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汉语是孤立语 缺乏形态的变化 语序与虚词是汉语最重要语法手段

好句子 2015-03-14 01:30:45
相关推荐

汉语语法

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方式。汉语是孤立语,缺乏形态的变化,语序与虚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尽管在语言三要素中,语法最具稳定性,但由于汉语历史悠久,跨越了漫长的时代,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序与虚词、一些重要的句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虚词

语法学上把有词汇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称为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把词汇意义已经弱化或完全不具有词汇意义、不能够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称为虚词,如介词、连词、语气词等。从数量上说,虚词远远少于实词,但在词汇体系和汉语系统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容忽视。尽管虚词一般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但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它们也在不断地演变,如先秦和后代的文言中常用的虚词“之”、“乎”、“者”、“也”,现在消失不用或被“的”、“吗”等词所替代。

虚词一般由实词虚化而来,实词虚化是汉语虚词产生的主要方式,汉语里的介词、助词、连词等大都从实词虚化而来,如介词“以”、“被”、“把”就是分别由动词义“用”、“遭受”、“把持”虚化而来;现在的时体助词“了”、“着”分别由动词义“终了”、“附着”义虚化而来。

虚词转化是虚词产生的另一途径,如“吗”,本来写作“么”,“么”的前身是“无”,而语气词“无”由否定词虚化而来。否定词“无”之所以虚化,是由于古代反复问句的否定部分通常省去主要动词,否定词处于句末,便进一步虚化,于是成了语气词。

虚词在发展过程中,也与实词一样存在复音化的趋势。有的是语法功能相同的单音虚词连用成词,如表示假设的“假”、“如”、“若”、“使”、“设”等形成“假如”、“假使”、“如若”、“设使”;有的是单音虚词重叠,如“渐”变为“渐渐”、“稍”变为“稍稍”;有的是词组凝固成词,如“虽然”、“然而”等。

虚词在发展过程中数量不断增加,而语法关系有限,同义虚词越来越多,于是虚词应用中自然而然地存在规范和自然选择的一面。有些虚词得到发展,有些虚词被淘汰,如先秦的语气词到近代被中古产生的新语气词所替代。有些虚词的用法得到调整,由分工不太明确逐渐发展到明确,如中古时期“了”既表示动作的完成,又表示动作的持续,“着”既表示动作的进行,也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继续,到了近代,两者的分工就明确了,“了”不再表持续,“着”不再表完成。

(二)词序

词序就是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顺序。汉语词序就总的发展方向来说是日趋规律化,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有改变正常词序的情况。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位于主语或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虽然汉语的基本词序早就确立了,但上古时期还不十分规律,有一种特殊的词序,那就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谁”和“天”都是“欺”的宾语,“谁”是疑问代词,“天”是普通名词,所以“谁”前置,“天”按通常词序不前置。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种情况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必须有“不、无(毋)、未、莫”等否定词,另一个就是必须是代词宾语,否则,不前置。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伐檀》)句中有否定词“莫”,所以作宾语的代词“我”前置。

3.代词复指前置。叙述句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谓语动词前面,宾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用代词“是”、“之”复指,如“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三年》)“不谷”、“先君之好”分别由于代词“是”的复指构成前置。有时宾语前有助词“惟(唯)”加强肯定的语气,如“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这一形式现在的成语中还有遗留,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都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