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返沪人员居住 快递进小区……你最关心的热点话题 今天的发布会逐一解答!

好句子 2015-04-11 06:54:20
相关推荐

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第40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曲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莺,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主持新闻发布会。来看文字实录↓

郑锦:一、病例情况。今天(3月3日)上午,浙江省发布了新确诊7例境外输入型病例的信息。上海市疾控中心获悉后,主动与浙江省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联系,并立即启动调查。截至目前,已追踪到在沪密切接触者71人,都已落实隔离措施,后续防控措施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经调查,浙江新增确诊病例中6人与昨天(3月2日)浙江发布的1例境外输入型病例同行入境,均来自意大利,经莫斯科转机后2月27日晚抵达浦东国际机场,入关时体温等未见异常。从机场直接包车返回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没有在本市逗留。

另有1例浙江新增确诊病例与昨天(3月2日)浙江发布的1例境外输入型病例都在意大利同一餐厅工作,经德国转机后2月29日抵达浦东国际机场,入关时体温等未见异常。从机场直接包车返回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没有在本市逗留。

2020年3月3日0—12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7例;新增治愈出院2例;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3月3日12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2440例,发现确诊病例338例。确诊病例中,男性176例,女性162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月龄;145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4例有湖北以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158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1例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外地来沪人员111例,本市常住人口227例。

确诊病例中,现有41例在院治疗,其中32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294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20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二、医疗救治情况。继续做好本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继续做好发热门诊诊疗服务工作。通过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提供发热咨询服务。

继续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服务”的工作原则,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普通门诊服务,有序恢复专家门诊,落实落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防控措施,动态调配门急诊高峰医疗力量,在全力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精心组织好日常医疗服务。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长三角三省一市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健康码”互认工作。继续督导商业综合体、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企业等疫情防控工作。

市交通委指导推广公交车辆“防疫登记二维码”,更好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出行。市市场监管局继续对活禽交易、食品、价格、防护产品等开展执法检查。

从3月1日开始,市爱卫会、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环境整治组在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清洁环境,防蚊灭鼠”为主题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

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各区,通过住建、生态环境、交通、绿化市容、房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和基层工作网络,组织全市27万多个小区和单位积极参与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包括790多家农贸市场、1800多家物业管理企业、4000多个建筑工地、6800多个环卫公厕和社会公厕、1.3万个居住小区、24.5万沿街商户都将根据部署,共同落实环境卫生清洁、病媒生物防制和科学消毒等工作,强化环境清洁意识,鼓励广大市民主动参与防控,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50万份《上海大众卫生报》增刊通过城管执法系统和各区环境整治组、爱卫办分发到沿街商户和社区居村委,普及疫情防护知识。

市民朋友们:爱国卫生运动是优良传统,健康在于自律,习惯在于坚持!市爱卫会向全体市民倡议:发扬优良传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宣传,提高卫生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清洁城乡环境卫生,清除四害孳生场所,筑牢织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网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徐威 :近期,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持续攀升。鉴于当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势,结合上海实际,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综合研判,进一步明确了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也就是一律隔离14天。

我们再次强调,上海对所有入境人员的管理坚持一视同仁,严格入口管理、严格落地管理、严格场所管理。也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及中外人士的积极支持和真诚理解。

今天,中央和上海媒体都用很大篇幅刊登了上海抗疫惠企28条政策百问百答。2月7日,上海市政府下发了《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沪28条”)。目前本市已陆续出台了多项细则并开始实施。

广大企业对政策落地非常关注,第一财经和界面新闻的记者广泛收集了企业关心的问题,并采访了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税务局、文旅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等12个部门,结合这些委办局出台的落实细则文件,整理出《上海“28条”百问百答》,《百问百答》内容详实,时效性、操作性很强,相信对企业有所帮助。

大家知道,28条政策涉及的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在做好政策落实和推广工作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更多类似直观的问答,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策,共同助力上海企业抗疫复产和稳健发展。

曾群:大家都知道,基层社区是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重要战场。在防控工作总体进入“抓防控抗疫情、抓生产促发展”的重要关口,本市因时因势优化社区防控策略,各区因地制宜完善防控举措,巩固已经出现的“向稳向好”的防控态势。下面,我简要通报下近期本市社区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

