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寻访秦岭高山上住的这三户山民 完全与世隔绝 “竟不知有魏晋”

好句子 2015-07-07 07:58:16
相关推荐

有的人住平川,有的人住海边,有的人却住在高山。

川地好呀,沃野千里,种一季庄稼,三年粮食都不愁。海边也不错,可纳百川,物产丰富,面朝大海时,还能见春暖花开。

只有这高山,虽然一直被僧道所钟爱,被隐士所追捧,被诗人所讴歌,但却让长住在其间的山民,多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

土地贫瘠,地里种不了庄稼。交通不便,山货很难运到外面。最大的难处还是信息闭塞,终日只能见到锅底一小片天空。生活在这里,完全与世隔绝,“竟不知有魏晋”。

行走秦岭小寺沟,我们寻访了三户至今仍然深居山中的山民。这三户人家的故事各有不同,第一户令人悲伤落泪,第二户让人觉得温暖感动,最后一户则让人感到平静如水……

- 1 -

这棵树下,有一条细路。路上多乱石,蜿蜒而陡峭,仅能一人通行。但地图显示,道路所指的山头,叫做阳坡凹。根据经验,凡是标注了行政地名的地方,都曾有村庄。

有村庄就有老房子,有老房子就可能还有人。管它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去了要是寻访到人,原路返回即可。于是,我们开始上山。

上山细路上,铺满了秋日里掉落的叶子,踩上去十分松软,但要是下一场山雨,走这样的路就麻烦了,必定无比湿滑。道路尽头,果然有一栋老房子,而且房门开着,里面还住着人。

关于这一户人家的详细故事,拙著《远村行走》《此恨绵绵无绝期——寻访寡居老人》一文写过。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以概括为:

房主是一位老大娘,老伴先她一步走了,只留下坟茔一个,她没有诗人的才华,吟不出伤感的句子,也没个说话的人,只能在他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老房子里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吵架!

如今真正住在秦岭深山中的山民,每一户都有着自己的原因。比如这位寡居老人,其实她的孩子在山下有房子,她是可以住在山下的,可思念亡夫这种事情,谁能够挡得住她?

离开的时候,老大娘指了指后山,说那里还有一条下山的道路。

- 2 -

山高春来晚,从山上望下去,小寺沟中,枯草萧萧,少有春意。不过在这满山枯黄之中,也不是全无景致,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事物值得关注。

山中的东西,小到任何一片叶、一棵树、一块石,大到一栋房、一座山、一条沟,耐心一点去看,其实都是有故事和景色的。

在下山离开阳坡凹的林间小道上,地上铺了厚厚一层松毛,我抓了一把起来,放在手心里面,拍下了这张照片。手中,阳光在跳动,松毛暖融融的。

再抬头望去,一个老松塔挂在枝头。如果是在别处,你见到的松树就是松树,并没有特别的含义。但如果是在秦岭山中,你见到的松树却不再是一颗普通松树。

这松树会因秦岭而有了灵气,超出了树的禀赋,好像是一位圣贤,气节坚劲、遍览古今。秦岭的美,就美在这些细细碎碎、点点滴滴的地方。

许多朋友进山,总是走得匆匆忙忙,好像是在赶路,独独忘记了这是在随性行走。行走需要把脚步放缓,需要带着心境去品评。

当然对我们来说,除了品评这景色之外,还希望寻访到更多山民。远村行走,拍照写字,我们是在为小山村修志,为大时代留影,也是在为这些普通的山民为文!

- 3 -

道路尽头,快到山脚时,路边出现一根枝条。也许是山间的野桃花,也许是急着报春的一根藤,反正这枝条上面,已经有三个一簇、五个一瓣的嫩芽或花骨朵,即将吐芽、含苞欲放。

此时,山里大多数的树木都还没有转绿,也正因为还没有转绿,叶子也没长出来,只剩下光溜溜的枝干,但一棵根枝条上,温暖的小阳光,正晒着一切。

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寻访秦岭最后的留守人,就是要走细路、翻山梁、踩兽道,才能再多寻访到一些有故事的老秦人,才能够多欣赏一眼这种恬恬静静的景色。

下面林木之中,又藏着一栋老房子,这栋老房子颇有韵味。我们从高处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中有瓦房的顶,有新修的路,也有翠翠的竹,而且还有一棵绿色植物,那是棕树。

棕树不是热带植物么?怎么会出现在秦岭小寺沟?翻了书才知道,棕树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最北就是在陕西南部,这是生长纬度最高的棕榈科植物。

就在我们拍照的时刻,老房子院坝那边,传出了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 4 -

这栋老房子里,住着一位在秦岭山中道班里工作了几十年的养路工。与阳坡凹寡居老人的故事相比,这栋老房子里养路工的故事温暖了许多。

养路工是一个76岁的老大爷,这个老大爷识繁体字,能读旧书。我们去之前,他正坐在凳子上,翻看着一本小小的旧书《杂字》,时不时念诵几句。

《杂字》的是一种将各种常用字缀集成韵的字册,旧时作为学童的启蒙读物之一。

这是我徒步秦岭以来,第一次在山中见到线装本的老旧书,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内容也很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是“雾迷远岸,烟锁深林”那八个字,读起来意境何其深远!

