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教育厅长一段话刷屏朋友圈:比起成绩更重要的 是这四件事

好句子 2016-04-08 02:30:03
相关推荐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在一次新闻发布会快结束时,对河南省广大师生说的一段话,刷屏了朋友圈。

他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一个特殊的战役,

每个人都应该拿出最强的气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

疫情就像是一张问卷,每个人都是答题者。

前线有生命换回生命的白衣天使,

有虽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依然坚强乐观的武汉人,

“我们河南省的教育工作者,老师、学生、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拿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

郑厅长抛出了问题,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必须真正地风雨同舟,携手同进,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这些话,是鼓励,是反思,更是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生命教育,教会孩子学会珍惜、懂得敬畏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儿童自杀率第一大国。

来看北医儿童发展中心2018年发布的几组数据:

在中国,每年约有十万名青少年自杀死亡,相当于,每分钟,有2人自杀身亡,8人自杀未遂;

上海地区曾经针对中小学生是否有过自杀这一念头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24.39%的孩子表示自杀的念头曾经一闪而过;15.23%的孩子表示认真考虑过;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1.71%的孩子自杀未遂。

白岩松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孩子们提出“人为什么会死亡”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家长选择避讳,却不知家长们习惯性地避讳,当有一天孩子们需要直面死亡时,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堂现实的、关于生命的主题教育课。

那些屡见报端的青少年自杀事件,让人揪心;

而在疫情中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的白衣天使让人感动得落泪。

这一个个鲜红的指印,是医生们满腔的赤城,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孩子,也有家人,

为了使命,他们忘记了害怕,义务反顾地去抢救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

为了不轻易脱掉防护服,在医生的装备箱里,更多的是纸尿裤,医护人员咬紧牙关,不吃不喝一整天。

非典时期,被全世界保护的九零后护士,此刻换上了战袍,学着前辈的样子,救死扶伤。

这世上是贵的一次性用品,就是生命。面对疫情,他们抢救患者,不仅是职责的在,更是对生命的珍视。

当你看到素昧平生的他们,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都要拼尽全力、争分夺秒地把别人从死亡线上拉回,自己又怎能轻易对生的希望说不呢?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不知死亡为何物的孩子,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对生心存渴望,

告诉孩子生命的珍贵,才能让他们心存敬畏,在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上,谨慎地、郑重地做决定。

信念教育,递给孩子开启成长的钥匙

如果说,理想是目的地,那么信念到达目的地的过程和决心。

去年九月,央视如约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节目邀请了一位失去双腿去问鼎珠峰的嘉宾——夏伯渝。

1975年,26岁的他,在攀登珠峰时,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队友,双小腿冻伤,导致截肢。

之后的岁月,似乎并没有因为他的截肢而“宽待”他,

1993年,他患上了癌症。

在许多人眼里,双小腿截肢已经够悲惨了,命运偏偏还要给他考验,

频频不被发“好牌”的夏老,并没有屈服于现实,凭借自己的乐观、坚强、勇敢,不断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做生命的勇者。

虽然身体残疾,但夏伯渝老人心中始终怀着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一梦想,要征服世界第一高峰是他心中永不泯灭的信念。

几十年间,他一次又一次地向珠峰发起挑战。

2018年,他第五次向珠峰发起冲刺,这一次,一双钢制的假肢,插在了世界屋脊的最高峰。

汪涵曾说:教育是让孩子内心有信念,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让孩子在内心中树立信念。教育应该用美去感召孩子们,让他们相信美,拥有美,追求美。

也许很多人觉得,信念教育太遥远,但这次疫情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用鲜活地事例来告诉我们:只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就一定能铸就自己的梦想。

拥有信念的孩子,心中有目标,眼中带希望,永不停息,奔赴在追梦的路上。

科学教育,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去伪存真

在这次疫情中,一些谣言让人哭笑不得。

有人说,抽烟能够预防肺炎的发生,有人说,大量服用抗流感药物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人提出,喝酒能杀死病毒。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去轻易相信这样的话。

这也告诉我们,要用知识去武装头脑,拥有去伪存真、明辩是非的本领。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去年,中科院、北大、深圳大学等全国20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共同做了一件事:用知识对抗谣言。

“真的有一闻即倒的迷药吗?”

“熬夜真的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面对社会上流传甚久的谣言,这群大学生们检索文献、咨询老师,用幽默逗趣的方式一一解答大家的困惑。

参与这个活动的同学们说,曾经,他们在指出长辈们误信的谣言时,长辈们并不以为意。

然而换一种形式,就能收获长辈的点赞,让他们远离谣言,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法国诗人吕凯特说:聪明人克服谬误,从而走向真理;只有傻瓜才坚持自己的谬误。

知识就是力量并非一句空话,

能在疯传的各种信息中,用自己的所学,迅速抓取那些有用的信息并为我所用,用科学的思维武装自己的头脑,也是一种生存的技能。

道德教育,让孩子懂得真善,内心明媚

这次疫情,同样是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

一段采访“医三代”女孩陈琪方的视频,看得让人心酸。

她的外公73岁,是长江医院退休后返聘,有着50年从医经验的老专家;

妈妈刘凡,是武汉儿童医院的医生。

在这次疫情中,她的外公和妈妈作为医生,去了前线,抢救病人。

她调侃自己的妈妈,是一个抵抗力特别低的人。有时候给孩子看病都能把感冒带回家。

但是,在她的心里,她的外公和妈妈是特别能行的人。

她坚信,他们能顶起一个家。

在这次疫情中,外公和妈妈,都上了前线,争分夺秒、治病救人。

她说:妈妈是一个抵抗力特别低的人。有时候自己给儿童看病,都能感冒回家。

但在她的世界,她的外公和妈妈是特别能行的,她坚信,她的外公和妈妈能顶起这个家,就一定能顶起患者的这片天。

她给那些在这次疫情中不幸被确诊患上肺炎的患者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

肺腑之言,让人落泪。

外公和妈妈,在她心上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在她的心中开花结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也把自己的善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有人说:你怎么面对灾难,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在这场疫情之战中,每一个人都是披着铠甲的战士,休戚与共。

我们要把这场灾难,变成生动的教材,教会孩子面对、担当、感恩、付出,

才能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内心淡然,从容不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