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伤痕文学及我对文章的一些看法

好句子 2016-06-14 15:29:51
相关推荐

受伤痕文学影响,学生时代对于文字普遍印象就是忧郁和无病呻吟,勉强自己去接触一些作品,它的无趣和压抑直接让我们多数人失去了对文学的希望。而坚持下来的又多数成了碓文砌字的废物,不过是套用文章格式附加过度华丽的语言而已,实质上是个空壳子,毫无灵魂可言。要我看来,这些都算不得文学,甚至是毒害心灵的糟粕。我这样说并非是我了不起,而是我虽然资质愚钝,却也读了两本书,心底慢慢地这种概念就清晰起来,不吐不快而已。说出来希望有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张载有言颇为大器: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要我说,一是文字表达极限之多、极限之美;二是文以载道,个人心性之道以及文章对世俗的教化作用;三是一些正式的实用文章。严格来说第三种已经不是文学的范畴。

伤痕文学多数表达单一,或赞美或平叙,当然《平凡的世界》和鲁迅作品有例外,《平凡的世界》行文一般,但对平凡二字解释细腻,鲁迅作品多有一些简短内容准确表达的好处,可惜行文绕口,读多了会沾染一种乱用助词的习惯,读了连自己都难受。《红楼梦》之所以能教会人们写作,是因为它善于用大量的语言描述普通的事物,就算你没曹雪芹那样的描述功力,但是成为一个话痨还是没问题了,前八十回读的自然,后四十回读起来太急促。于文章的思想意义上来说,整篇负能量倾诉的大有人在,连《平凡的世界》里都透露着淡淡的悲伤,只不过路遥把伤痕化为赞颂平凡而已。他们生于那个时代,写出伤感的文字无可厚非,然而我们读了是要吸收负能量的,到最后不仅对文学失去了希望,连文章的技巧也得不到。 他们倒是懂得文章的平复人们心灵的功用,这样只能是写写日记最后一把火烧了也就罢了。

初一开始我相信内心对于文章的催化作用,也认为文章是有个大概结构的,然后在结构内发乎心性,自然表达。结构化保证文章无过错,内化的力量保证文章灵魂的充实。可惜我无缘去进修文学,不知道大学课堂有没有这样的课,自己翻阅了一点书,总结不出来。后来基本认可八股的框架,最起码有开篇、有结尾,中间或者按照各式顺序就行了。但如果你一心这样想,你是写不出多少东西的,也有多个名家说文章是没有定式,我后来读《三毛作品集》,她的作品相当随性,一些看起来不是文章的文章被她写的悠然自得,看了大半本发现身边事事可写、处处可写,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图自己高兴了,只要本质清净,再怎么写也写不出负能量。

前些年也写着玩,记录读书感悟和偶尔的想法,郁闷的时候绝对不会强迫自己去写,有时候一高兴就立马坐那里写了一大篇,晚上八点多想了点,一旦开始,晚上两点也睡不着,写了绝对不看,立马发出去,然后得罪了一群人,其实也无所谓,我只要那些淡泊又有趣的人就行了,其他的我也不在意,至于网上说一些评价性言论,我压根就不觉得他们能评我。那时候很多内容都特情绪化,第二天回头一看,写的是个屁,一句话要不成,下面也有些赞扬,不过是夸几句,或者说喜欢我写的哪方面内容,我白白讨个开心,心里知道行文错乱,挑不出最有价值的句子。黑暗的历史,不说也罢,往上不能融进去,又死活不想像他们那样成天谈论屁事,敲着碗围着一大锅饭两眼发光……只好在虚拟世界里自己玩儿了。

培养一个小孩子写文章,应该在他小学阶段教会他简单地引入文题,然后紧扣中心按照某一个特定的方式来叙述,最后有个结尾。应该在他初中阶段,教会他遣词造句,准确表达,推敲词句的完美并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应该在他高中阶段修身养性,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使他文章有灵性。应该在大学阶段涉猎各国巨著,博采众长,形成自己都独特的风格。我自己是空中楼阁,基本功没练好,不懂表达技巧和词句的运用。我本来都缺乏天分,莫名其妙的闯入只为了自己心里宁静而已,不求能写好了。

上文粗略叙述文章基本功,接下来就说说一些评判标准以及怎样写好文章的建议,纯属胡说,给胡听得人一些参考也行,有的是转自其他名家,借花献佛。

一,文章行文的精致在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这点我真有体会,自己的文章反过来读,大量的删除,修改,一定可以成为能看得过去的文章,而这个过程对于自身的提高是最有益处的。鲁迅曾说自己其实也思维迟钝,每次写东西都绞尽脑汁。

二,文章的过程追求迟缓,这是木心评论西方大师时常用的一句话。行文急躁就不能深入,迟缓也是文章描述细腻的一个标志,当然迟缓的原因不是非要停在那里不走,而是同一个位置发掘更多的价值。这样虽是一处风景,却处处有新意。

三,不以文章为文章,更容易起笔开题,更容易行云流水。大不了最后反过来修改嘛,如果你压根写不出来,连修改的根据也没有,更谈不上写什么了。金庸小说多以时间和某一事件开头;《城南旧事》以太阳光洒进橱窗这一幕开始;三毛那里直接就是自己开车去买菜开头了,可以借鉴。

四,开阔眼界。走遍大好河山,使文章言之有物;读遍百家巨著,学习更多技巧。

文章的教化作用常常被有些人不以为然,时常觉得那些人是狗拿耗子。殊不知人类这个群体之所以文明,是因为教化而已,是规则和教化成就了人类的今天。试想一下,如果罪恶得不到谴责,好的风俗得不到传扬,人人变得自私而又冷漠,互相算计,这又是个怎样的社会呢?还是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倘若社会的风俗让人们感受不到幸福,那作为文人绝对有义务来改变这一切,枪炮导弹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安全;文人志士应该捍卫着社会风气良好和谐。

文以载道载得是社会的责任,心性的超脱自然修的是个人灵魂舒适,各有千秋嘛。如果你对自然、对生命有个更深刻的领悟,便更容易得到快乐,这是别人无法体会的自由和舒适。于文章上面一来让别的人借此学到快乐的方法,或者一两个有缘者从你那里得到莫大的精神满足也说不定呢!苏东坡算是相当超脱的一个人了。

文章在历史上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开始抛弃那种依靠言辞华丽、形式严禁的方式了。多数作品开始在平凡的语言里才气涌动。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嘛!文章原本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希望以后能开个良好的风气,不要一开口就是贬官,一闭口就是苦难的,文章的好坏各有评说,择其善者发扬,负面的内容稍微提及就行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