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他是被皇帝耽误的礼制学学者 年纪轻轻就舌战魏国群臣获胜

好句子 2016-03-07 10:15:00
相关推荐

上一篇小编描写的是魏国在正元二年的大事记,本来今天应该描写甘露元年的事情,不过在《三国志》中夹杂了一大段的辅助材料。小弟略加学习发现还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在全本儿曹髦的分享道路上,打算将此事单独写上一篇文章呈现。

以前每篇文章大概会分享三到四个问题点,而我们今天的文章较为简单,主要内容为:曹髦舌战群臣有关少康和汉高祖的对比问题。

众所周知,曹髦登基之后,采用正元年号,正元第三年就又改为甘露元年。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讲,正元元年有两个月,正元二年加上闰月是十三个月,正元三年共有六个月。正元三年六月后改为甘露元年六月,正元年号一共用了二十一个月。在史书中为了方便记载,就将正元三年直接改为了甘露元年。

甘露元年正月,据报道在轵县的某井中发现青龙。没过几天,沛王曹林薨逝,这个曹林比较有意思,他是曹操的第十子(也有可能是按照其母的地位排的),这位曹林和秦朗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后边我们就要正式来到详细描写曹髦对于礼制问题的独到见解,如果熟悉曹髦相关方面的话,各位客官可能知道,曹髦对于儒学,《尚书》也有所研究,相关内容我们会在下篇文章分享,本篇主要分享其对礼制的独立思考。

虞松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甘露元年二月,曹髦在太极东堂(曹叡治下的产物)宴请群臣,参加的大臣们有荀顗(礼制学高手;晋礼的作者之一),崔赞(州郡内政达人),袁亮(为人坚贞执着),锺毓(文集高手),虞松(礼制学者,局部战略家)等当时魏国一线豪华阵容。曹髦本次的宴请聊天主题为讲述讨论礼典问题,而在谈论中话题逐渐明确为帝王优劣之差上。曹髦较为熟悉历史,他比较喜欢的古代君主是夏朝的少康。借着这个主题,曹髦就问荀顗等人:夏朝从建立到中途衰落,在后相继位时国家基本残破不堪,但是少康能够及时收揽夏朝的部众,恢复大禹王所带来的胜势;汉高祖能在田野中起势,率领一众豪杰,消灭秦朝,项羽等,统一海宇,这两个人可谓都是雄才大略,世界中的大贤。如果要考究他们的功德,应该以谁为优先(曹髦初衷想捧少康)?说白了就是二人功德谁在前面。

荀顗等人认为,天下的镇国重器,是由王者从上天授予的,同时匹配圣贤般的美德,结合以上几点才能创立基业。对于承接前代的功劳,恢复以前的光辉事迹,这一点和创造新时期是有很明显的难易差别的。少康功德虽然高,但仍然属于中兴之君,和汉世祖相当。如果说汉高祖,臣等以为功德在前面(群臣没客气,话语也有道理)。

曹髦指出,自古帝王,功德言行都分别有高下之分,不一定创业者都是最优秀的,更不一定继承者都不足为谈。商汤,周武王,汉高祖虽然受天命,圣贤的具体情况非常悬殊,之间都是有不同的。少康和武丁中兴的成功,夏启和周成王的守成之能,评定美德比较实际。如果结合汉高祖相应时代背景下的所作所为,未必少康的功绩不如汉高祖。退一步说,只是两位时代不同,后人为了各自目的采用不同的理解和评论罢了。

曹髦强调,少康生活在夏朝几乎灭亡的时代,身份甚至是诸侯的奴隶,经过长途跋涉四处逃难才免去一死。少康却能够因为自己广布德行大用谋略,最终灭掉了夏朝的多位劲敌恢复大禹时的盛世。还能按照礼制对夏朝祖先进行祭祀,不抛弃旧有的礼节。如果不是巨大的散播美德,焉能成就这样的功勋?汉高祖当时是因为天下土崩瓦解,凭借一时之权谋,只凭借智慧和武力解决问题开创的新时代,他的所作所为大多违反了圣人的法度,作为人子却多次将他父亲置于危险的境地,作为君主却囚禁贤明的宰相,作为父亲不能好好保护自己的儿子(硬伤),去世之时国家差点灭亡,如果把汉高祖放到少康当时的背景下,可能就恢复不了大禹当年的辉煌了。因此,现如今我们应该优先赞扬夏康而汉高祖其次,各位再讨论讨论(曹髦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曹髦

