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风景名胜 杭州悠久景点 西湖孤山尽处话西泠桥

好句子 2015-12-15 16:39:43
相关推荐

大家好,给大家推荐杭州悠久景点,西湖孤山尽处话西泠桥。孤山西麓尽头的柳荫深处,有一座环洞拱桥,它就是被誉为维系两山(孤山、栖霞岭)和两湖(里西湖、外西湖)纽带的西泠桥。

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西陵桥,又名西冷桥;西林桥,又名西村。其地名源于南齐,比西湖要早四个朝代。未建桥前,这里是一处渡口,从北山一带到孤山,要摆渡。古人诗画中所谓“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汾佳处寻”指的就在此处。南宋在杭州建都后,西怜桥是杭城居民游湖的汇集之所。每年灯节过后,都人就争先出城,泛舟湖上,称之为探春。中午时分,外湖游船汇集西冷桥畔,依次过桥洞进入里湖。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记载:都城探春,水面画揖,如鱼鳞次第先南后北,至午,则尽入西泠桥里湖。弃阳老人词云“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盖纪实也。

西泠桥从古至今,不仅以其优美的景色备受人们的赞赏,而且因毗邻苏小小墓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苏小小,钱塘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很有才气的歌妓。寄居于西冷桥畔姨母家的她,有次乘车出游,在白沙堤碰到由段家桥(即断桥)骑马而来的青年阮郁。两人邂逅相遇,一见倾心。为了表达爱慕之心,苏小小口吟一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来,这对互相倾诉爱慕的年轻人终于结成良缘。不料好事多磨,仅过了三个月的幸福生活,阮郁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催其归京,郁挥泪与小小相别,匆匆而去,音讯全无。从此,苏小小郁郁寡欢,积忧成疾,久治不愈,含悲去世。临死前,她对姨妈说,我生在西怜,死在西冷,也给我葬在西冷。

苏小小死后,落魄时受到她解囊资助应试登第的书生鲍仁专程到钱塘向苏小小道谢,获悉她的死讯,抚棺痛哭不已,并出资在西冷桥畔造墓立碑、建亭,墓碑上题钱塘苏小小墓,亭取名慕才。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苏小小死后,前来西怜桥畔凭吊苏小小墓者不绝于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苏小小墓》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大诗人白居易在杭任刺史时,多次作诗咏苏小小,其中最著名的有《杨柳枝词八首》:“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张枯也有《题苏小小墓》诗:“漠漠穷尘地,萧萧古树林。脸浓花自发,眉恨柳长深。夜月人何待,春风鸟为吟。

不知谁共穴,徒愿结同心。”字里行间抒发出诗人的感慨,对苏小小不幸遭遇的悲剧给予深切的同情。宋、元、明、清诸代均有不少题咏苏小小的诗词,还有不少文人墨客用楹联来表达对苏小小其人其事的倾慕和追怀。其中最著名的楹联是:“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多次游赏西冷桥慕才亭,对此楹联特表赞赏。他曾在给亲友的信中对此楹联发表见解说:我欣赏此联,因其简赅,胜于他长联。尤其是下联,点出了苏小小的身份及其可贵处。并把下联的“花月”改为“风月”,使之更符合苏小小的身份。十年动乱中,西冷桥畔的慕才亭和苏小小墓均被毁。1983年,杭州重建了慕才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