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虽然想死 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没有阴影的人 怎能理解阳光?

好句子 2017-08-11 18:48:57
相关推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点击右上角“关注”,高山流水觅知音。

玉溪诗语 |#情感#书评系列

“若要幸福,就别害怕承认两个事实:一是我们总是感到不幸,二是我们的悲伤、痛苦、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开来单独看待的。”——马丁· 佩奇《完美的一天》

没有阴影的人,本来就无法理解阳光

2013年12月2日,那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天空昏沉沉的,刮着呼呼的北风,风硬的似乎可以吹进骨头里,并把它一把一把地撕裂。我一个人走在路上,只顾想着自己的心事,恰巧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只听见“砰”的一声,一辆黑色桑塔纳小轿车在斑马线上嘎然而止,我的身子一下子就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了路边的水泥地上。

那一刻我只觉得眼前一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车祸?”可是一切已经太晚了,还没等我想清楚,我的身体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弹了,周围迅速围过来一大群人,一场车祸就这样发生了。

肇事者报了警,我被送到急救中心抢救,诊断结果为腰、骨盆、左髋骨、右髌骨等多处粉碎性骨折,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治疗。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在医院里躺了两个多月,我才得以死里逃生,然而出院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

接踵而来的便是一连串的噩梦:留学计划的泡汤、炼狱般的康复训练、母亲的病危离世、父亲的撒手人寰…… 车祸就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前面是风光无限、阳光灿烂,后面则是满地狼藉、漆黑一片。每当我挣扎着,想爬起来喘一口气,就又被恶狠狠地按下去,打进了万丈深渊。

那时候,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的人生就这么完了,我活着还有什么希望……”那时的我,就这样患上了无可救药的抑郁症。

虽然时隔多年,时间慢慢抚平伤痛,伤口也结了痂,我渐渐走出了车祸的阴影。但每当回想起那段经历,我就像闯进了一个漆黑的死胡同,怎么也走不出来,那种被压抑的痛苦难以名状。此时,一旦有一束光从黑暗的缝隙中钻进来,我就会死死抱住不放,紧紧地,唯恐它就这么从我的指尖溜掉。那种感觉让我想起了一本书里的一句话:“没有阴影的人,本来就无法理解阳光。”

是啊,没有经历过最黑的暗夜,又怎么能体会到光明的滋味。上面那句话出自一个轻郁症女孩写的一本书——《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

这个女孩叫白世熙,1990年出生于韩国。她曾经饱受抑郁和焦虑的困扰,并在2017年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她把自己和心理医师的12周疗愈对话整理后,写成了这本书。本来这本书是她自费出版的,没想到意外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后来出版商找到她,正式印刷发行,这本书一经上市就成了当年度韩国治愈系的畅销书。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 “勇气”。我很佩服这个90后女孩能有这样的勇气,把自己内心的扭曲与阴暗,矛盾与纠缠,痛苦与无助,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没有丝毫的保留。虽然这本书称不上什么文学,但却比文学更真实,更能让普通大众感同身受。难怪从自费出版到热卖40万册,这本小书创造了韩国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唯一的遗憾是,针对这种心理疾病,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法,作者自己也依然不停地徘徊在忧郁和幸福之间,寻找着答案。作为一个深受其害的过来人,我希望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经验,谈一谈如何面对并走出这种心理阴影,过上自己喜欢的人生。

讨厌的低自尊感,你到底要折磨我到什么时候?

“那些外表看似自尊心强的人,反而自尊感低,正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所以希望自己可以受人景仰。”

白世熙从小就是个内向、心思细腻的女孩,而且很容易多愁善感。上高中时,她曾经因为忧郁症辍学,一度感觉前途迷茫。后来,她回到学校复读并考上了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文艺创作专业,然后顺利地进入一家出版社工作,并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男朋友。可是这一切并没有让她的内心感觉轻松自由,反而变得越来越忧郁、越来越阴暗。

2017年,不堪重负的她,终于勇敢地走进了心理医生的诊室,向医生敞开了她的心扉。她毫不掩饰地说:

“我有很严重的比较心理,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后会有自虐行为,还有低自尊感的问题。”

白世熙认为,她的低自尊感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和姐姐。她们家从小就很贫穷,一家五口挤在一套只有60平米的房子里,生活十分拮据,所以她总是羞于告诉别人自己的住处。此外,她的爸爸还经常殴打妈妈,这也成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的秘密。

她的姐姐则经常以附加“条件”的方式“爱”她,如果她不读书、变胖、不认真或者不脚踏实地地生活,姐姐就会用语言贬低她、讥讽她;如果她不听话或者反抗,姐姐还会威胁把送给她的东西统统收回去。她对姐姐又爱又恨,所有这一切,都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拭去的阴影。

渐渐地,她的世界里没有了自己的位置,她成了别人眼中的“附属品”。聚会时,别人的一个眼神,她就会认为大家都讨厌她;聊天时,朋友的一句话,她也会觉得是在批评自己;甚至别人对她的羡慕和赞赏,她都会备感压力,因为她害怕别人对她期待过高,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害怕让所有人失望。