一、精准施策、把握尺度,确保小区入口管理有的放矢。2月中旬,在总结前期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本市出台了《本市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明确全市1.3万多个小区,都要加强入口管理,人员逢进必测温、必记录。2月20日起,全市社区又启动实施了“疫情防控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各居村委会都明确由专人负责落实小区人员的发热筛查与报告工作。

同时,根据社区疫情防控的新态势,本市进一步优化了社区疫情防控的操作口径。比如,为解决返沪人员的居住问题,明确了在租约期内且体温正常的返沪人员可以正常入住,如因房东不愿续租导致居住无着的,由居村委会出面协调,或由各区安排辖区内的住宿资源予以过渡,单位或个人承担一定费用。又如,针对部分跨省司乘人员,明确了执行湖北省包机任务的机组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个人防护、遵守不接触原则、完成航空器消毒等——任务完成后无需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短期向疫情重点区域运送物资的司机、装卸工等保障人员,原则上可不需采取隔离14天的措施。

再比如,我们结合推广使用“随申码”,明确快递员等物流人员,家政员,护理员等服务人员,水、电、气、通讯等公用事业设施维修人员,符合一定条件的——能够出示“随申码”绿码,体温测量正常,已做好登记,服务人员已经相关居民同意——应允许进入小区(其中快递员可进入小区进行无接触式投递)。此外,进入小区看望父母、子女、亲友的人员也参照上述标准。这些举措,既保证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有序不松劲,又有力地保障了复工复产复市,方便了社区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精准定位、统一标准,实施不同人群的分类管理。在社区防控中,哪些人员需要隔离观察,哪些人员需要健康管理,是群众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市级层面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一是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必须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症状的,按规定立即就诊排查。二是密切接触者,必须实施集中隔离观察。

居家隔离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的解除证明,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具。同时,对来沪返沪的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教育、托育、医务、家政、护理职业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等的从业人员,实施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单位有隔离条件的,实施单位隔离健康观察;本人有居所的,实施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本人无居住条件的,实施地区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单位或个人承担一定费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物业、快递、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统一由单位安排隔离。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期限为抵沪之日起14天。此外,本市对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以及治愈出院人员,继续实施14天的健康管理。

三、纳入体系、一视同仁,落实落细涉外入境人员防控措施。近期,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且有扩散趋势。如何防止疫情的境外输入,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本市明确了对境外入境人员的管理,应当纳入现有疫情防控管理的政策体系,并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

在做好入境人员疫情防控管理的同时,本市也注重跟进服务。在入境时,有关部门会发放多语言模板的疫情防控宣告书,帮助入境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防控措施;在进入小区时,街镇、居村要按照规定,加强落地管理,同时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中。比如,针对外籍人士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有的小区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组成社区工作者、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和外语志愿者 “三人工作小组”,上门登记核对外籍住户信息,消除“听不懂、看不明”带来的沟通障碍;有的小区还实时用外语发布小区最新防疫动态信息,向外籍住户及时、准确地传递防疫信息,消除紧张情绪,赢得工作主动。正因为工作做得细,不少社区的涉外入境人员也积极配合,有的入境抵沪后,第一时间就主动赴社区登记,主动接受隔离健康观察。

以上是近期本市社区疫情防控的一些情况。在此,我们也真诚欢迎广大市民群众提出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让社区疫情防控举措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更有实效。

——热点问答——

依法有据、耐心细致地做好境外来沪返沪居民疫情防控工作

Q

上海日报:虹桥街道是上海境外人士相对聚集、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街道,想问一下,在社区防控方面,虹桥街道有什么举措,在严防严控的同时做好相关服务?

