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皇帝御笔一批 就让柳永一辈子仕途无望?这不是真正的原因

好句子 2016-02-14 06:35:57
相关推荐

提起柳永,后世对他的认知往往来自于其词作和市井中对他的评价。

柳永被塑造成了一位风流倜傥的读书人,不得志是因为缺少识才慧眼,他在民间的呼声还是很高的。

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柳永想做官,并且这种欲望非常炽热,但很可惜他没有这个能力做官,而他的词作在当时也并不是真的就像后来人传的那么好。

柳永有两首词,说明其为做官不择手段

柳永因为科举考不上,于是就想走点后门,在古代叫做“干谒”,也就是想和当时有权位的一些人拉好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被举荐做官的目的。

于是,他找到了当时做高官的晏殊,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词人。

柳永和晏殊也不熟,再加上有求于人,也比较担心言语上得罪了他,正想着怎么开口才显得自然,就听晏殊问了他一句:“贤俊作曲子吗?”

柳永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他以为找到了和晏殊共同的话题,于是就回答:“和您一样,也填词。”

柳永的意思就是表明,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词人何苦为难词人呢?

但没想到,晏殊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晏殊直接就怼了柳永:

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晏殊什么意思呢?他说我虽然也填词,但我肯定不写像你那样的句子。

“针线慵拈伴伊坐”出自柳永词作《定风波·自春来》,是一首“俚词”,比较俗,不太符合一位读书人的雅致风怀。

晏殊真正的含义就是说,别乱攀关系,他和柳永不是一个圈子的人。晏殊的词是传统士大夫的高雅情志,而柳永是勾栏瓦肆的香艳俚曲,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这是一种讽刺和挖苦,还是当着柳永的面进行的,算是一种比较“巧妙”的脏话,柳永自然不好意思继续开口了。

除了去“干谒”晏殊,柳永还曾经写过一首“阿谀奉承”的名作,那就是著名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柳永因为长期漂泊,想要寻找进身之路,听说了其故友孙何正在担任两浙转运使,于是就去拜会。

但是连孙何的门也没能进去,毕竟一介平民想要进入高官府邸,在当时肯定非常困难。

于是柳永就写了《望海潮》这样一首词,全文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从内容上能看出,柳永极尽夸张之能事,将东南景象写得非常繁盛不说,还直接表示这全都是孙何的功劳,并且祝愿他能高升,阿谀之态尽显。

不仅如此,柳永还找了一些歌女来唱,将声势造大。

孙何听到之后,得知这首词的作者是自己的故友柳永,人在自己的治下,于是就请他吃了一顿饭,但也没有因此就举荐他。

但是,这一个事情就能看出来,柳永其实也是很想做官的,甚至为此不惜用“干谒”这样让人不齿的手段。

那么,问题就是,柳永为什么就做不了官呢?

柳永做不了官,因为其词作问题比较严重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柳永参加科举,因为没考中,发了点牢骚,写了一首《鹤冲天》,上阙自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下阙最后,表明“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看到之后大为光火,就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之后柳永参加科举,即使中榜也会被故意黜落,这才有了“奉旨填词”一说。

这个故事所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那么简单,而是柳永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格调实在不高。

上文说过晏殊曾经讽刺过柳永,认为其词作庸俗,不符合传统士大夫的雅致,这是当时很多文人共同的观感,代表着很多正统士人的心声。

苏东坡曾经在调侃秦观的时候,表露过对柳永词作的不满。

据《花庵词选》记载: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作文当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消魂当此际,”非柳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可复改矣。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婉约词见长,但是同为婉约词却也看不太起柳永的作品。苏轼调侃他,没想到几天没见,你就开始学柳永作词了?

秦观明确讲,他虽然词写得不是太好,但还不至于堕落到去学柳永这种人的作品。

可见,晏殊、秦观、苏轼等在当时一大批词学作者,虽然认可柳永文字的细腻,但对于其词作的格调问题都是有所诟病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只是说柳永的词作传播范围广,并且多是在市井之中,并不是说柳永的词在当时有多高的地位,毕竟市井中的词作格调一般不高,艳曲俚俗更受欢迎。

那么,经常流连于勾栏瓦肆的读书人,在民间尤其是风月场所声名极盛的词人,他在上层社会的读书人、士人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柳永仕途的坎坷怨不得旁人,是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格调,让人们对他的观感并不好。而从实际上来说,在他历任的官职上也确实并没有太值得称道的建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待晓儿

《三国演义》的两种版本:除流行的“毛本”之外,还有“嘉靖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