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无论是读诗还是写诗 这些诗歌常识 都是值得去掌握的

好句子 2016-07-02 06:44:33
相关推荐

对于怎样去读诗和怎样从一个初学者到开始写诗,本来应该是由国学大师或诗人为大家讲授其中的知识或窍门,我作为一个刚刚半只脚踏进门槛的人做这种事情似乎是僭越了。然而总还有点好为人师的习惯在,于是便又想给大家说一点,希望能让大家从中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此前的关于诗歌常识的文章其实并不算完整,我自己也很是汗颜,便总想如调平仄一般做点“抝救”的事情,再加上一位可爱的读者建议我多写点,那么干脆就再写点,不管怎样,也算是弥补上次未曾尽可能囊括更多知识点的缺憾。

1、关于对仗及其他

此前提到近体诗的格律,现在接着上次提及的押韵和平仄,再来说一下关于格律的第3项内容——对仗。实际上绝句跟律诗两者在格律方面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对仗的要求上。律诗必须讲求对仗,而对于绝句来说,对仗不是必选项。

对仗,也称对偶。对,指两两相对;仗,若仪仗队一般,必须排列整齐。诗句的对仗,要求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包括词组结构,都要保证词性相同或相近。这个也好理解,相对的字词得是同一属性才行,一般情况下,名词得对名词;数词得对数词;动词得对动词,其他副词虚词也须如此。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天”对“地”;“东”对“西”;“初一”对“十五”,这些都能对,但是你用“天”对“前”或“后”就不合适了;你“红”对“白”行,但你用“红”对“明”或“暗”也不合适。

既然要求严格,那么在两句相对时,就要保证同类字词相对,这样的情形比较“严”,当然就是“严对”,我们一般称之为“工对”。有“严”,也会有“松”。我们将这个“松”的尺度稍稍放一放,比如我们用相邻的类别的词来对,“房屋”对上“床席”,这就算“邻对”。要是我们将这个尺度再松一点,有的词是坚定地对上了,有的字词就不太对,那就叫“宽对”。就像上面说的“红”可能对“明”、“暗”不太合适,但是有时候你用“红花”对上“明珠”,作为女子头上的妆饰等等,这一联或许就算宽对了。

至于相对两句在句意上不是前后相对,而是前后连贯的“走马对”或称“流水对”;或者相对两句的字词不是按次序相对,而是交错相对,称“交错对”;又或者用假借的字词代替原有字词,形成“假对”或“借对”,新学写诗的朋友也可以作为参考。

律诗要求对仗,并且所要求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要求颌联以及颈联用对仗。当然也有全诗有三联用对仗的,一般情况下是前三联,因为尾联你如果还要考虑对仗的话,最后可能不利于收合,所以后三联有对仗,但较为少见。而且格律并没有要求三联对仗,所以若是你用了,除了显现出你高超的对仗技能外,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对仗主要只针对律诗而言,古体诗是没有这样的要求的,当然我们读到的不少古体诗都有对仗的情况出现,而且即使用了对仗,也不存在用到颌联和颈联的情况,因为我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一首诗到底会用6句还是8句还是10句,所以一般情况下,诗人想用在哪用在哪,只要不给自己收合的时候挖坑,都可以,很是任性。

由于我一直以来所解读的绝大多数都是四言诗和五言诗,都在古体诗范畴,所以对于换韵的七言古诗,在每韵第二联使用对仗,不再叙述,因为这种情况基本出现在唐以后的文人所作古体诗上,并不具备代表性的意义。古体诗还是保持古体诗的古朴吧。

另外,如果古体诗需要用到对仗,可以尽管使用邻对和宽对,不需纠结是否为工对;也不需要刻意去在乎平仄,更不需要考虑避免使用重复的字。在古体诗的创作上,初学者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慢慢将一些格律要求使用到其中,待到自己对于近体诗的格律要求熟悉起来时,再去试试近体诗无疑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关于诗的章法和节奏及其他

现在说到的应该是很多人曾经在初中或高中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诗的章法路数。实际上用一句也能说完,在诗中或者说尤其在近体诗中,所有的诗人都在有意无意地遵循一个路数——起承转合。毕竟,一首诗就像诗人在讲一个故事,没有开始、发展、矛盾、结尾,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故事。

去读明白一首诗,并且能够明白诗人在诗中所隐含的内容,了解他的章法无疑很有必要。起承转合,起,就是起始、开始;承,承接、承上(启下);转,转折;合,结束、收尾、收合。

既然这个默认的路数有4步,那么我们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特别是对于近体诗。律诗多的是8句4联,那么就可以理解为首联为起始,颌联用于承上启下,颈联用来做故事的发展与转折,最后由尾联收合。

而绝句更是好理解,4句正好对应起承收合。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讲故事的人不一样,那么讲故事的路数就不一定都一样了,也许在律诗中,诗人确实将首联作为起始,但随后的颌联与颈联都用于做承上然后铺陈的作用了,而到最后,尾联承担起转折与收合的重任,这样的诗作比比皆是,而且有很多名篇。

