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鬼话中掺杂人情世故的“地府” 为何在魏晋南北朝被“地狱”取代?

好句子 2015-08-19 13:22:42
相关推荐

死亡是人们逃脱不了的宿命,然而人们对逝去后的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驱散心中对死亡的恐惧感,人们开始极力地对死后的情境展开想象。世人的想象总是逃不脱当时社会主流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影响。汉代以来的泰山治鬼里的地府逐渐被魏晋兴起的佛教冥界的地狱概念替代。

推动两者转变的原动力,来自于局势动乱造成的世人观念改变。在对现世世界失望之际,人们更青睐于佛教众生平等,罪孽因果轮回的地狱审判理论,逐渐厌弃以人世为翻版的地府观念。

佛教的冥界概念凭借着丰富度与强大的共情能力更得民心,起到极佳的安慰人心作用。是以,地狱这个佛教冥界概念逐渐受到魏晋时期民众的认可与追捧。

一、佛教的冥界比地府更正直严酷是以得到民众支持与敬畏

1.地府掺杂人情世故而佛教冥界更显刚正不阿

地府的概念源自两汉时期的人们对冥界的设想,世人认为祭祀福地泰山是最接近神灵的地方,是以安排此处作为掌管统领世人死后亡灵的地方,泰山治鬼之说由此诞生。地府的掌权者基本是应对着世间的县丞、狱卒、亭长等官职设定的。

是以,虽然是地府依旧行着人间那套人情世故的法则,摆脱不了地府官员贪赃枉法、索取钱财的行径,当然按照礼法运行的地府也并不是完全黑暗,对作恶者亦会给出裁决,为善者奖励嘉勉。

虽则如此,地府也始终存在疏漏与黑暗的,虽然类似人间的运行法则能让人感到亲切,但依旧心有戚戚,担心死后入地府会遭受不公待遇。反观佛教创立的冥界就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因果循环,所以无论什么身份来到冥界都要受到终极审判,既清算一生罪孽善缘,以此裁决来生归属。

在佛教的冥界只要你虔诚善良就会获得公正的对待,没有黑暗与诬陷。这对平凡的普罗大众来说太过重要,毕竟生前面临的不公与黑暗已经太多,真的希望未知的冥界能够给自己公正的交代。是以,佛教的冥界概念开始被世人接受。

2.佛教的地狱更显残酷使人畏惧

除了对良善的公正,对恶的残酷更是佛教冥界概念推广的大杀器。世人对死亡的恐惧感是一切冥界赖以存在的基石,佛教将人类的恐惧拿捏的相当到位。他们创造了恐怖的地狱,在这里世人生前所有的罪孽都要受到处罚,刀山火海、炮烙之刑等,画面极度血腥残暴。

虽然,地府里也有惩戒的规则,但并没有如此残暴,且并不会对世人一生行径进行如此细致的追查。总之,佛教冥界的地狱使得世人感觉到了深深的恐惧。这时候,佛教便使出他惯常的手段打一巴掌再给个枣吃。

他告诉世人只要虔诚向佛,按照佛法做事,你们就可以摆脱地狱的恐怖拥有光明灿烂的来生。这样一番操作,使得民众纷纷虔诚向佛,并且更加愿意接受佛教冥界的安排。

因为佛教冥界刚正不阿同时还赏罚分明,只要自己按照规矩还能用善缘换取来生福报,何乐不为?反观地府还是人间那套陈词滥调,为恶者未必受到惩罚,为善者不定有善果,且有家族祭祀的依旧享受荣华,贫困交加者始终很难翻身。

佛教凭借着轮回转生,因果循环的概念画得一手好大饼以及耍得精妙的地狱长鞭,自然受到民众们的支持与敬畏。

二、佛教的冥界设定丰富比地府单一的同化手段更能安慰世人

1.地府设置单一贫乏逐渐无法激起世人共情

无论是泰山治鬼的地府说还是佛教冥界的地狱论,连篇鬼话不过是为了安慰世人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两种说法不过是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而已。

既然是故事,就牵扯到故事的设定内容够不够吸引人的问题。在魏晋的动荡局势里,人文风气逐渐开放,人们的想象与创造力到达了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期。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对故事还是很挑剔的,并不是什么鬼话他们都会相信。

而地府说还是拿着以前忽悠两汉时期没有觉醒民众的那一套,它的一整套理论都来源人世间毫无新意,且依旧利用自身与人间的同化性来消解世人对死亡的恐惧。坦白讲,那个时代的人经历了很多王权更迭,生灵涂炭,对死亡的恐惧已经有了抵抗力了。

一般的恐惧已经不能令他们胆寒了,其次对于死亡,他们思考更多的是救赎。今生已然败落,来生还有机会?这个问题,地府没有给出解答而佛教给出了。并且佛教将冥界一整套的设定都进行了丰富化,使得当时的人们乐于迷失其中寻找答案慰藉自身。

