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广东翁源:刘碧红)

好句子 2017-02-21 02:30:35
相关推荐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翁源县仙鹤学校 刘碧红

摘要:英语教学有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但基本原则和方法共性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相通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相长,互动关系。备课,实质是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是教育教学有米之炊的基本准备。师生关系融洽,是提高高效课堂的润滑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很有必要。精心设计教学法,尝试“快乐英语"教学,是我近年的创作实践。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的改进,更好地担当教书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反思;教学“双主体";“快乐英语";认知人理学

英语教学有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但基本原则和方法共性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相通的。教学就是教学相长,两轮驱动。因此教与学,存在着必然关系。我反思自己近年的英语教学,有五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认真备课一一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一节课该怎么样上,上得怎么样,跟备课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记得有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力气。”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同时也让我明白备好课的重要性。所以,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备课里头,对每一个环节我都认真推敲,如:遇到比较难发音的单词,我就要想一些办法让学生记住它的发音,我会采用拆音节来记。一些语法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我就多举例,让枯燥的语法简单化。如通过融入句子来记,对于语感不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开口读,大声读;对记忆不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随身携带单词小卡片或小纸条,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记,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单词的时间,让学生养成天天读英语记单词的习惯。

二、师生关系融洽一一提高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有时我们英语老师会遇到抵触学习英语的学生,这个时候,我不会指责他,而是会私下找到这个这个学生了解清楚他不想学习的原因。只有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跟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疯狂"秀英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探索等方式,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二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三、教师一一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一一学习的主人翁

是的,教学是双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作为主导者,我首先是尊重他们的,但尊重不等于放纵。我平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四勤动:即手动,勤做笔记;眼动,跟着老师走;耳动,认真听;脑动,勤思考。在课堂上根据课本知识,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把知识点融入情景对话中,让学生练习口语的过程中把语法也记住了。

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一“帮、带”式教学

为了平衡一部分学困生,我把学生进行分组,一般4人,1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1个小组长,组长负责辅导“学困生”和监督他们学习。我还制定了一个目标,完成好的小组有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小组进行跟进帮扶。通过这样来帮、带,促进“学困生″不掉队,从而达到教学进度的平衡,不让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精心设计教学法一一“快乐英语”的创新尝试

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英语不是枯燥无味,而是非常实用的语言,我把日常生活用品的英文说明书带到课室,挑选一些有趣的,或跨文化差异的表述,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陌生而遥不可及的东西。我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呆板的英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情景展示更逼真、更图文并茂。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尝试了认知心理学的“集中″“注意"“共鸣"的学习效应。

六、结语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上面提到的几点是我觉得做得好的。下面我也反思一下做得不好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有时过分夸大情景作用,忽视问题的引导。本来创设情景的目的是将英语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但有时没有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二是,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一一这样会削弱教师“指挥"“调度″的主导地位。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对这个默默奉献群体的牵挂!我们教师只有更加辛勤地、科学长、高质地教育教学,才能无愧于习总书记的评价,无愧于新时代。

参考文献:[1]章兼中主编.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教育部.最新初中英语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编辑:罗俊华、殷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