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遇见大咖|他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也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著名配

好句子 2017-04-20 22:19:04
相关推荐

大咖档案:

徐涛,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著名配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朗诵艺术家。1984年开始配音工作,1998年开始朗诵表演,2009年担任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讲述人。他迄今已配了4000多部(集)影视剧,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包括《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哈姆雷特》里的哈姆雷特,《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米勒少尉、《变形金刚》里的指挥官等,热播剧《潜伏》和《人民的名义》中经典的旁白也都出自他的声音。

初见徐涛是在“阿依河情书大会”,他与王晓燕、叶清等著名配音演员一起,受邀来到重庆彭水。景区偏远,天公还不作美,晚会现场设在露天坝,没有遮挡,初夏的雨时断时续,朗诵嘉宾们耐心地等待排练走场。我在边上远远观望,一眼瞅见角落里坐着的徐涛。

花白长发已经是他的标志了,老花镜架在头发上高高翘着,一件灰色T恤有些松垮垮,看上去舒适又居家。不太接近电视上常见的盛装朗诵形象,直到他开口说话,那些词语和句子轻轻流出嘴角,不用怀疑了,眼前这位正是那位享誉全国的语言艺术家徐涛。

他是标准的男中音,华美、浑厚、磁性而有魅力,有人说,凡是能结合起来构成动听声音的一切理想元素,徐涛全都具备。但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他却反复强调,声音只是假象,语言艺术要关照内心。他还说,自己不是艺术家,只是“朗诵发烧友”,因为真正的艺术要人“舍生忘死”。这样的境界,他心向往之,却还在路上,道阻且长。

“声音是假象不是艺术”

徐涛进入配音队伍纯属偶然,或者说,与天赋和运气有关。他先在部队当过几年文艺兵,转业之后回北京做了一名火车司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车适执导的译制片《死亡档案》中配了一个小角色,虽然谈不上入门,他却从此迷上了配音工作。

当时,北京的很多配音活儿都是导演临时召集,火车司机工作却必须定点定时,权衡之下,徐涛选择辞职。“没办法,我想抓住每一个可以尝试的机会。”他回忆,在1985年丢掉铁饭碗需要极大的魄力,但出于热爱,他没有犹豫,一路走到了现在。

必须承认,是声音成就了今天的徐涛,但他却认为声音不能过于拔高。“现在朗诵火了,很多人开始提声音艺术,我认为是误导,实际这是语言的艺术,过分强调声音的作用,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徘徊于更为宏大的语言艺术殿堂。”

他分析到,“除非真的有缺陷,只要是正常人,都能通过声音表达情感,都能走进语言艺术殿堂。当然,的确能区分有的声音特别好有的不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好的声音不见得不能表达真实美好的情感,不见得不是艺术,语言艺术发展中有过很多名家,邱岳峰老师、李扬等,他们不算传统意义的好声音,但却能把作品诠释得深入人心达到永恒,这也是语言的力量。”

“现在我也参加一些语言艺术类综艺节目,很多人以为参与节目就要以声音见长,其实不见得。”徐涛说,“我之所以愿意上节目,是希望告诉更多观众,他们的声音也能走进艺术殿堂。比声音更重要是内心,这就上升到了语言艺术的层面。每个人都该多关照自己内心,才能对社会对时代有清醒认识,才能从根本出发去接近艺术。”

说到关照内心,他以声乐艺术举例,“音乐学院里所有学生的声音条件都没得挑了,是尖子,但真正能脱颖而出屹立艺术巅峰的很少,关键在于真正进入并表达内心的太少了。声音条件从艺术角度来说,只是第一级的基础的真实状态,而更高的层次是善和美,依据的是内心。正如我们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辅助的,声音仅仅是形式。”