2.佛教冥界的丰富设定更令世人动情认真

佛教的冥界设定内容丰富完全能满足当时解放天性人们的追求。相较于地府学说的单薄以及生搬硬套,佛教的冥界设定不仅细致而且新颖大胆。

譬如,地府说里,关于人们如何来到地府没有清晰的描写,只是如同死亡一般随机偶然的事件。而佛教里关于人们如何入冥界,冥界的环境与审判设置都有着非常生动的描写。地府关于人死后的后续也基本语焉不详,反观佛教冥界,不仅有量刑严苛的地狱还有使用考究的六道轮回说。

在这里,人的灵魂是不会消亡的,只是来到世间的形式根据今生的造业来定。行了多少善事可以抵消多少罪业都有严苛的计数,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善恶计算,最终判定世人是入修罗道、畜生道、还是神道等。无论来生托生何种模样,从出生起佛教冥界的造业计算又继续更进。

这样丰富的设定庞杂的内容完全符合当时解放天性的魏晋人的解读渴望。无论这些故事里有没有逻辑错误和不合理之处,眼花缭乱的设定绝对能抓住当时面对纷乱局势心烦意乱的世人。反观地府学说,一眼望穿的设定单薄的内容根本经不住魏晋人们的咀嚼。

三、为何外来的地狱概念最终能扎根到魏晋本土的鬼话之中

1.佛教理念不断受到世人推崇

佛教的冥界地狱概念能在魏晋鬼话中兴起,自然得益于佛教在魏晋世间完成了扎根。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原的佛教,原先在经学独霸的学术氛围里根本抬不起头。可是随着局势动乱,经学衰落,佛教抓住契机不断与本土文化交融,逐渐被世人接受推崇。

不仅是对鬼话有影响,魏晋诗歌里也处处可见佛影。作为外来教派,佛教的崛起方式十分另类,别的经学文史都是从统治阶层入手,博取上层的支持后为其服务不断压榨底层民众。可想而知,这些以强势姿态来到世间的学说最终都会受到民众的抵制。

而佛学不同,它依靠的是绝对的服务精神,不仅是上层,世人都是他的服务对象。它不断根据局势变化摸清人们的心理需求,展示世人渴望的内容,成为所有人戒不掉的瘾。

所以,在我看来佛学更像是心理学,在经历动乱后魏晋的人心民风早已改变,佛学抓住时机,号准世人的脉象,将自己包装成治世良方的模样立刻得到人们的喜爱推崇。

所以,佛学之下的冥界地狱概念才能如此受欢迎,不仅得益于佛学本身优良的品牌效应,佛学冥界地狱的概念也完美继承了服务理念,懂得如何熨帖安慰人心。所以它的内容才如此庞杂丰富,完全就是迎合当时人们的心理需要的。

2.人们对现世的不满与对新生的渴望

新事物的诞生始终是建立在旧事物的衰落与时代的裂痕之上。如果,当时的魏晋没有经历天下大乱,政权林立,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碰撞,那么中原王朝依旧是无人能撼动和改变的铁板一块,不会那么容易产生时代的裂痕让外来文化事物有可乘之机。

在纷扰动乱里,坍塌的不仅是时代、王朝还有身处其中人们的三观。曾经信仰推崇的一切悉数破碎,他们只得不断审视世间与内在的情感,不惜通过各类手段重塑世界。

他们最不能接受的便是曾经的一切,因为那里写满了错误与失败,所以对新事物的接受性达到了空前的开放状态。自然,照搬人间官府的地府学说受到他们的唾弃,因为在人间官府的管理下,社会陷入无边黑暗,如果死后的亡灵还要接受这样的统治岂不是令人死生无望?

所以当佛学冥界概念兴起时,他们是张开双臂拥抱的姿态,最初可能并没有细究佛学冥界概念的对错深浅,只是在求新求变的思潮里惯性地转变。

在了解地狱概念后,很多人觉得大快人心,因为那样的残酷令他们麻木的心动容,更令他们感到那是一股可以荡涤俗世污浊的力量。所以,魏晋的鬼话里不断涌现地狱的概念,宣泄自身的不满,以及对新世界到来的无尽渴望。

尤其是轮回概念深得当时民心,因为承受无边的苦难,他们希望能找到永不痛苦的方法,佛学冥界的因果循环给了他们强烈的安慰,鬼话里设定佛学冥界与地狱都能令他们获得在浮华的人世继续前行的动力,因为他们坚信所有的磨难都是修行能帮助来生结出良善之果。

四、总结

佛教的地狱论能得到魏晋时期世人的青睐,完全是得益于佛教擅长揣摩人心的服务至上理念。抓住人们不满传统地府学说对死亡的解读与安慰,急需更庞杂新颖的解说填充的心态,乘虚而入。

利用自身的轮回转生,因果循环理论获得世人的认可,最终成功扎根到魏晋的土壤里,时至今日依旧被人们熟知,并影响世人的思绪。

参考文献:

《晋书》

《魏书》

《搜神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