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南昌中学2019

好句子 2015-03-04 01:04:03

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词语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憎恶(zèng) 哀悼(dào) 愧怍(zuò) 大廷广众(tíng)

B. 晌午(shǎng) 妥贴 (tiē) 修润(rùn) 诲人不倦(huǐ)

C. 商酌(zhuó) 渲染(xuàn) 粗拙 (zhuō) 悲天悯人(mǐn)

D. 托沓(tuō) 潜逃(qiǎn) 挟持(jié) 言外之意(yì)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生并非尽如人意。②也许你和我一样,常常感受到生活中太多难以排解的无奈和缺憾。③也许是梦想得不到实现,也许是得到的离你所期待的相去甚远,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在这样的无奈中坚持着。④我们承认自己的平凡,却不曾放弃追求只是哪怕瞬间的完美。⑤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不能漠视自己所付出的真诚。⑥只要我们真诚的付出,就一定能有真诚的回报。

A.“感受”和“漠视”都是动词,“无奈和缺憾”和“难以排解”都是并列短语。

B.“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不能漠视自己所付出的真诚。”一句中“真诚”做宾语。

C.“也许是梦想得不到实现,也许是得到的离你所期待的相去甚远,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在这样的无奈中坚持着。”一句是表示转折关系的二重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将“放弃”改成“丢弃”。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中的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马车夫的彼得。

B.《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异的幻境,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对当时社会的赞美才是其灵魂所在。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第一夜在树上睡觉,后来搭了临时帐篷,最后自己在高处搭建一个城堡长久居住。

D.《革命烈士诗抄》收录了89位烈士的诗词,包括李大钊,方志敏,叶挺,艾青,吉鸿昌等人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奋斗精神。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1),君子好逑。

(2)可怜身上衣正单,。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A.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作者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将士们置身战场的勇猛。

C.“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句话中的“谁料”写出了自己此时的惆怅之情。

D.两首词都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感情都是沉郁悲壮的。

(二)阅读选文,回答7-10题(14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②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④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①蝜蝂(fù 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②非常困倦疲累。

③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④病:疲惫

7.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及其怠而踬也 学而不思则罔

B. 卒踬仆不能起 卒获有所闻

C. 或异二者之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居庙堂之高 乃记之而去

8.翻译句子。(5分)

(1)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2)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9.断句。(断两处)(2分)

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10.甲文弘扬的是一种的精神,乙文讽刺的是一种行为。(4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七千年左右的河南南阳独山玉雕“第一村”(黄山遗址), 公元前四五千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材料二]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玉”字属于象形字,像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不计其数。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客、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萧》《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的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 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顽石灵玉里了。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是)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材料三]

中国玉影响深远,玉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

11. 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的玉器起源于原始社会,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

B.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是象形字,美石的意思,汉字中从玉的字很多,而且用玉组的词更多。

C. 很多词语、诗文、故事等都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美好的人或事物,可见“玉”字在古人心目中象征美好、高尚。

D. “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润泽以温“的团结友爱风尚、“瑕不掩瑜”的无私奉献品德都体现了玉文化。

12.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3分)

上联:堪经千雕万琢

下联:处事效石诸事如意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①正午,与一个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中,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 买把空心莱?”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莱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眼前呈现。

②南山岭不是岭,是我们村的一处大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③我的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④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馃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⑤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逞强好胜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莱”“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⑥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妲己祸国,被挖心的比干并没有死,却在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戏中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⑦一个男人晓得姑婆的好,娶她进门,疼了后半辈子。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父亲问姑婆,现在生活好好的,为什么要回老家?姑婆说,因为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土,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⑧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也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⑨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意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将所有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子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⑩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11)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菜,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光明日报》)

【注释】①女俚:当地人表示亲昵和疼爱,称“女儿”为“女俚”。

13. 作者回忆了父母和姑婆与空心菜相关的哪些经历?阅读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

(2)姑婆听戏文中唱到无心菜,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3)

(4)母亲种空心菜,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

(5)

14. 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分)

15.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语句。(3分)

16.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

17. 结合全文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这句话的内涵。(3分)

18.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4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0.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下列哪一则材料不能做本文的论据?为什么?(3分)

A.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B.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 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C.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2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请简要回答。(4分)

三.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沉”是沉静,宁静而致远;“沉”是积淀,厚积而薄发;“沉”是脚踏实地,积跬步而至千里……让我们每个人沉下去,然后站起来,站成一座巍峨的山;飞起来,飞成一只雄鹰,一只鲲鹏。

请以“沉下去,然后飞起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父亲转身离去的一瞬间,朱自清懂得了父爱的伟大;看到滴水穿石的瞬间,我们懂得了坚持的美…..生活中,美的事物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却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和感动,恒久地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请以“一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