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反复诵读细揣摩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诗》阅读设计

好句子 2017-02-03 03:55:08
相关推荐

【导读】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和浪漫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很是适合七年级的孩子诵读和学习。

诗歌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

01

【学习方法】诵读→精读

02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木兰形象,激发爱国情怀。

2、精读句段,把握民歌情味,体会表达之妙。

【学习准备】

①自主动手,积累词汇。

②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③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学习过程】

一、情景入题:

有谁知道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是什么形象?

二、明确目标。

三、一读正字音。

因为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反复诵读了课文,故可投影字音,让学生读准即可。

军帖机杼辔头戎机鞍鞯金柝策勋可汗扶将扑朔迷离

四、二读知形象。

1、分组分节激情诵读。

边读边思考:诗歌中的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

2、思考、交流、展示、共享:

孝敬父母、忠于国家、智慧勇敢、淡泊名利、儿女情长、热爱生活

五、三读明内容。

1、分组自由诵读其中的一节,概括出主要内容。

【示例】可汗点兵,代父从军。

2、诵读、概括、交流、展示、共享:

可汗点兵,代父从军

出征准备,奔赴战场

十年征战,凯旋而归

战功赫赫,辞却功名

还我故乡,合家团聚

六、四读品诗味。

1、品读第一二段。

①指名朗读。

思考:一二段刻画了木兰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是怎样的刻画木兰的心理活动的?

②揣摩、概括、交流、展示、共享:

忧心忡忡 深沉平缓

心理描写

唧唧复唧唧:唉声叹气,愁容满面;先声夺人,破空而来,发人深思。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问一答,生动细致;复沓手法,一唱三叹。

③齐读,注意把握好语气。

2、品读第三段。

①小组齐读。

思考:第三段你读出了什么味道?试做批注。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②揣摩、批注、交流、展示、共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铺排手法,复沓互文;军情急迫,刻不容缓,准备迅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复沓手法,军情急迫,行军神速,思念亲人。

③体会朗读,注意把握好语气语调。

④积累:

铺排: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内容组合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复沓: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互文:上下句或若干句,它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兼顾、补充的。

找出课文中运用铺排、复沓、互文的句子。

3、品读第四、五段。(这两段可以略读处理)

①自由朗读。

思考:这两段你读出了什么味道?试做批注。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②揣摩、批注、交流、展示、共享:

第四段:路途之遥,行军之快,生活之苦,战斗之惨,生还之幸。要读得缓慢低沉,悲壮苍凉。

③体会朗读,注意把握好语气语调。

4、品读第六段。(放手让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批注)

①揣摩、批注、交流、展示、共享:

动作描写,形象鲜明,喜迎亲人,满心欢喜,闺中情怀,女儿本色,极富生活气息。

铺排手法,复沓手法,细腻传神,亲切感人,气势流畅。

朗读:热烈欢快→轻松喜悦→惊讶赞叹

②自由诵读,注意把握好语气和节奏。

5、品读第七段。

①问题:最后一段用了什么写法?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②揣摩、批注、交流、展示、共享:

巧用比喻,问句收束,妙趣横生,余音袅袅。

七、总结课文,结束教学。

为报家国女扮郎,既爱武装亦红装。

铺排复沓又互文,北朝民歌好文章。

2020年5月15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