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红楼梦为什么一再提及四书?

好句子 2017-07-24 05:13:23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为什么一再提及四书,因为它说明了贾府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

窃以为,这是红楼梦作者在表达,忽视了《四书》,就是烂了文化的根,忽视了文化教育,没有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就是贾府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样说?

下面,首先罗列出红楼梦文本内,几处提到《四书》的地方,然后逐一进行阐述说明。

1:宝玉和黛玉,初次相逢就是借用《四书》来亮出彼此的底牌,他们是思想与精神高度契合的知己。

《四书》第一次被提到是在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黛玉进府时,贾母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

聪慧的黛玉,立即明白了外祖母并不喜欢自己如此高调,于是在接下来与宝玉的交流里面,宝玉问她可曾读书,黛玉就改口回答: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接下来宝玉又问: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间若蹙,就用“颦颦”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这一章回里面的短短几百字内,红楼梦作者就两次提到《四书》。

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黛玉在家之时,文本内写到其父林如海,是把她当作儿子一样来抚养,光是陪读丫鬟就有两名,足见父亲林如海对黛玉的教育何等重视,不但重视,而且还十分开明。

而在这一回里,宝玉与黛玉初次相会,宝玉就赶紧提到他自己对《四书》的认可。窃以为,这是在表达黛玉和宝玉,不是只有初次相见,视觉上产生的“好像在哪里见过”的皮相上的熟悉感,更有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四书》诠释的儒学的精神实质,“内圣外王”的理想和“人天合一”的思维模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儒家高度重视从宇宙本身大体来说明人的存在,以确定人的地位和价值,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这些特点都与男主人翁宝玉,内心所追求的平等,自尊,尊重人性等的思想一致。

而女主人翁黛玉,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过这种崇尚平等的思想,但是,从她对她的婢女紫鹃的态度和情感来看,她自己本身就是这种平等思想坚定的执行者,她眼里并无人与人之间的尊卑之别。

而文本内也说宝玉心甘情愿被丫鬟们所差遣,这就是红楼梦作者在交代宝玉和黛玉心中,同样追求平等的思想的体现。

所以,文本在第三回,宝玉和黛玉初次相会时,就借用《四书》亮出彼此思想的底牌,他们是彼此思想精神领域高度契合的知己,而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一见钟情”的皮相之交而已。

2:作者借用《四书》说明,贾政对于黛玉这个“儿媳”的高度认可。

红楼梦文本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这一回里,贾政明确要求学里的先生,先把《四书》一路讲明,他认为《四书》是必学之根本,这一点与黛玉之父林如海的教女方案,不谋而合。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大观园内很多处园子匾额的命名,贾政直接选用黛玉的命名了,这就是贾政对黛玉这个未来“儿媳妇”的身份,以及才学的认可。

3:将《四书》与《西厢记》并提,更显得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亲密无间。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宝玉偷看《西厢记》,被黛玉发现时,先还哄骗黛玉说是《中庸》《大学》之类的书籍,被黛玉逮住不放后,无可奈何之下,交出《西厢记》两人共读。这里细细读来,愈觉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亲密无间,读正经书籍方面,两个人是契合的,都认同《四书》是求学之根本。

读课外杂书时,又都能把《西厢记》读得津津有味。宝玉和黛玉之间,是不是令人想起青葱美好的校园时代,那些纯真美好的恋情?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认真学习时,彼此有默契,想玩时,也能融洽地彼此玩在一块的亲密无间的恋人类型。

4:借用《四书》制作灯谜,是影射李纨的冷酷无情,但也是在侧面描写《四书》的重要性。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让他自己想去,咱们且说话儿。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儿,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徵’。”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又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的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这一回里面李纨以《四书》来制作灯谜,“观音未有世家传”,灯谜的表面意思是观音菩萨虽然善良,但是,却无有子孙继承她的志业。

湘云未经思索直接言答道:“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宝钗立即纠正她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四个字再猜”,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

虽善无征—观音虽然大慈大悲,但没有“世家”传记,也就是说观音大士只是世人虚幻出来的精神寄托,没有考证。世家,在《世纪》中就是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征”是证明,验证,考证的意识。

贾府的奴仆兴儿曾经说过,李纨是贾府里面的“菩萨奶奶”,这里李纨自己却出了一个“虽善无征”的灯谜,这是隐写李纨的心底,其实并不认同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之心,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贾府落难之后,她不愿伸手救巧姐的原因了。

这是借用《四书》里的一句话,来影射李纨的冷酷无情。

李纨既然能以《四书》里面的句子来制作灯谜,这也说明李纨也是知晓《四书》的,而不是文本前面交代的只是读过《女戒》等书。

李纨是出生自诗书大族,她知晓《四书》并不稀奇,而且原生家庭的教育以及思念观念,对于一个人的耳濡目染的,以及影响意义都是很重要和深远的。虽然李纨未必精通《四书》,但是,她的行为举止绝对会被家族中精通《四书》的家人们,所影响和左右。