第二天,以荀顗和袁亮为首的一部分大臣退而求其次认为,上古时代三代人封邦建国,裂土而治,到他们衰败的时候,也没有土崩瓦解的态势,所以才可以用德行治理天下,不能用武力征服天下。到了战国时期,弱肉强食,远离道德而重用谋略智力,因此秦国即使颓败也可以用武力统一全国。少康广布德行,是仁德之英才。汉高祖用武力,体现了他出色的智慧。两位具体情况不太一样。不过从古诗和书中描述的殷中宗和高宗来看他们就是大雅的典范,而少康比上述二宗还有美德,因此少康应该被优先考究。

但是也有以锺毓,崔赞等大臣为首的人认为,少康虽然积累了很多德行,但仍然离不开大禹所给他们带来的余恩。夏朝内部,一直有虞和仍的帮助,在外部持续有靡和艾的支援,寒浞曾推翻夏朝,并无美德。浇和豷都没有亲近之人,外部内部都因此抛弃了他们。结合以上众多原因,少康才得以复国,是有众多前提条件的。对于汉高祖来说,布衣出身,率领乌合之众,却成就一番帝王霸业。虽然德行没有少康优秀,但高祖的实业能力首屈一指,如果凭借一定的本钱来说少康更容易一些,比较时代来看汉高祖更加艰难(小编也认为没毛病)。

曹髦听后表示,各位大臣认为少康因为老本儿雄厚,汉高祖胜于创造力,的确是客观的。但是各位一定不知道上古凭借仁德能够统一天下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秦朝及项羽那段时间,凭借武力统一相对于上古时期是多么的容易。何况世间最上等的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汉高祖虽然功劳大,但并没有少康的德行广。其实仁者也一定有勇气的,诛杀暴君肯定要用武力,难道少康的武功辉煌,一定不如汉高祖么(曹髦基本上把话说死了)?只是因为夏朝时间久远,文字记载基本失传,所以丰功伟绩不好记载。只有伍子胥粗略记载了大概情况,伍子胥说少康恢复了大禹的功绩,不丧失旧物,效法祖先,古制的合理章程不出错误,不是有德行和有才能的人,谁能和他相提并论?假使让三坟五典都留存下来,记载详细,就不会有异议了(稍微有点强词夺理)。

大臣们听到这里之后,纷纷表示对皇帝的观点表示赞同。虞松认为,少康的事情年代久远,详情少有记载,因此自古到今,议论家们没有敢过多涉及,因此少康相关的嘉言与其懿德(唐朝之前和唐朝之后意思不一样,请明辨)。陛下既然以古为鉴,博古通今,又提出善言,凸显了少康的优秀品格,使他重新再历史长河上闪耀,应该记下陛下刚才的言论,永远给后人作为示范。

曹髦表示,自己才疏学浅,狭隘浅陋,经常害怕自己说错,即使有那么一点可采纳的,碰巧和实际相符的,也不值得重视。如果记载下来,只怕在后世会被英贤们笑话,可就彰显了朕的愚笨了。

因此,当时的“书记员”钟会在退出后才记载上述相关的宝贵资料。

曹髦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讲述了曹髦喜爱少康的仁德之功,提出观点后开始和大臣们辩论少康与汉高祖应优先考究谁的主题。曹髦分别举例古代仁德更难施行,及时收揽部众,与汉高祖结合时代背景等观点与大臣们进行讨论。虽然锺毓,崔赞等人坚持反对意见,但是根据反对意见曹髦也根据自己的猜想和知识积累让他们咸服。

本文分享难度不小,小弟才疏学浅,面对较为有专业性的古文一时间也难以下手。在结合各家观点,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了本文的再撰写和分享。其中有的部分思维逻辑跨越较大,但是小编并没有落关键句子,那是古人交流的方式之一。小弟重新回看了文章一遍,如果踏实读下来,还是能够理解的。

当然,有的朋友们说曹髦是皇帝,大臣们当然都让着他。还有的看官会认为曹髦强词夺理。肯定还有的读者认为这一大段就是编排好的。

小弟并不参与观点之争,我只按照自己目标做好自己的,其他的受教于各位观点而已。

曹髦在除了礼制辩论方面有所擅长,还在儒学和《尚书》与《礼记》有所见解,大家肯定怀疑此时曹髦多大呢?小编一直拖着到现在才分享,也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那一年,曹髦十五岁了。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由全网统一账号:“只聊三国”原创。对汉末三国西晋正史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未经书面同意禁止转载或镜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