老大爷姓汪,有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都住在城里。他原本可以随孩子们搬到城里去,但只是因为眷念故土,所以才固守着山里面的这个老家。

每个秦岭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曾在一生中体力、精力最充沛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为这巍巍峨峨的大秦岭出过力气。他们的艰辛付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最终选择,更值得我们尊重!

- 5 -

在小寺沟,我们顺着几乎快没人走了的细路小径,见到了许多藏匿在山间的老房子。远处的翠竹丛背后,就是本次寻访到的第三户人家。

因为阳光明媚,天空有些蓝色,所以这丛翠竹也显得特别好看。有竹必有人家,你瞧那竹丛里面,不也露出了一点点白色的墙体么?我们寻访的秦岭,就是这样的秦岭。

竹丛边上,有一块菜地。菜地里,种着一些菜苗。山里冬天冷,怕菜苗被冻坏,山民一般都会用竹篾搭个棚子,上面盖上塑料布,用来给菜苗保温。

我们徒步小寺沟这一天,天已放晴,气温已转暖,塑料布被揭开了,棚子里的菜苗正晒着太阳。这一小块菜地绿油油,和周围不长一根草的土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过了那块小菜地,继续往上走,就是那栋老房子。

- 6 -

这栋老房子不只一间房,而是一大排房子,有新也有旧。

秦岭山里的民居,大多没啥特别的讲究,那里方便修建在那里,那里平整修建在那里。人在这山里面,一辈子最大的事情,估计就是盖一栋房子了,讲究不了这么多。

盖了新的,就把旧的当着仓库,当着杂物间用,或者干脆空着。反正地多不值钱,都是自留地、自留林、自留山,这一座山可能都是一户人家的。

老房子墙脚,两只老母鸡正在用爪子刨开泥土,啄食里面的虫子。山里面,家家户户喂鸡的方式,都还是老办法,原生态放养。养鸡的目的也很单纯,捡鸡蛋吃。

看到这两只母鸡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我想起了小时候做鸡毛针的事。从电线上取下一截塑料细管,一头插上针,另一头插上从老母鸡身上拔下的毛,就可以做成鸡毛针掷着玩。

现在的孩子,肯定没人会玩这样玩耍。原因很简单,哪里去找老母鸡讨要鸡毛?

- 7 -

新房子门口院子的板凳上,两个老人正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目光看着远处的我们。

老大娘头发全白,老大爷戴着一顶黑色的毛线绒帽。他们身边,有破旧的箢篼、扫帚,也有晾衣服的竹竿,还有一台打碎料用的机器。阳光一如既往,温温暖暖地照着这个小院。

拴着铁链的狗“汪汪”地叫了起来。这狗外形匀称,体质结实,尾长而粗,三角眼,眼睛为黄褐色,也许是一条狼青犬吧。

“别怕,都拴着呢,不会咬人的!”老大爷对我们说道。这条狗看见主人走了过来,变得十分乖巧,叫了几下便不再叫了。

这时候,突然想起一阵铃铛声,另一条狼青从窝里探出头来。它一起身,脖子上套着的黄色铃铛,也随之响了起来。

“没事,放心吧,也拴着呢。”老大爷说道。这条狗更像它的祖先狼,尤其是那对眼睛和走路的姿势,尚留存有狼的野性和自信。

“水泥房是新的么?”我们问。

“修了都十多年了,不算新的。”主人答。

站在房子后面,我拍了一张照片。老房子盖的是灰瓦,新房子上面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对面更远处,是陡峭的秦岭山。这时节,松柏常青,高大一点的乔木,都还没有发芽转绿。

- 8 -

第三户人家所在的地方,大地名仍然是小寺沟,不过小地名却叫做龚家凹。我们只是路过这里,行程的目的地是去爬后面的山梁子,所以并未停留多久。

临走,老大娘起身走到房子边,依靠着墙望着我们。这一幕场景,多像是依依送别打算远行的人。聚与散,是山里生活的日常,也是时常会触动我们内心的小小举动。

望着老人的身影,特别是她的目光,我体会到了“平静如水”四个字的全部含义!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贾平凹老师、比尔·波特先生倾情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专业行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