心理医生说,这种现象叫“伪恶”倾向,也就是把自己的情况想象的比现实更糟,用更负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实际上,现实并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回想自己车祸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车祸就像一块突然从山涧滚落的巨石,重重地砸在了我的身上,让我身心俱裂。除了身体上的剧痛,更多的是内心的失落和绝望。

看着那些成绩没有我好的人,都纷纷出国了,而自己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煎熬、夜不能寐;看着守在床边的母亲苍老而疲惫的脸,我的心里充满了痛苦和内疚;甚至看着那些身体健康、能够自由行走的清洁工,我都无比羡慕,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人。

我的身体、我的前途、我的人生就这么被断送了,未来还有什么希望?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落泪,痛哭流涕,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认为我的人生从此不会再有阳光。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人生低谷,挫折、失败、沉沦甚至绝望,谁的青春又不曾迷茫和无助?但是不论自怨自艾还是忧郁恐惧,都不能改变任何事实,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有勇敢面对人生中的荆棘丛林,把它们迎头劈碎,然后远远地抛在身后。

但是,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讨厌的低自尊或者说自卑感的折磨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著名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在他的著作《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指出,许多情绪问题都是因为消极的自我对话(例如“应该”和“应当”)和非理性思维(例如“我必须完美”)引起的。

伯恩斯认为,破解情绪的关键在于“思维”,思维决定情绪,而思维上的“认知扭曲”是抑郁情绪的罪魁祸首。下面这个图就向我们展示了现实世界和我们的感知方式之间的关系。

伯恩斯说,“抑郁情绪就好比收音机的频道没调准时发出的刺耳音乐,问题不在于电子管或晶体管出故障,也不是因为电台频道的信号受天气影响而失真了。你只是需要调一下调谐钮即可。”

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你可能会说,如果我就是一台破收音机,已经烂地没法修理了怎么办?事实上,没有人真的无可救药,也没有人真的一无是处。不信的话,下面我就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来为你化解“抑郁”这个疯狂的恶魔。

甩掉无价值感,从建立自尊开始

“其实从来都没有人瞧不起我,最瞧不起我的人是自己。”

白世熙曾经因为参加一个电影社团而备感压力,因为她一直对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她发现社团里的人都是高学历,相比之下,她虽然毕业于文艺创作系、任职于出版社,但在首尔大学毕业的社友面前,却显得自惭形秽。她非常害怕别人觉得她无知可笑,她甚至害怕别人提到自己的学历,也不想听到对方的学历。

一旦她在某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比如她原来负责的运营工作由其他同事接管后,她就对自己更加没有自信,进一步认为自己在公司越来越没地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这就好像车祸以后,当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就是一个废人,什么也做不了。可实际上,虽然我暂时失去了健康和自由,但并没有真的成为残废,至少我还有康复的机会,虽然那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退一万步讲,假设我真的不能康复,一辈子都得躺在床上,我还有眼睛,可以看书阅读,我还有双手,可以打字写作,我还有口,可以说话,我还有思想,可以帮助和影响许许多多和我一样身处困境的人,所以我不是一个废人!

被称为“中国文坛保尔”的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路无法再用腿去趟,只能用笔去找。”21岁时,史铁生就双腿瘫痪,他在轮椅上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但他的作品却感动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残疾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废人,反而把他锻造成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不朽的英雄!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受挫,情绪低落甚至万分沮丧时,满脑子的消极思维才是自挫情绪的根源,这种消极思维让我们郁郁寡欢,让我们觉得自己“一点儿也不好”、“样样不如人”,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抑郁情绪。

然而如何才能转变这种消极思维,并克服这种无价值感呢?伯恩斯博士认为,无价值感源于我们内心的自我批评,它将绝望和自卑深植于我们的内心,并让它不断滋长。

伯恩斯提出了一个“三栏法”的自我训练方式,当自我批评的念头在脑海里闪过时,通过识别并记录这些下意识思维、找出这些思维扭曲的根源和理性回应并反驳,来建立一种更为客观、更为合理的自我评价方式。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来诠释一下三栏法的思维模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的很多消极思维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我并没有自己想象地那么惨、那么无用。书中的心理医生也曾经对白世熙说,“我希望你可以试着把脑海中自动浮现的想法稍微转个方向”,“任何事没有绝对的一条线,尽量多尝试往不一样的方向思考”。

确实,如果我们凡事都能朝着更健康、更正面的角度去思考,用理性回应去反驳下意识的自我批评,而不是死钻牛角尖,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许多。

所以,不论遇到什么难题、不论身处何种困境,请不要再妄自菲薄,也不要再给自己乱贴标签,我们的人生不是“非此即彼”,我们的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它还有很多别的色彩!

