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心中有真善美 生活就有了诗和远方

好句子 2015-01-25 09:17:03
相关推荐

王银春老师:

1

追求真善美的君子

真善美和人的发展,这样大的一个题目怎么讲呢?我想我就从一本书讲起吧。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完整的《傅雷家书》,大家都知道,因为旧版的《傅雷家书》一共收录了一百八十六封傅雷先生的书信,都是他一个人的独白,并没有父子之间的对谈。

在1954到1966这十二年间,傅雷夫妇和儿子一共通过数百封信,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傅雷夫妇在文化大革命中双双离世。他们去世之后,这个家的所有财产都被抄了,他们的回信也全部遗失。后来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有杂物的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遗物,里面竟然有遗失多年的傅聪的回信,父子俩的书信终于团聚了,这本书也因此得以完整。

这本书曾经影响到我们几乎每个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人的一个家庭。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发行了两百多万册,被称作是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字里行间充满了富足的情怀和人文的精神,今天读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金庸先生是这样评论傅雷家书的: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各位朋友会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讲君子?可是我认为这是必须要讲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君子,它就必然充满了流氓气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人去追求真善美,它就一定充满假丑恶。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侠谱里,胡一刀也好,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哪一个不是武功卓然、侠肝义胆的英雄,同时,他们又是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君子呢?中国文化对君子十分推崇。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录,里面讲得最多的其实就是君子。

君子,是有很多高尚品质的人,我们经常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争,朋友很多,但是不结党营私。

“君子逊而不谄”,君子谦逊而不献媚。

“君子不器”,君子不像一个器皿,比如一个杯子,就那么大,水倒满了就会溢出来。“君子不器”是讲君子的博学多识。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能与不同意见的人和谐相处,并不强求别人必须同意自己的意见。

你看,君子其实就是追求真善美的人。

2

君子难做,追求不止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君子,反而喜欢做流氓了?因为君子实在难做,君子不好做。流氓好做,我说说君子为什么难做。

君子内心自由,有独立人格,有精神追求。流氓内心放纵,没有规则、没有底线。

所以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这话非常很有意思,我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等,到了最后一句话,孔子说“七十从心欲”,这个地方要断句用了逗号,特别是后面这三个字,不逾矩是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他活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现在把它叫做随心所欲,但是重要的是逗号后面三个字:不逾矩——不超越规则,要知道那是很难的。

流氓做起来很容易,但是问题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全部的意义在于人是有文化生活的。没有文化生活,人类就跟动物一样只有生物史,而不是文明史。换句话说,也只有包含了人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才可以说是一部人类完整的文明史。一个人也是一样,只有包括物质、社会、精神三种生活的,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所以我们说的文化就是人化,文化就是把人一步一步变得更像一个人的这样一种行为和过程。

那么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真善美。

3

“真”——怀疑、思考

真,就是真实、真诚,做人做事要“求真”,因为“真”反映的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我说一个人,大家都知道,“胡适”,做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也做过中华民国驻美国的大使,我内心非常地尊重他。

胡适十九岁留学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他的志向并不在农业,但是因为他的母亲的要求,他“屈志学农”。他考大学的时候,老师问他,你家有农场吗?胡适回答:没有。你洗过马吗?回答:没有。你套过车吗?没有。给马配过种吗?没有。这个老师就很纳闷,这个学生怎么什么都没干过。后来拿出苹果让学生分类,美国的学生一会儿就分好了,胡适花了两个小时,急得满头大汗结果还分错了。

后来胡适就说:中国人做学问从来就没有科学方法,只给你绣好的花,不给你绣花针。这叫做“不把金针度与人”,我到了美国,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就是实验的方法。因此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只把金针度与人”。我不能再像以前的人一样“不把金针度与人”。

后来胡适从康奈尔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投在了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的门下,追随杜威学习实验主义哲学。学成回国后,胡适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传播科学方法。

那么做人做事,我们怎么做到求真?

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怀疑,二是思考。怀疑和思考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基础。

著名学者梁漱溟的代表作《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就是秩序的社会,一切都有秩序,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不可僭越。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文化本质上是一个权威的文化,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权威教育,权威本质就是两个字——服从。

服从让我们缺乏独立人格,没有个人意志。

西方不是这样的,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宗教文化。基督教诞生的时候就有自由的概念,公元一世纪左右诞生的时候是个穷人的宗教,就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种族、民族、地域、性别、出身,这些都不足以衡量一个人。

衡量一个人最起码、最根本的就是人的自由。

西方人通过思想证明自己的存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通过思想去寻求生命的真理,寻求对生命的认识。这是西方文化。

而我们的文化就不讲真理,不讲真理就缺乏怀疑精神,就不会思考,就容易盲从。

因此,我们自己成长为独立人格的人,一个独立见解的人,做人做事求真该有多么重要。

4

“善”——求善、行善、扬善

善是什么呢?善就是善行,善就是人的行为对群体的价值。

我们现在都喜欢说人性。

什么是人性呢?我理解的人性指的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

人之所以是人,就不会仅仅是纯粹自然性的成长,而是包括了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成长。人的三性要成长要发展,就需要三种精神来指导——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灵性精神。

