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平时让宝宝“言轻” 容易养出卑微娃 孩子说话时 家长该做什么

好句子 2015-03-04 02:48:21
相关推荐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妈你看淘气堡飞起来了!”女孩儿指着游乐场中央喊道,宝妈并没有回头看,就直接训斥她“瞎说什么,淘气堡怎么能飞呢?赶紧回家!”女孩儿看了看被风吹起来一角的淘气堡,委屈地嘟嘟嘴,被妈妈拽走了。

“爸爸我们去哪儿啊?是去张叔叔家吗?还是回奶奶家呢?”男孩儿问爸爸。爸爸则明显不耐烦,和儿子说:“你天天问题怎么这么多?跟着我走就行了,到地方你就知道了!”男孩儿不再发问,乖乖地和父亲前行,一路无语。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家长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而且也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要按照父母的意图去执行就可以了,因而鲜少对孩子解释那么多,对孩子的问话也常感到厌烦,敷衍了事。

有时,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并不过分,就像问路的男孩儿,但却得到了父亲粗暴的回答。我们常说“人微言轻”,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高,那么他说的话也没什么份量,没有人会当回事儿。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言轻”同样也会导致“人微”,如果孩子所说的话总被父母忽视、否认,那么同时被拒绝的,还有孩子的感受、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父母这五种行为,最易养出“言轻”的孩子

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总是谎话连篇,根本不用理会;有的父母觉得小孩子的话都很没营养,很多时候都是毫无意义的碎碎念,也懒得应对;还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说的话很多都是“傻话”,属于异想天开,爸妈解释不了,孩子问多了家长会觉得烦。

看看以下这五种行为,你中枪了吗?

1、 急于打断孩子的谈话

在大人的世界里,大家都知道听人把话讲完是一种社交礼仪。但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这条显然被忽略了,父母要么高高在上,没等孩子说完话就打断了,还常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不要再说了。”

要么是工作繁忙,急匆匆地听孩子说了没两句,就明确制止,并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如果你的事不重要,先不要和我讲。”好吧,小孩子的事永远没有大人重要,时间长了,孩子也没有了倾诉的欲望。

分析:大人眼中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急于打断孩子的谈话,等于关闭了亲子间沟通的桥梁。

2、 对孩子的提问感到不耐烦

小孩子总是精力旺盛,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总是问题满满,希望得到最亲密的父母的解答,但很多父母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提问,常常让孩子感到失望。

馒头为什么蒸熟后会变大?下雨是怎样的过程?为什么小孩儿需要去上幼儿园?妈妈为什么要去工作不理宝宝?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感到不耐烦,有的会回答孩子“等你长大自然就知道了”。而面对高深一点儿的问题,不耐烦型的家长则会回答:“你知道这么多有什么用,想当科学家吗?”无形中对孩子进行打击。

分析:不耐烦的家长回答孩子问话就两种,粗暴或者敷衍,家长也要检讨一下,看是自己性格太暴躁了,还是因无力回答孩子的问题而发泄情绪。

3、 认为孩子的话太幼稚

与高深型发问的宝宝不同,很多孩子说的话在大人眼中是非常幼稚的,因而也常被家长选择性地忽略掉。比如孩子说“如果爸妈不去上班就好了”,或者“天不要黑,小朋友们能一直在游乐场玩就好了。”

高兴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很可爱,可是遇上父母心情不好时,就会觉得孩子说的话“太淡”、“太没营养”了,懒得回答,让孩子陷入自言自语中,家长不及时作答。

分析:如果开口就说“成熟”的话,那就不是小孩子了。家长要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孩子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或者常把想象当作现实,但这都不应该成为父母嘲笑和轻视的理由。

4、 犯错,不听孩子解释

贝贝的姑姑说给她买了两个漂亮的本夹子,贝贝很高兴。可是她左翻右翻只看到了一个本夹子,贝贝想有可能是粘在一起了,于是就拿剪刀“剪开”了。姥姥看到后大怒,认为孩子是在故意搞破坏,不听贝贝解释就打了两下。后来贝贝才发现另一个本夹子放在了桌子下面,但她的解释也没有人听。

孩子犯错,家长不给解释的机会,孩子说话被看成“犟嘴”、“强词夺理”,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和无所适从。

分析:总以大人的视角俯视孩子,不能站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相处,肯定无法获得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陷入被动。

5、 强推,不许孩子说话

这类父母最强势,他们根本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家长规定什么,孩子照做就行了,不允许谈自己的想法,毫无自由可讲。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也缺乏行动的能力,唯有大人的意志才是“决定性”的,这就足够了。

“我不想听你的想法”、“你别给我强调理由”,总以这种口吻和孩子说话,单方面地强调服从,会让孩子“越来越不会说话,越来越不敢说话”。

分析:孩子失去了表达的能力和自由,在家中变成“失语者”,这样的家庭还能有欢笑吗?

不想养出“言轻人微”的孩子,家长要这样做

在以上五种父母的行为中,最易养出“言轻”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内心经受的伤害并不比受打骂教育的孩子少。

扎克伯格曾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感悟,专门谈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家长不好好听孩子说话,最易让孩子形成自卑型人格,他们在父母一次次的拒绝和打击下变得脆弱不堪,敏感多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主张,也不敢让自己“与众不同”。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会有如下的感受:“我是不被认同的”、“我的话不值一提”、“我毫无自我价值感”,这是非常糟糕的。

娃说话时,家长咋做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哲学家贝克莱说过:“存在即是被感知。”不想让孩子变成“言轻人微”的娃,家长就请先感知你的孩子。

下一次,当孩子说话时,如果话题很严肃,涉及到孩子的重大事项,家长尽量放下手头进行的工作,和孩子进行一场“专门”的谈话。当然了,如果是孩子想给你背首诗,或者说些幼儿园的琐事,你可以一边劳作一边倾听,并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

如果不能做到全神贯注,也切忌心不在焉。有的家长一边摆弄遥控器换台,一边随口答应着“嗯嗯,啊啊”,或者不抬头地玩手机,显然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

下一次,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而允许他把想说的话说完,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内心所需,有时候,不良的情绪通过谈话已经发泄出去了一半,千万别让亲子交流的通道受阻。

下一次,认真看着孩子的表情,理解他的悲伤与欢笑,感知孩子的喜乐,父母爱倾听,才会收获一个爱表达、敢表达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悲剧,往往从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开始。而当父母充分给予孩子话语权,孩子终会还给你一个精彩的人生!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