他特别不能理解社会上一些朗诵辅导班的培养模式,“很多都是从声音开始,忽略了最根本的文化修养的东西,声音只是个躯壳,好比一个人再漂亮,没有修养没有内在,就是空壳。你要用声音来为语言艺术设置门槛,就意味着把很多人拒之门外,很多辅导机构近似于卖弄了,前鼻音后鼻音怎样怎样,我觉得语言艺术跟推广普通话不同,它是要让大家走近并欣赏优秀文化,设置普通话的坎儿、声音的坎儿,这个语言艺术金字塔永远搭建不起来。”

所以徐涛始终认为,论朗诵的艺术应该在语言范畴,而不该强调声音,“语言艺术正是关注内心,声音算是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更充分表达,然而真正的表达首先是要表达自己。现在我们也说表达要感染别人,但首先还是真实地表达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好比现在的唱歌节目,名次有高低,不是比拼歌手声音好,而是看谁更善于诠释歌曲内容。声乐、朗诵、配音比赛也一样,很多人声音不一定好,但他的情感淋漓尽致,也就更能走进内心。”

“真正的艺术要‘舍生忘死’”

入行三十多年,徐涛用声音成就了无数经典。对于一生追求的朗诵事业,他更是称之为“亲密爱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修炼,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同时,也让人看到语言艺术之路上,他的信心与勇气,一往无前。

他特别感动演艺界一些坚守艺术的同行。“北京这几天正在演出俄罗斯戏剧《奥涅金》,这部作品很多人以为没办法排演,但在上海演出持续引发巨大轰动,我觉得我们就不得不谈一谈艺术的态度了,《奥涅金》成功之前,这个戏已经排演了一年,扪心自问,现在社会上各种诱惑那么多,谁能安下心来排演一年呢?所以他们是很了不起的。”

但他也并非要一棒子打死,他承认客观现实,“我有一个朋友也是特别好的话剧演员,我们经常聊天,他对戏剧也是真爱,四十多岁还天天去单位晨练,但后来影视剧热潮来了,他片约很多,也很难下决心拒绝,他甚至说自己每次接戏都恨自己,但也坦诚地说都是没办法,因为他要给孩子所谓最好的教育,国内的最好学校呀,每年两次出国游学啊,教育费用是很大一笔支出,他只能多接戏,那么话剧舞台就少了一个好演员,这也是客观的情况。”

诗人痖弦有句话令徐涛印象很深,“他说走路是为了到达,艺术是为了表达,表达就是我们对社会人生的个人认识,所以表达比表演重要。表演是形式,但无论是声音还是文本,你要通过语言艺术表达自己的态度,我们这个时代不是要你为国牺牲,但可以换种方式,比如戏剧舞台人才太缺了,那演员怎么选择?事实上我们现在的艺术领域面临严重的文化危机,这是真实存在的危机。”

徐涛认为,从行为本身去判断是否艺术之心虔诚,不一定客观公允,关键是一个真与不真的问题。“真正的艺术要求我们‘舍生忘死’,并不是技术手段的高低,而是内心真与不真。比如朗诵,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搞清楚,读诗歌是为什么,艺术是干什么的,当然我自己也一直在思索,比如今晚我要读的是一个刚刚新婚的重庆青年为抗战上前线写给妻子的信件,我觉得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能不能迈出这一步,我们内心怎么想?动机看似简单,为国家为民族,但问题却很实际,现在一些年轻人觉得这话不真实,其实这太真实了,我们老在抱怨电影电视剧小说把真实的东西写得不真实,那么我们想过自己活得真实吗?甚至一些做法自己明明知道不真实,还在继续做,这就不止是艺术的可悲了,这是人生的悲剧。”

“当然,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艺术的虔诚、艺术的真善美,并且今天的时代不用青年人面临生离死别的考验,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追求一种真实的活着?”徐涛建议,不妨从最基础的“工匠精神”要求自己。

“国家提出了工匠精神,这跟过去大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太一样,比如演员也该立志当艺术家,真是这样吗?我很欣赏舒婷先生的那句诗歌——‘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我在朗诵时把重音处理在最后那个一上,其实就想传达一种理念,我觉得唯一我们个体能做的就是这个一,从一个人做起,就是从我做起,我希望观众的感受跟我一样,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由无数个一真真实实的奋斗组成的。”

