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苏轼与高僧论肉 当场写下一首吃肉诗 玄之又玄 高僧不得不服气

好句子 2015-07-27 07:20:12
相关推荐

苏轼是天下闻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举世皆知的大吃货,祖籍四川眉山的他,自小就与淡水鱼、猪肉等川菜名品鲜嫩相欢,母亲程氏又是一位出色的烹饪师,因此可以说,苏轼与美食的缘分是难解难分的。苏轼不仅好吃,还好与人谈论,甚至色空不分,竟与一位得道高僧论起了肉来,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北宋熙宁六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新官上任即开始境内视政。巡至於潜县,苏轼听闻县南有座寂照寺,寺内有名胜绿筠轩,清净幽雅,因此便欣然前往。寂照寺有位高僧名为慧觉,陪同苏轼一起游赏,可不知怎的,苏轼就为慧觉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吃肉诗。

《於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首诗颇有风采。何为风采?所谓大俗大雅、肥而不腻也。和高僧讨论吃肉,那不等同于和无业游民炫耀工资么?然而苏轼并非直戳慧觉痛处,他是以大俗之言讲大雅之理,犹如肉肥而不腻一般。而且乍看之下,此诗更像是打油之作,然而细究起来,却可见文采波澜之处,可谓句句有隐言,句句有玄机。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晋书》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高雅,十分嗜竹,不管到哪里身边都少不了竹子。一次他寓居一座空宅之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不解,认为这是洁癖症,而王徽之回道:“何可一日无此君!”言外之意,不可一日无气节。

绿筠轩以竹点缀风景,苏轼见此情景便想到了这一典故。王徽之是风采卓绝的代表,苏轼借此来暗指慧觉同样是超凡脱俗,把慧觉好好地给夸奖了一番。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读到这一句,不得不说苏轼怂了,因为他以前写的句子可不是这样的!

苏轼曾写过一首无题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吃一盘竹笋焖猪肉,既不庸俗也保证了营养,两全其美。然而当苏轼面对高僧慧觉之时,却只能说没有营养可以补,可一旦入俗那就无药可救了,再不提竹笋焖肉的事儿。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有人不同意苏轼前面说的话,因此便嘲笑之:高雅是高雅,但有点痴呆啊?意思是说,原则未免坚持得太过了吧,仿若不知变通。而“旁人”的这一句“似高还似痴”恰恰就显示了迂腐和世故,因为他们的评论模棱两可,既有贬低却不敢全贬,总得含有褒扬。这与苏轼、慧觉这种有气节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有句子:“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你从屠宰场走过,虽然吃不到肉,但动两下嘴巴子也感到满足。“扬州鹤”也是一个典故,语出《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志向,有说想当扬州刺史的,有说想要一夜暴富的,有说想骑鹤上天成仙的。另外一人却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就是说,权力、金钱、成仙三者兼得。

“此君”是竹子,苏轼是说如果对着竹子大嚼肉,想要既不俗又不瘦,那么这就像扬州鹤一样,高节的人不吃肉,吃肉的人无法高节,两者不可兼得。苏轼以肉与竹为高僧写诗,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之为,不过他凭借犀利潇洒的文笔,玄之又玄的回绕,使高僧也不得不服,或许这就是诗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