A

胡煜昂:首先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刚才说到的,我们长宁区虹桥街道辖区内的常住境外人士约有2.6万。其中,古北地区居住有1.6万,占比高达51%,他们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欧美等。这些境外人士的主要特点是“来沪工作比例高、举家来沪比例高、租赁居住比例高”。

针对境外人员聚集的特点,在市区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我们在长宁区虹桥街道聚焦重点,主要实施“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三措并举的社区防控的方案,依法有据、耐心细致地做好境外来沪返沪居民疫情防控工作。

接下来我具体介绍一下这“三措并举”。第一,全覆盖、地毯式做好信息排摸,确保清清楚楚掌握底数。我们按照来自和途经疫情重点地区以及其他地区来对排摸对象进行分区,同时对排摸方法分类。我们依托本次防疫工作中探索出的“五源发现排摸工作法”:第一是来自居委会和物业日常的一户一档。第二是用好大数据的推送数据。比如上海健康云、长宁疫情防控大数据云、“一网统管”的相关信息等,还有就是小区群防群治、物业门岗登记询问以及居委上门沟通等三个查漏补缺的渠道。同时借助翻译机、社区的外语志愿者等等方式加强沟通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信息闭环和工作闭环,实现人员的实时动态的精准排摸。

第二,多渠道、多语种开展宣传告知,明明白白传递信息。我们推行了“四个一”。

第一个“一”,在小区设置了一个用四国语言编写的公众防疫的宣传栏,宣传栏设在小区门口和境外人员比例较高的楼道,内容覆盖了日常卫生习惯等等,以及相关预防知识。

第二个“一”,向每户居民发放四国语言的融情提示卡。通过这张小卡片我们简洁明了告知返沪居民主动配合登记和自我健康管理,并注明了必要的联系方式,比如发热门诊的地址、CDC的应急电话、12345市民热线以及属地居委会和物业的联系电话。

第三个“一”,对境外居民制作自我健康管理的四国语言小贴士,图文并茂指导他们做到少出门、戴口罩、分餐分食、勤通风、自测体温等七项管理要求,通过多语种的宣传让境外居民及时了解我们政策要求和防疫知识和注意事项。

第四个“一”,推出与疫情相关法律问题“每日一问”。我们非常注重在工作当中依法有据,每日推出双语法律的问答,比如不配合疫情防控的法律后果是什么,防控期间是否要配合居委会小区的物业管理等法律问题。帮助境外认识解疑释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第三条措施,规范化、精细化实施社区防控,一视同仁落实措施。工作中,我们一方面严格实行小区疫情防控管理,严格实施“一测体温,二看出入证,三要询问,四作登记”的制度。

二是落实人员疫情防控的措施,我们对排摸出来的重点地区各类居民,认证落实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措施,同时,还发放了长宁区统一制作的外语版新冠肺炎居家隔离小贴士,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居家隔离的要求。对其他14天内返沪的居民,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进行健康关心。我们努力做到境内境外居民一视同仁,无差别、同标准,既不放松也不加码。用社区的耐心细致指数来换小区公共卫生的安全指数、群众身体健康的安心指数。境外居民们对我们上海的社区认真严格也大为惊喜,同时大为安心,这也激发他们主动登记和办理出入证包括扫“随申码”自觉性,共同守好小区门。

同时,用社区治理服务的柔性办法来落实防控工作的刚性要求。我们既有刚性管理的一面也有柔性服务的一面。以荣华居委会为例。古北社区是上海最早的涉外居住区,也是目前上海境外人员居住度最高的涉外居住区。这次疫情工作中就是用“融”工作法助力社区的防控。一是做好境外人士服务的暖心人。我们不仅为居家隔离的中内外居民提供服务,还面向所有境外居民开通需求调研小程序,根据收集到的需求,既做好吃饭、买菜难等保障,另一方面还提供健康宣教、政策咨询、理发、修理等服务清单,切实做好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二是用“火车头”带动“三驾马车”。境外居民更习惯生活事情找物业,我们积极发挥物业作用,每个物业公司及时掌握住户的变化、重点地区新返沪人员、健康管理、家政人员等信息。社区党组织及时指导业委会在线上开展协商,根据小区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规约,这样“三驾马车”在疫情的考验中就跑得更稳,小区治理合力更强。

