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宋词名篇赏析丨——绚丽飘逸 粗犷豪放 隽永优美

好句子 2017-11-23 14:10:50
相关推荐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则可以上溯到隋代。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词逐渐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图片丨互联网

【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词牌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图片丨互联网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之痛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此句,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图片丨互联网

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下面写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图片丨互联网

【二】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本词选自《小山词》,作者在词中以回环曲折的结构、风流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全词意境隽永,曲折往复,既丽且庄。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新月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字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他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图片丨互联网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他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

上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他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

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而他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

图片丨互联网

【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之,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

图片丨互联网

【四】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绍兴十年岳飞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 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则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之情。

图片丨互联网

【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四十七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

图片丨互联网

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

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下片怀古。这里写“初嫁”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谈笑间这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为历代读者所传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