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圆桌对话|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路长制 城市管理更智慧

好句子 2016-11-22 00:00:46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赵卓琪

“路长制”,是近两年来济南市城管工作的一件大事。连续两年写进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截止目前,济南9个区全面铺开,并正式纳入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体系,正逐渐形成“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案件办理情况实行“四色管理”

办理进度一目了然

济南市数字化路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刘晓茜介绍,济南的路长制,一个突出的做法,就是按照一路一长、责任包干的方式,抓好一级路长的选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路长全部由基层城管人员担任,全天在街面上巡查,主动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能处理的现场处理,不能处理的涉及执法的以及需要责任单位处置的,由路长拍照,上传数字化城管中心,由中心转派相关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再由路长统一现场核实上报。

推行路长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包路段、包标准、包任务的要求,以主次干道、街巷支路为骨架,进行一体化综合大巡查,真正做到路上有了问题,有人及时发现,有人及时管理,有人及时处置。

目前,济南市共划分城管责任网格757个,确定路长制道路486条,路长486名。全市每个网格都有编码、有巡查员、有案件,而且案件办理情况实行“四色管理”,办理进度一目了然。

今年以来,先后立案35.45件、办结30.69件,办结率87%。这些案件90%的由各区自行处理,只有10%的案件上报市级平台进行转派处置。由此可见,路长制的推行,进一步夯实了城管重心下移和基层属地管理,做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从早七点到晚七点

从空中到地面

注重综合巡查、联动处置,实行精细化管理。用绣花的功夫管理城市。济南市城管局建立了“1+1+N”路长制工作体系(第一个“1”是一名路长,第二个“1”是一个数字化城管平台,“N”是若干个部门单位)。“平时路长早7点到晚7点上岗作业,从地面、到立面、再到空中,凡是道路可视范围内涉及18大类100小项的城管问题,全部发现。”刘晓茜介绍。

“实行城市管理全要素、全方位、全覆盖监督管理,像乱贴乱画、暴露垃圾、井盖破损、杆线垂落、路灯不亮、路名牌、绿化带等问题,我们借助数字化城管平台,统一交办,纵向联通了‘市、区、街、居’四级,横向联动23个市直部门和76个区级部门。”同时,济南市建立了路长制优秀案例点评制度,按照“平台支撑、数据说话、实时查询、全程公开”的原则,制定了全市路长制考评细则,纳入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体系,真正做到了“路长吹哨、部门报到”。

今年共向市直部门转派案件6411件,办结率82.15%。路长制各成员单位关系友好融洽,大家愉快合作。市工业局组织五大运营商实行轮值管理;市园林局、市水务局、交警支队、轨道交通、济南建设集团、市公交总公司、市照明设施服务中心、市供电公司等13个单位,行动快、效果好、有回音,问题处置率都在95%以上,成为路长制先进单位。

实行路长制,实际上就是加强了政府部门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各单位更加主动作为,不等老百姓投诉就把问题解决了。如有的单位反映,通过推行路长制,本单位的市民投诉量比往年大幅减少,减少50%。由此可见,路长制的推行,使济南市城市管理正由单一向综合、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细转变,部门间大联动大协作的好局面正在形成。

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非接触式执法模式

注重科技创新、流程再造,提高智慧化水平。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路长制,用科技手段提高城管效能。如强化部门融合理念,与市委政法委信息中心建立共建单位,共享政法委视频监控400多路,直接用于城市道路、社区日常巡查,成为城市管理的“千里眼”。

与浙江大华公司联合研制了违章自动识别系统,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抓拍街面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暴露垃圾等违章行为,开展视频抓拍取证立案3000余起,形成了非接触式执法模式。

再如,对于楼顶违建、施工工地和偏远路段,利用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各种情况一揽无余。对于路长制疑难案件,我们探索借助12345平台进行转办、督办和考核,向12345推送疑难案件368件,城管大数据22万件,实现了两大系统互联互通。

“对于环卫保洁、洒水作业、道路扬尘、渣土车监管等热点难点问题,我们新建了城市管理数据库、驾驶舱系统和城管电子地图,实现‘一键知全局’、‘一屏观全城’。”刘晓茜介绍,同步,与市工信局、市住建局、交通局、交警支队、园林局、环保局等多部门联动,已将20个各家专业系统和应用场景,统一接入市智慧泉城运行中心,做到了“一网统管”,形成了城市治理新平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