三是发挥“老外帮老外”的自治作用。我们在多年的治理当中,积累了“三个一批”的涉外社区的自治资源。一是一批居住在虹桥的热心的外籍居民志愿者,比如说多语种的外语志愿者还有全国人大基层立法点的外籍议事员、古北市民议事厅的议事员。第二个一批,社区涉外志愿团队。第三个一批,一批外国的商协会。他们成为社区防疫的有力后援团,不仅帮助我们翻译防控信息,还帮我们传递官方声音,用他们自己的平台和朋友圈,主动宣传中国的防疫规定,帮助他们的国民分清官方信息和谣言,稳定情绪,同时呼吁境外居民主动配合登记,提醒境外人士减少聚集。他们还为社区捐赠从国外带回来的消毒液和口罩等物资,通过老外帮老外的模式,极大的释放了善意,减少了因语言、国情不通导致的不理解和不配合,我们有一位外籍居民就说,在这次防疫中,深深的体会到中国的坚定信心和团结一心。

今天的工作是明天的基础,大家在这次的疫情共患难中催生出“共情感”,必然会转换为社区一家人的共治力。作为特大型城市中有代表性的国际社区,我们要努力成为世界看上海、看中国防疫工作的社区窗口,更好地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社区故事。

不松懈、不麻痹、不侥幸,继续落实好各项社区防控措施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各小区执行防控措施做法不一样,有些很严格,居民感到不太方便;有的宽松一些,居民又担心防不住、有风险。请问市民政局,对此怎么看?

A

曾群:上海是个超大型城市,共有13000多个小区,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居村干部、居民党员、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组织,和市、区、街镇派往基层一线的下沉干部们一起,数十天如一日,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风雨无阻地守护社区。他们殚精竭虑的付出、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社区家园的一方平安。

当然,也正因为上海城市规模大,小区数量多,情况各不相同,条件千差万别,许多小区都是通过社区自治的方式,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对其中有的措施,一部分居民觉得过于严格,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感到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一些小区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初衷是为了守护家园,将社区防控工作做好,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一些具体做法确实还可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规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动出台了《本市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指引社区防控工作,既要抓紧抓实抓细防控措施,又要把握好尺度,不随意扩大和提高管控标准。同时,还要体现出温度,尽可能减少防控措施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有需要的特殊群体,还应给予必要的关爱和照顾。

对于一部分居民感到有的小区防控还不够精准,近期,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大量的明察暗访,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以及对广大市民反映的各种具体问题,都努力推动做到即知即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整改,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整改。我们将不松懈、不麻痹、不侥幸,继续落实好各项社区防控措施。也欢迎广大市民和新闻界对我们的工作继续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最后,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广大市民给予了积极配合,基层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付出了很多辛劳,目前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基层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继续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确保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让我们的城市始终有温度有活力,让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们安心、踏实。

居委会和社区居民齐心协力共抗疫情

Q

东方网:请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曲一居委会的负责人介绍下当地社区疫情防控的具体做法。

A

黄莺:疫情发生后,我们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们没有害怕,也没有恐慌,而是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我们是上海最早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小区之一。疫情防控期间,小区的管理非常认真细致,执行的是“一门进一门出”或者“一门进出”的制度。每个出入口,都配备专人负责测量体温,对来沪返沪居民进行登记报备。同时,门岗值守、志愿者巡逻、楼组自我监督、居委会排查,迅速建立起了四道防线。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对小区居民发放出入证,目前一共发了4770张;对快递、外卖实行无接触投递;小区的物业部门则确保每天消毒2次,所有公共区域,任何犄角旮旯全不放过。当然,我们的防控举措也是刚柔相济的,既讲原则,也讲温度。比如,小区有居民回家忘记带出入证了,他也可以通过出示其它有效证件、身份证或手机存档照片,登记后体温测量正常,就可以进入小区了。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曲一小区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的筛查、登记、管理,特别是来返沪人员的信息登记,尤其是加强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情况登记造册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零差错”。

我们小区执行重点人员居家隔离观察工作非常严格,对于居家留观人员,每天都有专业医护人员上门进行体温测量,体征随访。街道和居民区党总支为居家留观人员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安排专人为他们买菜、采买生活必备品。他们的生活垃圾则由专业人员清运、消毒。同时,我们特别关注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通过邻里守望相助、暖心小组等方式,利用电话、微信等关注他们的状况,提供心理援助关怀,从情感上支持隔离健康观察人员,为他们排除焦虑抑郁情绪,让他们居家隔离期间也能保持情绪乐观。

