如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洒泪眺连阁,。“连周”是古代诸侯葬连周的典故。谢氏用此凭吊庐陵王之墓正与己意相符。对具体运用何种格式,王氏于《诗中密旨》中提到“重益用事”与“上句体事,下句意成,两种。前者的诗例是“净宫连博望,香刹对承华气后者的诗例是谢玄晖诗:“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运用了《列女传》中的故事。这两种格式亦见于《文镜秘府论》。

(四)盛舆论

王昌龄《诗中密旨,论及“句中叠语格”,所举诗例为沈约《味风》:“既为凤所开,还为风所羔”《文镜秘府论·地卷·十四例》中亦有“叠语之例”。诗例一与上例同,一为谢玄晖《和王主精怨情》:“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以上二例,“风”、“人”、“心”,“为”、“所”等词重复出现,而其词义相同。所以不同于现代修辞学的复辞,似可视为现代复叠手法的早期形态。

此外,王氏《诗格》还论及“藏锋体”,即婉曲手法。举刘体立诗:“堂上流尘生,庭中绿草滋。”不明言愁而愁意暗见。还论及“因小用大体”,类似夸张等辞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