很多生活中的小事,在徐涛看来对于国家来说都是涓流成海的大好事,“从我做起,比如开车在路上见到人行道要停,但后面的人可能按喇叭催你,你是不是要坚持停下呢?比如走在路上拿了纸巾擦手,周围没人,那么你是否能把它一直带到垃圾箱才丢掉呢?甚至你在家洗澡,前面放出来的凉水要不要收集起来使用?甚至飞机上发的一次性拖鞋,你是不是该捡起来带回家下次再用?这些道理体现的敬畏之心,与追求艺术的过程是一个道理。”

“阅读是实现艺术之路”

围绕艺术聊了很多观点,徐涛却强调,自己并非语言艺术家,仅仅是从“朗诵发烧友”的角度有一些思考。

“我不是艺术家,我就是朗诵发烧友,比朗诵爱好者强一点儿,就好比音响爱好者和发烧友也不一样,我可能稍微较劲一些,朗诵爱好者会好好琢磨几个字,我呢稍微不一样,喜欢去‘炼’字,较劲嘛,真没办法说自己是艺术家。”他无奈地笑,“无数次演出我都告诉主办方 ,报幕就说‘朗诵:徐涛’ 就好了,人家不同意。嗨,我也没办法。”

徐涛不喜欢任何捧他的头衔,但他却愿意从发烧友的角度,坦诚地给出一些关于语言艺术的建议。“如何去欣赏并表达?途径是你对文学艺术文化领域,包括建筑、音乐、美术、烹调、饮茶、书法、绘画、舞蹈多个方面的综合性积累,只有对生活认识越多,接触越广泛,才能对生命的认识越深刻。当你拿到文本时,才能更好体验挖掘,用语言艺术去诠释,正如文字本身怎么变成文学呢?就在于背后有了深刻的含义,演员和艺术家的区别也是如此,不在于年龄,而在于表达作品层次的高低。”

“我不能说自己是知识分子,只是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事实上不要以为跟自己无关就不去了解,更多涉猎对于你表达作品有帮助。”徐涛说,“广泛涉猎不要求深入研究,了解就好 ,世界上很多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都不仅仅是只会自己的专业,涉猎非常广泛,很多理科生的艺术表达可能比文科生更有逻辑性,那艺术创作是否需要逻辑?逻辑的推进是否需要艺术?科学发展需要想象,想象是反逻辑的,但科学又是非常遵循逻辑,所以理性感性相辅相成,只有理性寻找,才能更好地通过感性去感受这一生,作品传达出来才可能获得更大共鸣。”

徐涛尤其强调广泛阅读,“不是要看很多专业书籍,阅读是生命的必须,像我们表演体系里讲体验和体现,我们是唯物主义哲学,但演员真的有种先验主义是无法体验的东西。比如死亡,演员的先验一定从观影、阅读中来,这些潜移默化形成对死亡的状态、综合的先验认知,就是你表现出来的死亡。”

他有些担心当今社会的阅读风气,“满大街都是小说,尤其网络小说,我很少看,但有时想起来觉得挺悲哀,不是好现象啊!我不是反对网络小说,但真的应该多看经典名著,毕竟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学家的生活体验,能总结感受很多东西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好思考。”

那就顺手推荐几本书吧?徐涛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搞艺术的嘛,首先一定要看《约翰·克里斯多夫》,然后《荆棘鸟》《红字》《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都该看。《约翰·克里斯多夫》不是读一遍就可以的,最不济也隔几年要读一次。我觉得这就是教科书。为什么阅读?因为人类很多东西是相通的,阅读带给你的经验与对生活的感受完全不同,生活会从水变成琼浆,每一点都有味道。”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摄影 高科

遇见大咖|他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也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著名配音演员徐涛:真正的艺术要“舍生忘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