最近,各个单位都陆续复工了,我们也迎来了外来人员返沪高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双重压力。针对这一情况,曲一居民区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楼组长共计30人组成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队,由支部书记担任队长,并制定岗位时间表,协助小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对小区居民进行宣传、引导。

同时,也为小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一些暖心服务,如为腿脚不便的人士送快递上门等等。由于这一次疫情志愿服务将持续较长时间,党总支制定了岗位时间表,三天一个轮转,确保志愿者自身的作息时间。对参与的志愿者做好“上海市志愿者网站”实名注册并录入服务时长。

自治举措要合法合规合理,也要合乎人情

Q

文汇报:前面提到“社区疫情防控要把握尺度”,但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小区给居民发出入证限量,不是人手一张;还有个别小区谢绝居民的亲友探望。能否回应一下?

A

曾群:我们社区疫情防控需要做到“守好门、看好人”,但怎么守、怎么看,确实有个“把握好尺度”的问题。

关于“小区出入证”的管理,全市面上没有作过统一的要求,这是居民群众通过自治方式,进行小区自我管理的一种举措。我们认为,居民、业主可以通过讨论协商、制定公约等形式,对小区管理提出一些自治举措,当然这些自治举措要合法合规合理,也要合乎人情。

实行“出入证”制度,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规模家庭的出行需求,不同职业群体的出行习惯,不能强行限制每户发放张数、限制每日进出小区次数和时间等,要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总的来说,制定“出入证”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基层努力织密社区防控网的举措,是值得肯定的点子和办法,但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怎么把一些实施的环节、落地的措施想得更精细、更周延、更人性化些,从而把好事办得更好,这也是对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

另外,疫情当头的非常时期,不少市民主动响应防控号召减少访亲问友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刀切”禁止所有的探望。对此,市里的政策口径也作了明确,在这里也再强调一下——对进入小区看望亲友的人员,如果出示随申码是绿色,亲友也同意他拜访,在体温测量正常、做好登记后,应该允许其进入小区。

总之,各小区在实施疫情防控措施的过程中,该坚持的,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该柔性的,要照顾社区居民,包括社区租户等人群的合理关切,在精准防控中体现社区的温度。

——健康科普——

崔松(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市民朋友们,春暖花开,您是不是期待结伴赏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提醒您,“自我放飞还过早,继续屏牢是关键”。“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防“疫”四大法宝大家想必已经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个人防护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头发。外出回家就要洗头吗?答案是不需要。因为我们的头发上沾到致病浓度活病毒飞沫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我们回来以后,不需要马上洗头,只要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清洗就可以,因为过多洗头也会伤害头发。另外,选择戴个帽子也是一种方法。提醒大家,忧愁早白,面对疫情不要过度焦虑,养发是由内而外的。

二是脸部。口罩戴久了,压痕、痘痘可能影响“颜值”怎么办?首先要选对口罩,大小要适合自己脸型,保证贴合舒适;日常生活不用密闭性超强的N95,以减少取下口罩时的“沟壑圈点”。

其次,要做好护肤,我们要做好日常清洁润肤,尽量不涂粉底,反正戴口罩,大家可以选择素颜相对。独处的时候可以把口罩拿下来让皮肤透透气,出现痘痘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甜食;保持良好睡眠。如出现深压痕可做点冰敷,如出现破溃可擦涂皮肤黏膜消毒剂,但一些消毒剂对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需注意。

三是双手。我们反复强调勤洗手,但洗多了,容易出现干裂、皮疹等情况。建议做到“洗手液+护手霜”,洗手后,及时做好手部皮肤护理,做家务特别是使用消毒剂时,应戴上手套。

此外,对于大家关心的外套和鞋,一般情况下回家后只需要轻脱外套悬挂在通风处,鞋子保持清洁,放到通风的地方,一般不需要消毒,特别是不要拿75%的酒精喷洒。

抗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于个人防护,我们是绝对不能放松的。同时,也不要防护过度,我们要保证以我们最佳的状态,去迎接阳光灿烂的那一天,谢谢!

编辑:周宝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