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圣人不死 大盗不绝” 道德经一句话道出了人类虚伪的根源!

好句子 2016-09-30 11:16:22
相关推荐

我们发现,人类变得越来越虚伪,为了自保,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穿上虚伪的外衣,不敢讲真话,不敢对外表露真实的想法。那么,人类为什么这么虚伪?关于这一问题,古代思想家老子给出了最为精辟的回答,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这句话就是老子《道德经》种的: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按照老子的思想,因为大道荒废,所以出现了仁义;因为人类过于聪明,所以出现了虚伪;因为社会六亲不和,所以出现了孝慈;因为国家昏乱,所以出现了忠臣。老子的话,看似偏激,但是仔细思量,事实却是如此。人类之所以推崇仁义、孝慈等美好的东西,是因为社会现实太需要这些东西。在老子看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正是由于恶的出现,才凸显出了这些美好东西的好。这也是为什么老子还说:“圣人不死,大盗不绝”的真正原因。老子的理论逻辑基本是这样子的。

一、“仁义”的推崇导致了虚伪

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然而,老子却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价值导致了伪善。因为道德缺失,人们才开始制定制度礼仪,用以约束行为,但是,儒家思想忽视了一个事实,他们在鼓吹“仁义礼智信”的同时,人为扼杀了质朴的天性,从而导致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虚情假意”。

人类是有欲望的,不过对欲望不加节制,在得到了衣食住行基本欲望满足后,会追求更加奢靡的生活,进而巧取豪夺,掠取资源,造成社会和自然的不平衡。因此,孔子提出了“仁义”,认为只有仁义能带来六亲和睦,社会安定。

但是,老子看透了本质,实际上“仁义”两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自利工具。很多的人喊着冠冕堂皇的口号,背后却在行不仁之实。比如,很多企业在高呼社会责任,在做慈善,可是事实证明,其慈善行为更多地是为了自利,为了获取自己的声誉。这点用现代西方制度理论的解释,就是,企业是为了获得外部认可的“合法性”而去行善。这样的动机和目的,在实际中“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做法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和孔子强调要建立社会道德体系不同,老子摒弃伪善的“仁义”,提倡人回到本始初心状态,这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二、“孝道”的推崇导致了虚伪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中国人历朝历代都非常的重视孝道。在这种文化熏陶下,还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不孝不以成才,不孝难以立足社会,当孝成为了考核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时,和立足社会的根本的时候,孝也丧失了原本的道德含义,成为谋取口碑的手段,于是乎,愚孝、伪孝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从这个理论上来讲,那些死后大肆铺张办丧事,孝的人风光,死的人痛苦,孝道成了给别人看,赚取自己名声的工具。孝道也成了社会上很多人进行“道德绑架”的工具。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孝道的根源,正如老子说“六亲不和,有孝慈”,之所以,有孝慈是因为先有了六亲不和,六亲和睦远比孝道更重要。

三、“忠良”的推崇导致了虚伪

历史上有很多的忠臣良将,被后世传颂、赞美,象岳飞等人的故事,到现在依然耳熟能详。而相反,那些奸臣阉党,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象秦桧,到现在依然被唾弃谩骂。可是,我们不妨按照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换个角度来看到问题。如果国家安定,人们富足,哪里有忠臣,哪里又有奸臣呢?很难说是忠臣挽救了历史,还是由历史造就了忠臣。自古就有乱世出英雄,一个海清河晏的时代,无所谓忠奸、更不需要英雄!

小结:

人类为什么这么虚伪?道德经一句话道出根源,太警醒了!我们推崇仁义、孝慈是因为有不仁不义,不孝不慈,我们渴望伸张正义,是因为有正义难申,我们厌恶虚伪,只是因为我们畏惧欺骗。如果没有这一切的不美好,我们还为什么去推崇美好呢?如果一切的美好都是自自然然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虚伪呢?用心体味老子《道德经》的话,意味深刻,发人深省!

/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