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大晚上睡不着 白居易写下一首诗打发时间 短短20字成就千古绝句

好句子 2016-06-22 19:54:16
相关推荐

我们不是诗词的创作者,我们只是诗词的搬运工!如果你喜欢古诗词的话,欢迎关注我!

白居易像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失眠的情况,只不过我们失眠就只是失眠,而文人失眠,可是要创作的!张继晚上睡不着,写下了《枫桥夜泊》;李白晚上睡不着,写下了《静夜思》。

我们本篇的主角——大诗人白居易,大半夜睡不着,就爬起来写了一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字,但这首诗却成为了千古绝句!这大概就是我们和大佬的区别吧!

说起白居易,那可真是一时半会说不完啊!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我们对白居易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这两首作品:《琵琶行》、《长恨歌》,同时它们也是白居易写得最为成功的作品。历朝历代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白居易坐姿图

说完白居易,现在我们再来说回这首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所以,白居易这一选材也是极其新颖的!

《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众多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它就像是陈年老酒一样,只有慢慢品会,才能悟出其中韵味。

别看它只有短短20字,但该说的,该刻画的,一样不缺,甚至比那些陇杂繁琐的诗作,立意更为鲜明。这大概也是成为“千古绝句”的一个特点吧!

“已讶衾枕冷”,这一句给我们透露了很多信息:

诗人的枕席和被子是湿冷的,为什么?仔细一想,大概就能明白了。只有下了很久的雪,一直没停歇,大概才会有这种湿冷的状态。否则只是很短一段时间是不可能会感觉到湿冷的。

我们知道,雪花落地是没有声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诗人最初不知道下雪的原因,而是等到身体能感觉到这种冷意了,才从窗口探头一看:呀!原来雪已经这么深了!

这种有点小惊喜的小事件,也是很有趣的。假如再来一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夜宵”,岂不是更加美好?

“复见窗户明”,如果说上一句是从感觉上来体验这场雪,那么现在就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的。按理来说,夜这么深了,又是下雪天,月亮应该躲着不出来才对,窗户为什么会突然“明”呢?

其实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雪反光”的事件。通俗来讲,这就如同家里贴的地板砖如果是白色的话,家里就要显得要亮些,是一样的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下雪天没有月亮出现,却还是那么亮的原因。

诗人所看到的“窗户明”,其实并不是月光或者烛火的“明”,而是雪照射在其他光源上造成的“明”。这么一想,似乎还有点浪漫唯美呢!

深夜,早已是万籁俱寂的时刻,诗人竟还听到了一些声响,侧耳细听,诗人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被雪压着的竹子,因为不堪此重负而发出的断裂的声音。这里也预示着雪仍旧在稀稀落落地下着。

老实说,如果是一个人居住在此地,半夜听到这个声音还是有点吓人的。但是诗人毕竟是诗人,他有没有害怕的情绪我们不知道,但文思是真的泉涌了。“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一句可谓是千古绝句了!古往今来,很多咏雪诗都是比不过它的。

在白居易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把人的五感描写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也难怪了。毕竟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样一个环境里,往往有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是在半夜创造出来的,这大概也说明了安静的环境是创造新事物的基础吧!

其中,“冷”是感觉,“明”是视觉,“重”是知觉,“声”是听觉。这首诗虽然只有这短短的4句、20个字,却超越了很多“不知所云”的作品。诗里那不知所起又不知所终的“夜雪”便跃然于纸上,韵味悠长。给读者以心灵上的美好体验,不愧为是千古绝句了!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你喜欢白居易这首诗吗?来评论区一起讨论吧!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何不秉烛游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