科学精神指导人的自然性,主导人去求真;

人文精神指导人的社会性,主导人去求美;

灵性精神指导人的精神性,主导人去求善;

我把这三种精神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三种精神平衡了,人的成长发展就进入到理想的境界了。

遗憾的是,在这三种精神的教育当中,我们的灵性教育是缺失的。

灵性教育是教人求善、行善、扬善,使人心灵纯洁的一种教育。但是我们长期缺少这种教育。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习惯于把宗教当成精神鸦片,认为宗教是第一个傻子遇上第一个骗子的结果。

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宗教有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自然宗教,比如迷信、巫术;

稍高层次:实用宗教,带有功用性质,对老百姓有教化作用,比如神道设教。

自然宗教和实用宗教都是作为一种手段达到非宗教的一种目的。

除了这两种宗教,还有一种最高层次的宗教,黑格尔称之为“自由宗教”,马克思换了一个说法叫“宗教的宗教”,跟“物”没有关系,是一种彻底摆脱世俗,是一种真正的、纯粹的、精神性的信仰,追求人的自由,追求灵魂的超生。

长期缺乏灵性教育怎么办呢?我们的办法是用人文教育来代替灵性教育。

但是我个人认为,引导人如何超越的这种灵性教育,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抛弃了灵性教育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就是人心道德无所维系、坑蒙拐骗肆意横行、扬善行善面临讥讽、心灵纯洁遭遇嘲弄。这不就是我们的现实吗?

近代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康德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人给大自然立法,同样,人也给自己立法,这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他说,有两样东西让我感动,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

康德调解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他把上帝存在的场所从大自然转向了人们内在的道德世界。他把有形世界的问题交给科学理性,把无形世界的问题交给宗教信仰。于是就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为宗教信仰留下了一块独立的领域。这个领域只关乎信念、情感、道德、只解决精神性的问题。

中国文化不讲真理,也不讲求真,中国文化有中国文化的智慧,博大精深,讲道德、境界、修身、内在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伟业,一个人一辈子不管要做多大的伟业,都有要落实在平时平凡的道德修养之中。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内圣而后外王”。

所谓道德、境界、修身指什么呢?是指修性、善心、精进、端正来追求一种道德上的上乘,追求一种生命的境界。

我们在灵性教育缺失的现实下,为了求善,我们只好用人文教育来代替,强调通过道德修养来反省个人行为对群体的价值。

5

“美”——因追求而有意义

我一直认为,儿童对“美”的感觉要比成人敏感。儿童为什么对美是最敏感的?我来谈谈我的看法,这是因为儿童内心纯洁,他们奉行的生活原则就是简单。儿童的生活很简单,“简单”能使儿童对美和丑作出本能的反应,那这个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验证。一个简单的人,他的内心就纯洁,因为纯洁他就平静,安然、和善,从容就不紧张,不紧张就受看、顺眼。

你到幼儿园去看看,没有一个孩子是丑的,都很可爱,都很好看,不管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幼儿园。我没有发现有哪个小孩长得丑,成人就不一样了,内心复杂,复杂就焦虑、紧张,焦虑紧张,脸上的肉就横着长,所以成人中会有丑的人。

那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追求美的结果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中山大学有一个历史教授,他家买了一套新房,请朋友们过来看看新房,参观过后坐下聊天,聊什么呢?聊他家墙上挂着的一幅画,齐白石画的虾,聊了几个小时。

后来这位教授在演讲中说,人文科学历史悠久,但是许多人怀疑它、轻视它,认为它没用,人文科学确实没用,不能使你发财,不能使你升官,可是就像故事里说的,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大家交流的都是无用的精神世界的内容。

人文科学就是那只虾,没有什么用,可恰恰是因为它没有用,它才有品味。

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识体系如果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比如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政治学研究公共权力的问题等等。而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是一门对人的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定义的学科。

人文科学包括文史哲——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的确是没用的东西,但是它提供的是一种价值体系和意义体系,它设立一种理想的目标,引导我们去追求人的完美化。

你是想让你和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逐渐完美的人,还是想让你自己和孩子永远做一个庸俗的人?是做一个有意思的人,还是做一个无聊的人?

这个由你自己来决定。因为生活本来毫无意义,是你的追求让你的生活变得有了意义。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天,最后我说了一句话,我说“你是个有意思的人”,他特别高兴。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过别人这样评价另外一个人,人总说这个人没意思,很少说谁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我要请你吃饭,因为你给了我一个最高的评价。

我也认为,这是我给他的最高评价。

人不就是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吗?

