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千古佳话由此传世 景区内祠堂为后世效仿典范 仿若世外桃源

好句子 2015-09-21 17:22:11
相关推荐

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说是武陵人来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与世外完全不一样。在安徽宣城的泾县也有一处世外桃源就是桃花潭,这里清新秀丽,一片自然祥和的田园风光。

桃花潭之所以有名,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古人风于澄泓苍霭,如入《桃花源记》所述的武陵源。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玄宗年间,泾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于是给李白写了封信,信中说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适逢春风桃李花开,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其真伪已无从考证。

中华第一祠又称翟氏宗祠,位于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如果算上偏房,总建筑面积为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桶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

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传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奸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哲文先生来泾县考察时,赞叹翟氏宗祠为“中华第一祠”,并欣然题写了匾额。

文昌阁位于桃花潭东岸。整个水东的地形呈关公大刀形,沿河为刀口,而文昌阁就恰似大刀上的一朵红樱,闪亮夺目。文昌阁为乾隆三十二年,水东翟氏共同筹资兴建的,据说,清朝旧制,一族出二十位举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阁。而水东翟氏为皖南旺族,“十步之内,芳草萋萋”,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举人,被乾隆恩准建造文昌阁。

文昌阁平面呈八角形,三层八角都系有风铃,最上层系着铁铃,下面两层系着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朗朗,十里可闻。三层屋面逐层加陡,八角翘向天空,翘角处瓦转九十度铺盖,造型典雅,别具特色,是皖南地区少见的特色建筑。在水东翟氏看来,文昌阁的建造,“不仅所以壮观瞻挹秀气,且关系一族之文运”,也代表着当时翟氏的昌盛辉煌,因而尽管“计此非数千金不克成”,仍“尽力而劝输,不分公私,不争多寡”进行修筑。

文昌阁底层正面悬“盛世文明”横匾,二层屏风上方有“文光射斗”四字,三层有“共登云梯”竖匾,并塑有文昌菩萨。龛上有“直冲云霄”匾额,这些匾额都铭记着昔日翟氏宗族文化的辉煌与荣耀。 文昌阁占地十余亩,外围有院墙,内有花径、松岗、竹林、水池;阁后为广阔的田野,古人赵青藜诗称:“四百阡丘万顷田”。登阁远跳,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文昌阁建成已230余年,历经百年沧桑,风韵犹存。

桃花潭,潭面水光潋滟,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春季绿韬如毡,桃花似火如霞。青砖黑瓦的古民居桃潭烟波使人陶醉,桃林春色让人留恋,移步皆成景、四时景宜人。

桃花潭峭岩上古藤缀拂,烟雾缭绕,朝阳夕晕,山光水色,尤显旖旎。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篙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