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父母眼中的社交金句 反而是变相坑娃

好句子 2017-05-25 06:51:23
相关推荐

执笔:暖阳

定稿:筱沐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社交意识,有了社交需求。经常去楼下溜娃的父母都知道3岁的孩子很容易融入到适合自己的小团体。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会面临社交障碍,一些父母会发现自家孩子每次盛情要求别人加入自己的小分队的时候,经常会被拒绝。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在与人进行交往的时候,也会戴有色眼镜去看别人,举个简单的例子:6岁的孩子会嫌弃4岁的孩子,会不自觉地讨好8岁的孩子。

父母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总是喜欢跟一些年长自己几岁,身强力壮的孩子玩耍,这其实也是孩子对权利的一种向往。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强烈的生存意识,懂得适者生存的法则,所以孩子会不自觉地被强者吸引。

所以小孩子想跟大孩子玩,或者邀请大孩子加入自己的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一些策略。

有不少父母会教孩子用“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打开人际交往之门,这句话甚至被称为社交金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眼中的这条金科玉律,反而坑害了娃。不少娃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时,得到的答案经常是否动的,“不,我们才不和你玩”。

为什么“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如今成为了坑娃名句?

一:这句话将孩子放得太卑微,反而容易被拒绝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看似礼貌又绅士,但说出这句话的孩子,其实就相当于把决定权让给了别的孩子。

也就是说孩子把自己放得太卑微,一开始就向对方示弱,就容易被一些儿坏孩子找茬,一些坏孩子可能看到孩子性格软弱,就忍不住欺负下孩子,直接回答:我们才不跟你玩。

而且虽然孩子加入的是一个团体,但是只要有一个孩子不同意,孩子日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陌生人的突然加入,孩子会本能拒绝

孩子的友谊需要花时间去建立,尤其是3-5岁的孩子,并不能深刻理解友谊的含义,孩子接受陌生人加入需要时间去适应。

所以第一天才认识地孩子突然询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一些孩子可能会本能拒绝,下意识保护自己。

不仅是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会是这样,大人的人际交往也是这样。

新人进入公司后,一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接受,如果第一天就提出加入别人的团队,反而会给人留下“有野心”的坏印象。

所以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不能太心急,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所以“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这句话作为开场白确实有些突兀。

如果父母不分场合,不考虑到孩子的个人情况,就盲目让孩子套用社交金句,实在是坑娃没商量。

孩子如何才能顺利加入别人的小团体?

以玩具打开社交孩子们的友谊其实非常物质,一般都是从分享玩具,分享零食,帮别人忙开始。一旦别的孩子,在自家孩子这里获得了好处,孩子便会被孩子王划分到“自己人领域”。

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够让孩子过于宝贝自己的玩具,要教会孩子分享,这样的话在,孩子才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大孩子的群体。

孩子用玩具打开社交的时候,要自信大方地邀请小朋友:我有XX玩具,特别好玩,你们要不要一起和我玩?

即使孩子被拒绝,父母也不用担心,孩子被拒绝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父母只要安慰好孩子,让孩子发泄完自己的不良情绪后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总是像跟屁虫一样去讨好别人,这只能说明孩子没有自信心,比较自卑,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父母反而要小心孩子日后有讨好型人格。

孩子要和别人兴趣一致孩子想要融入到一个陌生的团体,最基础的就是要做到和别人的兴趣保持一致,这样的话,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和别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能拉近自己与别人的距离,增加话题。除了拉拢别人加入,自己主动加入别人的团体,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如果孩子性格本就比较软弱,其实最好是让孩子加入到别人的团体,找到成就感,提升信心后,再做一些小改变。

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是孩子交往的法则,更是大人也必须遵守的人际交往规则。

孩子要找清自己的定位

孩子加入别人的小团体也要考虑,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优势是什么?即使被别人接受后,孩子也要认清自己的定位,保持自己的优势后,也不要轻易干预别人的选择。

比如一些孩子加入到小团体后,就哄大欺小,经常会抢一些小朋友的玩具,这样一来,必然会引起原成员的不满。

羊驼妈妈心里话:

孩子的人际交往,其实也会遇到很多麻烦,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是不能够以父母的权威去干预孩子的人际交往。

不然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被孤立,甚至是被针对。孩子的世界简单又单纯,只要不发生大的矛盾,父母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今日话题讨论:

在座的宝妈,你家孩子也用"我可以和你玩吗?"这句话与人交往吗?效果如何?欢迎屏幕下方留言讨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