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李清照最经典的一首词 最后一句惊艳千年 美得让人心醉!

好句子 2016-07-20 05:55:07
相关推荐

李清照,宋代著名的婉约派此人,号易安居士,她作词为何婉约,主要体现在词中不直抒胸臆,虽内心相思之苦日渐浓厚,但词中却很少提到愁,比如她最经典的一首《醉花阴》,其中就有浓浓的相思。

醉花阴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李清照词中,这首《醉花阴》是经常为人所称道的。据说: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曾将它遥寄给丈夫赵明诚,明诚看了赞叹不已,自愧不如,想写出一首词来赛过它。于是谢绝了一切宾客,忘寝废食地关在书房里,写了三天三夜,共写了五十首《醉花阴》词。

写完他颇为得意,就把李清照那首《醉花阴》和自己写的《醉花阴》混在一起,拿出让 朋友品评。朋友看了又看,最后说:“这堆词里, 只有三句写得绝妙。”明诚忙问:“哪三句?”好友回答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正是李淸照写的。赵明诚算完全服了。

从全词看,这首词所展示的时间跨度,应当是:从重阳节的清晨,一直到当天的夜半。如果,我们要将这首词时间流动的本来面目描绘出来,它应当是这么一条连续不断的链条:清晨—白天—黄昏—夜晚—夜半。

“薄雾”,所点的就是清晨的景色,“浓云愁永昼”,所写的则是整个白日的天气,“瑞脑消金兽”(香炉里的香慢慢的燃尽了),所写的是夜的慢慢的推移;“半夜凉初透”,则点出了直到夜半,词人还无心安睡,

黄昏呢,则是用下片的“东篱把酒黄昏后”补出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的章法,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的。细品全词,我们以为,在这首词里,被词人当作“眼前景”来描画的,仅是“瑞脑消金兽”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几句,“薄雾浓云愁永昼”和“东篱把酒黄昏后”等,则都是词人回忆中的情景。全词的章法结构,应该是:半夜一人独守回忆白昼和黄昏。

这表明词人在构思这首词时,有意要突破一般的结构方法,而另辟新的蹊径。从这首词的客现效果看,这样的艺术结构,不仅脱出了一般构思的窠臼,使词显出了新姿;也很好地表現了作者终日凝愁的苦况和作者在黄昏时所出现的痛苦的高潮。

另外,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繁简的处理也十分讲究,从清晨到黄昏前,整整一个白昼,只“薄雾浓云愁永昼”几字便交代过去了,而在写黄昏时的东篱把酒,则用了整整一个下片,既写出了作者在与菊花对酌时,樽前弥沒的菊花的幽香,也绘出了作者把酒时,西风卷帘的环境,更绘出了词人那满怀愁绪,比菊花还要樵悴的形象。笔墨可以说是很工细的。

至于说到这首词的结尾几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自来赞叹者大有人在。但对这几句的词意深入分析者却不多见。我们认为,如果将各句孤立起来看,要分 别读懂它们是不难的;要是将这几句联系起来读,恐怕就会遇到问题了,比如,这首词写到这里,为什么会冒出一个 “莫道不销魂”来?这“莫道不销魂”同后面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什么关系?而“帘卷西风”和“人比黄花瘦”又有什么联系?解决这些问题,是真正理解这几句词的词意的先决条件。否则就只能囫囵吞枣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