而这些就是李纨在终日只知道,糜烂享乐的贾府,依旧能够静下来心来抚育幼子,认真求学,并且最终还博得功名的原因。

所以,文本内设计李纨制作《四书》的灯谜,不但是影射李纨的冷酷无情,更是在侧面描写《四书》的重要性。

5:宝玉弄虚作假,学而不实,是讥讽怡红院根本就不是个能读书的地方。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却说怡红院中,宝玉正才睡下了,丫鬟们正欲各散安歇,忽听有人击院门。老婆子开了,见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名唤小鹊的。问他什么事,小鹊不答,直往房内来找宝玉。只见宝玉才睡下,晴雯等犹在床边坐着,大家顽笑。见他来了,都问:“什么事?这时候又跑了来作什么?”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说着,回身就走。袭人欲留他吃茶,因怕关门,遂一直去了。这里宝玉听了这话,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儿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想来想去,别无他策,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只书内不舛错,便有他事,也可搪塞一半。想罢,忙披衣起来要读书。心中又自后悔,这些日子只说不提了,偏又丢生,早知该天天好歹温习些的。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内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别的虽不记得,素日贾政也幸未吩咐过读的,纵不知也还不妨。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梁、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几年来竟未曾温得半篇片语,虽闲时也曾遍阅,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下苦功夫,如何记得。这是断难塞责的。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虽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见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做得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顽索。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诘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驳这个。一夜之功,亦不能全然温习。因此,越添了焦躁。

这一段文字,透露出一个真实的信息,那就是宝玉的功课一点都不扎实。

《四书》是儒家的精髓,《中庸》《大学》里面很多理论,如果真能悉心接受,并且执行,那么,这个人未来纵然不发达,但是至少也会是一名真正心口意高度一致的真君子。纵然不去博取功名,但一生为人处世必定也磊落无忧。

但是,可惜贾府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宝玉的怡红院,你可以说是一个那个时代女儿们,少有幸福的乐国,但是,却也是一个真正充斥温香软玉,令人颓废萎靡的温柔乡。

这一回里写到,宝玉为了应付功课熬夜读书,一房的丫鬟们都陪着他没有睡觉,宝玉一会关心这个没有穿暖,一个又关心那一个,因为熬夜而睡眠不够,一片怜香惜玉之心,泛滥成灾。

试问,这样的环境怎么有可能把书读好?怎么有可能培养出满腹经纶,真正昂然于天地的大丈夫?

无疑,那是在痴人说梦。

所以宝玉虽然小才出众,但也终究还是只会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而已。虽然他心底也认同《四书》,推崇《四书》,但也终究还是荒废了年华。这一段描写,是讥讽宝玉的怡红院,根本就不是个读书的地方。当然,矛头的最终,当然还是指向贾府的大环境糜烂,教育失败。

总结:

通晓得《四书》之精髓,便能知治国之经要。文本内从贾政到宝玉,以及他们所选中的贾家荣国府未来的女主人黛玉,都对《四书》有相当程度的认可。

贾母虽然教育黛玉要低调,但她也是非常中意黛玉这个未来的“孙媳妇”的。

所谓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宝玉若能如愿娶得黛玉为妻,那么无疑被书香浸透了骨髓的黛玉,将会为贾府的下一代置换新鲜血液。

可惜贾家在攀亲之时,终究是贪婪和大意了,并且,最终自食恶果。

他们一边娶钱权世界霸道为王的王家女,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进门,以图得到权势的庇佑,另一边也娶诗书大族李守中之女,李纨进门。

贾家的如意算盘是:一边利用王家的权势以保富贵久长,一边以李家清贵的家风改换门庭,但是,可惜王家的女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的飞扬跋扈,远远超出贾家人的想象,并且也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掌控的范围。

诗书大族之女李纨,进门以后,根本就得不到文盲婆婆王夫人的赏识。

相反,她是重用自己的娘家侄女王熙凤来代为管理荣国府。

王熙凤以及她所带来的王家的奴仆来旺等人,根本就不把贾家的人放在眼里,他们在贾府为所欲为,把整个贾府搅得乌烟瘴气。

王家女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为什么会这样为所欲为,飞扬跋扈?

除了娘家的权势是一个原因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缺失。

薛宝钗曾说过:“幸而凤丫头不识字”,说的就是王熙凤文化水平很低。

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宴席之上行令时,王夫人的令,是鸳鸯代她说的,而村妇刘姥姥反倒是她自己说的,这说明什么问题?

——在文化水平这一块上,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竟连个村妇刘姥姥都不如。

堂堂荣国府,竟然就是被这样的两个性格跋扈粗暴的文盲女性在掌管着,您可以想象一下,它未来的走向,会是去向哪里?

所以,红楼梦作者是反复以《四书》这条暗线,来诉说了贾府之所以最终会彻底覆灭,是因为忽视了代表着教育的《四书》,因为《四书》是文化之根,是文化之魂魄,更是为人处世之根基,治国治家之根本。

以贾政宝玉为代表的,崇尚《四书》的贾家人,输给了王夫人,输掉了被诗书浸透的黛玉,也就等于是输掉了可以改变贾府未来命运的机会。

而描写李纨以《四书》里面的句子制作灯谜,则更加犀利。只要熟悉《四书》,即使你日后做不到《四书》里面所宣扬的那种崇高人生境界,但是,至少当大风暴来临之时,你起码还是可以自保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