至于古体诗,那时的人们对于这样的讲究根本一无所知,那些诗人大概知道了这些也不会在意,他们只是想讲好自己这一首诗,讲好这一个故事。而且由于古体诗,我们不说四言诗,就说《古诗十九首》等五言诗,有8句,有10句,有14句,如果硬是想要给它们研究出个起承转合,也不是不行,长短也不过是个故事罢了,但恐怕倒不如不去做这些无谓的事情,让它们仍然保持着他们的古朴之美。

再说一下关于句子的节奏,因为读诗和自己写诗都需要自己掌握音调节奏跟诗句意义的节奏。讲一个现成的例子,前几天我解读一首王筠的《秋夜》,首句有“露华初泥泥”,我所作的字意解读是:露华-初-泥泥,其中“泥泥”源出自《诗经·小雅·蓼萧》,“零露泥泥”,有一位读者朋友认为应读成:露华-初泥-泥,并认为句子也应按此节奏解读。

实际上这位读者朋友的读法并没有错,但并没有理解诗里的句子的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并不是永远一致的,如果拘泥于音调节奏,读诗时却不去真正领会诗句的意义节奏,无疑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四言诗我们似乎天生就会读出2个节拍,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定会脱口而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的音调节奏和诗句中意义节奏是一致的。现在再用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别举例。我们先用一个古体诗的句子,“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我们通常脱口而出: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是的没错,读对了,五言诗通常就3个节拍,而且这里的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是一致的。但是你读“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呢?按音调节奏应该读成: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与意义节奏就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读诗时的音调节奏都是2字一拍,最后4言6言就是正好2个或3个节拍;而对于5言或7言就会最后剩一个字独立成音了。这样我们也能看到,读诗这样读是为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更何况一些古体诗本就是乐府诗,很多时候就将诗句的意义节奏生生给拆开了,但读诗始终是要首先照顾听众和自己的韵律感受的。所以,读诗和写诗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这一段里,我本来是想说一些关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以及艺术手法的,但我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喜欢诗歌并愿意写诗的朋友而言,似乎在他们的“创作系统”中天然都带有这些知识存储,所以现在若是再说,倒是显得有点多余了。

3、关于近体诗的格式

现在关于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大致都说完了,上次我们从七言律诗开始说平仄的情形,今天依然先以七律来将它的格式模样,用平仄的模样表现出来。

由于七律以首句起韵为主流,五律则以首句不起韵为主流,所以先看看首句起韵的七律平仄格式。

先看平起首句起韵,因此这8句就成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的律诗可以看到每一联的平仄都是相对的,而每一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由于还要考虑到入韵,所以有几处的平仄作了调换:首联对句第5和第7字平仄作了互换;颈联出句的第5和第7字平仄互换,对句同样位置也进行了互换。虽然如此,参照此前“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套路,在实际读诗或写诗时仍然会发生相应的平仄变化。

再来看看仄起首句起韵的情形,8句诗的整个平仄安排: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同样是由起始句的基本类型,以下各句服从入韵所作的平仄调配。这两种首句起韵的平仄类型实际上就是此前我所列出的七律平仄句式的第1和第3种基本类型。实际上如果平时多读律诗与多看所读诗的平仄基本类型,并且看看它的平仄调配的话,基本掌握它倒也并不是什么太让人吃惊的事情。

由于五律首句多不起韵,并且此前就曾提及,五律的基本平仄格式实际上就是将4种七律的基本格式摘除最前两个字,就成为自己平仄格式,而五律和七律的基本平仄格式就被称之为正格。这里不再另行说明,现在再说一下七绝的平仄格式。

实际上七绝正是律诗的一半,只有4句,于是七绝的平仄格式就正好是上面2种七律基本类型的上面一半,或下面一半。因为绝句大家都知道第2与第4句必须押韵,落韵的情况很少会发现不了,但由于每句有7个字,所以从节奏上来说,第1句押韵在七绝中是相对多见的。

先来看平起首句起韵的平仄安排: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平仄格式正好是上面所列第一种七律平仄的上半部分,再来看看仄起首句起韵的七绝: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又正好是上面所列仄起首句起韵的七律平仄格式的上半部分。而平起或仄起首句不起韵的正好是上述两种七律平仄格式的下半部分。至于五绝,则正好是五律平起与仄起首句起韵的两种基本格式的上半和下半,也是比较好理解的。

按照这样的近体诗的基本平仄格式,不妨去尝试读一读唐代以后的律诗或者是绝句,有时候因为客观情况会与此稍有不同,无非是诗人在局部作了一些平仄的调配造成,又或者在读音上遇到可能是入声而我们读成了平声。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诗歌创作仅仅局限于古体诗,想要让自己创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格律诗无疑是你的好选择。只要稍稍注意押韵、平仄与对仗,热爱诗歌的你创作出一首近体诗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并且,如果想要写诗,这些格律都是在为你的创作服务。实际上,当你的创作受限于某些格律要求时,这个时候要做的应该只是让这些格律要求,统统为你本身的创作让路。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