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画中赏雨|画中雨 雨中话

好句子 2017-12-20 04:40:06
相关推荐

自立秋后,下雨天便多了起来,末伏里渗透的丝丝凉爽,把我们从空调房里解救了出来。

而除去下雨带来的清爽,作为历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媒介,下雨天也是有“文化”传承的。

从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到周董的“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躲过雨的屋檐”,雨中的情感和美,一直都萦绕在我们身边。

而不止是诗词,熟悉中国美术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有很多名家画过精彩的雨景山水作品。接下来小编就搜集了数十位名家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雨景山水作品,供大家雨季欣赏。

南宋 苏显祖《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绘近处巨岗高树,中部为广漠的江河,并置沙渚、坡岸、板桥、行舟、人物等,远处山峦耸峙,景色具有江南水乡山崇水阔的特点。

画面又着意表现出风雨急骤时的特殊景致,图中树木的枝叶在狂风中摇曳,板桥上的行人撑伞顶风冒雨艰难前行,河中小舟上的梢公费力地撑篙破浪行驶,形态都表现得十分生动。整个画面把江南风雨景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美奂绝伦。

南宋 李迪《风雨归牧图》

此图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两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坡上杂木,岸边芦苇,叶落枝摧,风势之急得到极度的渲染。

从笔墨处理来看,古树勾中带皴,一丝不苟,颇得娟秀之气。密密的柳叶,勾点结合,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朦朦胧胧,给人以大雨将作,细雾先到的清润之感。

明 戴进《风雨归舟》

戴进的《风雨归舟》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

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过画面,表现大雨滂沱如泼、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加强整幅画的动势。

清 谢彬《风雨归舟》

谢彬的《风雨归舟》更是大风大浪、气氛紧张。而且,画面正上方用一条正在呼风唤雨的龙,形象的表现出这雨下的真的很大。

清 龚贤《夏山过雨图》南京博物院藏

一般画人求墨韵往往以湿墨涂抹,而龚贤明确指出:“墨言韵,明其非湿也,润墨鲜,湿墨死”,具体指出;“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有骨,若先湿后干,则死墨也。” 以其言论参其画法,可知龚贤之“润” ,实乃湿度适可,关键在于皴染之时能见笔,如太湿,则墨汁粘滞,笔墨相碍,浑沌一片,是为“死墨”。

龚贤的这幅画,也是润湿得体,笔墨融融,层次分明,足证其所画“先干后湿”、不是“先湿后干”,“外润而有骨”。他用积墨法,一层层点染,一层层地积,其韵无穷,无怪乎时人曰“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墨”。

齐白石《烟雨人家》水墨本

齐白石《烟雨人家》立轴

款识:不教磨墨苦人难,一日挥十日闲。幸毫有杨枝慰寒寂,一春家在雨中山。壬戌四月,白石山翁制并题。印鉴:白石翁

白石老人常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其作品常具有独特的风格,也突出了他独立的创造性。

此帧水墨淋漓,雨景山水,一气呵成。远处画云山,近景画丛树村舍,再配以小桥,层次分明。山外烟雨蒙蒙,为整幅山水格外增添了生气。

徐悲鸿《漓江春雨》

在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淋漓的山水间带有明显的素描式光影效果,用笔轻快、松秀,保留了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大限度发挥了国画用纸和用水的特点,注重烘染气氛,营造空间的迷蒙清幽的气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黄宾虹《雨过云犹湿》

黄宾虹画雨景堪称高手。他画雨景,既有雨中之景,又有雨后之景,亦有雨后初晴之阴山,更有深山夜色之雨景。

此画用他那纯熟的积墨、破墨、淡墨诸法,任意泼泻。再以花青、淡赭色作为适当铺设,使之浓淡相宜,色墨交融,浑然一片。

几丛小树,几重山石,几间茅舍,独木桥横卧两岸。两位山野逸人在坡坪上热切交谈,一条溪涧直贯画中,悄然无声地向远处流去。那几笔浓淡相间似随意抹成的浮云,呈现出雨后初晴的神奇妙境,传神般地传达出“雨过云犹湿,平桥水乱流。莫言风浪急,野岸有渔舟”的溪山晴霭的动人境界。

傅抱石《潇潇暮雨》

傅抱石是写雨景的大师,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一半山川带雨痕”的美称。傅抱石笔下的雨景魅力无穷、风格独特,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扫出雨丝,苍苍茫茫,飘洒逸宕,氤氲和融。他的雨景画大气磅礴,气势过人。

众所周知,雨景不好画,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色彩。但正因为如此,雨景山水反而让这些画家们有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的冲动。

他们有的直接画雨,有的画雨虽不见雨,却能使人产生下雨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研究了画雨景的规律,比如:“烟中每有无根树,雨外尤多没骨山”,这才有了这些名传后世的画。

——整合自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