摆脱情绪操控,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听说您是全公司最漂亮的员工?不过……你不是我的菜。”

当一个女同事这样向她的男朋友介绍白世熙时,那个男人说了上面那句话。这让白世熙感觉超级尴尬,她认定自己不是男性认为漂亮的类型,所以感到非常自卑。

此外,白世熙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有一次,她把一本书借给了这个朋友,那个朋友看后发表了一些“负面”的阅读感想。虽然这些批评只是针对这本书,但白世熙却认为那是针对她的批评,是在攻击她,于是她觉得对方很傲慢、看不起自己,因此非常忧郁、愤怒,开始讨厌那位朋友,更讨厌被人看轻的自己。

类似的情形在书中反复出现,这使得白世熙的精神濒临崩溃。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别人的一句话,比如“你真笨”,“你不行”,都会让我们心情郁闷、万分沮丧,而这多半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分数偶尔考得不好,我只考了第二名,父亲就会说:“这次成绩怎么下降了?肯定是没好好用功,现在不用功,将来怎么能考上大学!”而当下次我考了第一名的时候,父亲又会说:“我闺女真有出息,又考了第一名,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父亲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根深蒂固。我出生在一个极度贫穷、教育水平不高的乡村里,对于那里的人来说,想要摆脱贫困,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必须好好学习,必须考第一名,必须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才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渐渐地,我对自己的价值评判更多地依赖于父母对我的认同和期待,如果他们对我不满意,我就会伤心难过,如果他们夸奖我,我就会心中窃喜。那我自己的价值认同又在哪里呢?同样,幼年的白世熙也受到了“专横霸道”的姐姐的“操控”,从而觉得自己必须满足他人的期望才能幸福、才有价值。

但正如上面所说,外界发生的事情或者别人说的话,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只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才会令我们兴奋或者忧郁。所以,要想摆脱他人的认同操控,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思维转换的方式建立一种更为正确、更为可靠的价值观。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价值和别人的意见或者评价联系在一起,这无异于自寻烦恼。

当我们害怕别人的反对或者批评,并因此而痛苦不堪时,我们可能患上了“认同上瘾症”。和许多瘾君子一样,我们习惯于被认同,我们必须不断获得他人的认可,才会感觉心情愉悦,否则就会像戒毒一样痛苦万分。

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伯恩斯提出了“三步法”,这种方法通过成本—收益分析、重写假设和自尊蓝图三个步骤,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错误认知,走上独立自尊之路。

①成本——收益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批评或者反对会降低我们的价值?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下面我还是以自己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比如,我认为父母的认同会增加我的价值,这种想法到底都有哪些利弊呢?

②重写假设

当我完成了上面的成本—收益分析表后发现,这种对他人评价的依赖心理虽然有好处,但是弊大于利。能够得到父母或者别人的认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种认同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长期来看,只会让我变得更加自卑和没有安全感。

于是我试着重新改写上面的假设:

“父母认同我虽然很好,但这种认同并不是必需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评判标准,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父母的批评虽然会让我心中不悦,但那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太爱我了,并非故意想贬低我的价值。而我的价值,一直都在那里,从来没有改变。”

③自尊蓝图

在完成了上面的步骤后,伯恩斯博士还建议我们写一篇名为《为什么没必要害怕反对和批评?这种恐惧为什么是荒谬的?》的短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重新树立自尊和自信,更加爱自己,从而彻底成为驾驭自己情绪的主人。

下面是我写给自己的一段话,供大家参考:

“请记住,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爱人,都不能判断你的价值,他们只能判断你说的某句话或者做的某件事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他们的反对或者不满可能是基于他们的某些片面想法,并不一定合理。即使他们的批评是对的,你真的犯了错,也没什么,这不是世界末日也不会毁了你的价值。你可以积极改正这些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也不可能一辈子都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别人的光芒终究照亮不了你,你的心灯只有你自己才能点亮!”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比起别人怎么说,自己喜不喜欢更重要。比起别人怎么看自己,希望你可以先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与其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如认真倾听被自己忽略的发自内心的另一种声音:就算想死,也还是想吃辣炒年糕,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心声。

写在最后

看完这本书,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它勾起了我很多对往事的回忆,也让我再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

曾经认为翻不过去山,也磕磕绊绊地翻过去了,曾经认为跨过不去的坎,也跌跌撞撞地爬过去了,直到今天,虽然我还没能大彻大悟,但至少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并且学会了更加珍惜自己。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你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同样的痛苦和黑暗,不妨看看这本书。我很喜欢的书中的一段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阳光和阴影其实是一体的,就如同幸福与不幸是共同体一样。

我希望自己可以爱人,也可以被爱;想找到不再让自己受伤的方法;想过那种‘喜欢’多于‘讨厌’的人生;想累积失败的教训,把目光转往更好的方向;想将情感的波澜视为人生的节奏,享受其中;想成为即使行走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仍能长时间驻足在偶遇的一束光前的那种人。我希望总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那种人。”

我也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可以成为那种人。

作者简介:玉溪,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会计师,希望用文字丈量生命的宽度,做一个真实善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