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44岁苏轼的一首婉约词作 写尽思妇的忧愁 末句堪称神来之笔

好句子 2015-04-06 02:41:42
相关推荐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1、王国维说,苏轼这首咏物词最好

苏轼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很多词作都流传广泛,不少人甚至能倒背如流。

例如,他写给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的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怀念去世发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比起这些炙手可热的大名篇,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略显冷门了,尽管这首词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也是排得上号的。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虽然说这首词有一百多字,但是,最精华的部分就在开头和结尾,开篇"似花还似非花"朦胧凄美,结尾"点点是离人泪"痛彻心扉。

从本词的题目《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词,吟咏的对象是"杨花"。

"杨花"在《辞源》中的解释是"柳絮"。

并且,这首词还是苏轼和好友章质夫的唱和之作。然而,近代著名文学家王国维却认为,苏轼的词像原作,章质夫的词像和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此外,王国维还认为,咏物词中,苏轼的这首《水龙吟》写得最好。他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

2、上阕逐句解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花)像花又不像花,没人怜惜的它,只能任凭自己坠落。

一般来说,花朵是色彩缤纷、花瓣层叠的,但是,柳絮却是白白柔柔,像一团小棉花一样。因此,苏轼才说杨花像花又不像花。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之句,不知道苏轼此句是否也有部分灵感来源于白居易。

"从教"有"听任,任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无人理睬,放任不管"。

正是因为"无人惜",所以杨花才只能"从教坠"。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为杨花"从教坠",苏轼才认为它"无人惜"。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离开枝丫,靠在路边,细细想来,杨花看似无情,其实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苦衷。

这里,苏轼将杨花拟人化。"抛家傍路"说的是杨花,却也暗指章质夫。

章质夫的离家是迫不得已,朝廷任命,因此不能因为他离家就说他无情。如果有选择的话,他定不会如此。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杨花如同思妇,愁肠百结憔悴不堪,困乏不已,想要睁开眼睛,却又只能闭上。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梦中随风直到万里之外,寻找郎君的去处,却又被黄莺的啼叫声呼唤而起。

苏轼这里是化用了唐朝金昌绪的《春怨》一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下阕逐句解析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不怨恨杨花落尽,只怨恨西园的落花难以重回枝头点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早晨春雨过后,遗踪在哪里?原来它成了一池破碎的浮萍。

浮萍向来是漂泊之人的化身,这句可能是对好友章质夫的理解,也可能是苏轼对于自身不断被贬、辗转各地遭际的感叹。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把春色分成三份的话,那么有两份化作了尘土,一份随水流而去。

春色再美,却无法恒久,最终只能化为尘土和流水。正如人们逝去的青春一样,无法复返。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仔细看来,那不是杨花,那星星点点的,都是离别之人的眼泪啊。

本词的最后一句,我刚读到的时候颇觉耳熟。

后来细想,跟读书时背过的一篇课文中的句子有点像,那就是王实甫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者都用了"离人泪"这个词。

然而,苏轼是宋代的,王实甫是元代的。因此,如果说存在模仿化用的话,那也应该是王实甫模仿苏轼。

可惜的是,我读书时,苏轼的这首词没有入选课本,反而是王实甫的作品入选了课本。

最后一句,用朵朵杨花,带出离人的点点泪珠,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又与开头的"似花还似非花"遥相呼应,堪称神来之笔了。

当然,唐朝刘得仁就有"祖席觞云尽,离人泪各垂"之句,只不过断句上"离人"跟"泪"是分开的。

看来,从古至今,与心爱之人分别,都是一件令人痛苦流泪的事啊!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猜你还想看:

他的一句话,差点害死武则天,却也是他,让李世民放弃杀死武则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