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富不过三代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韩信就是这个例子!

好句子 2016-12-01 17:35:58
相关推荐

淮阴侯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士。韩信估计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并且很可能他爸爸或爷爷辈是庶出,属于家族的旁枝。到了他这一代,没继承到多少家族的遗产,已经一贫如洗了。就像刘德华在《决战紫禁之巅》里说的,“我父庶出,失帝位。我庶出,连爵位也失去了。”家里穷也罢了,韩信小时候应该也没怎么好好读书,整天游手好闲,即没表现出什么突出的才干,也没什么可值得说道的品行,所以地方上选择官吏肯定是轮不到他了。同时韩信种地经商也样样不行,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去亲戚朋友家里蹭饭。可想,大家都讨厌他(“人多厌之者”)!

司马迁在这里记载了一个韩信蹭饭的故事,非常有趣。

下乡(地名,属淮阴郡。)南昌亭长,可能是韩信的远亲,亦或是儿时的伙伴,如今起码也是个乡镇级干部,韩信就天天去他家里蹭饭,一连去了好几个月。于是亭长的老婆就不乐意了。招待你几次也就得了,还一连来了几个月,是你你来不来气啊?于是一天早上天不亮就生火做饭,饭做好了直接端上炕头,一家老小没下床就把早饭给吃了。等到正常的饭点,韩信又大摇大摆地蹭饭来了,进了屋才发现人家饭早吃完了,而且屋子里也收拾停当。这个意思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了,要是别人肯定羞愧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离开。而韩信到底异于常人,他居然火了起来,当场和南昌亭长断交!(“怒,竟绝去!”)不过估计人家早巴不得呢。

有一次韩信为了填饱肚子,就在淮阴城下的护城河里钓鱼。有几位老妇人,在河里浣洗刚刚织好的布,这样洗布的妇人被称为“漂母”。有一位好心的漂母看见韩信饿得面黄肌瘦,甚是可怜,就把自己随身带来的午饭分了一些给韩信。而且一连几十天,这位好心的漂母洗布的时候,只要韩信来,都给韩信饭吃。韩信那叫一个高兴啊,估计平日里尽遭人白眼了,还没有人对他这么好过,于是满怀感激地对漂母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的!”谁成想这一回轮到漂母火了起来,骂韩信到:“你一个大男人竟然不能养活自己!我可怜你是一个落魄的贵族公子(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韩信的贵族出身),才把吃的分给你,哪里指望你会报答我哟!”韩信难得感动一回,结果又是遭到一顿数落。

淮阴屠宰业中有个年轻人总喜欢和韩信过不去。经常对人说:“韩信虽然身材高大(这句话从侧面证明韩信外形不错,估计长相也不赖。很奇怪韩信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严重营养不良中度过的,居然发育得还不错......),还好一个佩戴刀剑(那个时代佩剑是贵族身份的标志),但是他心里其实就是一个胆小鬼!”

一天这个年轻人在集市上当众拦住了韩信,对韩信说:“别看你整天人模人样的,我忍你已经很久了!今天你要还是条汉子,不怕死的话,就拔出你的剑杀了我!不然的话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这不是纯属找削吗?是个男人都会捋起袖子上去打一架!

可韩信那天不知道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的,很可能没吃早饭连打架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在盯着这个年轻人看了很久之后,韩信做出了一个到现在都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他一弯腰从那个年轻人的胯下钻了过去!然后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

周围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都哈哈大笑起来(“一市人皆笑信”),都认为韩信就是个胆小鬼。

这就是“胯下之辱”的来历。一千年后苏东坡在《留侯论》里这样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虽然苏大师这样说指的是留侯张良圯下拾履的故事,但用在韩信这里完全没有违和感!不过在我看来见辱就是见辱了,扯什么匹夫豪杰之类的,有意思吗?然并卵!

也可能我本身就处在匹夫这一层次中,还需要多打打怪练练级才能达到豪杰这一层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