6

真善美与现代人才观

真善美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多重要的关系呢?这个地方不得不说现代人才观,以前我们说一个人有知识就是人才,这种人才观现在已经过时了。

现代人才观有三个要素:知识、能力、素质。知识很重要,能力很重要,而素质更重要。

一个人活在世上主要做什么事?我理解一个人活在世上主要是处理关系。处理什么关系呢?

四种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

一个知道什么是真善美的人,一个德行高的人,这四种关系都处理得比较好,这四种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大家就乐意跟他来往,他的朋友就多。我想我们在听课的朋友们,大家都有这个体会。

据说乾隆南巡的时候看着长江船来帆往,问:船上装的是什么?

大臣说:一个是名;一个是利。

我要加两样东西:一个是情,一个是义。

情和义就是人文素质,少了人文精神,少了人文素质就不能说他是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表现为个体性。一个人的身体是可以去掉的,失去身体的一个部分,灵魂不会随之少一部分,他是完整的。残疾人和健全的人,他们的灵魂是一样的。你的力气比他大一倍,但是你的灵魂并不比他大一倍。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尊重。

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和正直、诚实、谦虚、善良、宽容、助人、乐施这些品质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教育只有两项功能:一是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人。“职业培养”是为了饭碗。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只是职业工具,更重要的是做人,尤其是要做一个有意思、有趣味的人。

互动交流

问题1: 给孩子做榜样

——天天妈妈:王老师您好!如何成为一个有意思,有趣味的人,从而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呢?

回答:我觉得问题的重点在后半段,我们不仅要自己做这样的人,重要的是要影响周边的人,作为父母就是要影响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首先一定要看书。读书是最能让自己有趣的方法。

然而不能乱读书,现在的书也有不太好的书。我推荐读胡适先生的书,胡适的散文集。为什么我推荐胡适呢?因为他是一个思想特别自由、特别从容、特别宽容、特别有情操的人。

你在书中会找到“什么叫做有意思,什么叫做有趣”。书会给你答案,而这个答案也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推荐西方的名人传记,比如《拿破仑传》,另外就是要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去领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推荐杂志《三联生活周刊》。

问题2: 之前没注意培养这方面怎么办

——王老师你好,我的孩子已经8岁了,在之前我们也没有注意到要培养孩子的真善美,在生活中也没有刻意的去培养这一块,现在还能弥补吗?家长跟孩子从现在开始培养还来得及吗?

回答:真善美不是刻意去培养的。这种品质就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太刻意去做可能反而会做不好。

另外,也不存在来不来得及的问题,我们去关注到这方面就可以了,在举手投足的日常之间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注意这方面一点都不晚,真善美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不容易达到而不去追求。

问题3:中外教育理念的不同

——王老师,晚上好。我想问一下,中国的教育理念和国外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我觉得让孩子去追求真善美,同时社会又有很多假丑恶,我要怎么跟孩子解释?

回答:最根本的不同是由我们的文化决定的,西方讲究平等,中国讲究权威。

我们不能因为世界上存在假丑恶就不去追求真善美。我们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亏,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一个品行好、德行高的人,一个宽容的、尊重别人的人,他的朋友是会很多的。

假丑恶往往没有市场,我们不要只看到局部,我们要看到内心。从古至今,追求真善美的人,品行好的君子一定是会有很多朋友的。君子群而不党, 小人党而不群,小人是没有朋友的。

对于孩子来说,多看点益智的寓言,比如《伊索寓言》。

问题4: 追求精神境界跟物质的关系

——花花妈:王老师,真善美十分高级,我个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你为物质奋斗的时候,通常就顾不上精神生活了,那是否代表着就没有机会实现了呢 ?如何从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去追求高品质?

回答:的确有这个可能。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合格的父亲,不能因为繁忙、公务等等而忽视了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人完整的生活自然应该包括物质、社会、精神三种生活,我们在为物质奋斗的时候,会发现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有钱的人不会因为自己钱多而不去挣钱。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看不到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他的存在、发展、成长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挣钱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你总有闲暇时间,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你不会因为挣钱忙得连这个时间都没有。

另外,真善美不是一个高大上、不可实现的事情,不是束之高阁、只有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做到。真善美是贯穿在每个平凡人生活的整个过程当中,也不是多高级的事情,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问题5: 追求精神境界跟物质的关系

——贝儿爸:王老师,可否推荐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有关真善美的书籍 ?现在的孩子需要阅读四书五经吗?

回答:不主张孩子现在读四书五经,古今中外五千年,人类留下的遗产,特别是精神遗产,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张开双臂,拥抱世界,而不是回过头来在故纸堆中寻找养料。四书五经诞生在怎样的一个时代,为谁服务的。这个问题我们要考虑。

适合青少年的书籍推荐:“画说哲学”系列丛书,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推荐广东出版社“画说哲学”系列图书

问题6:孩子读书的选择范围

——喜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让孩子阅读吗?会不会在心理上有影响?

回答:可以看,没有必要把孩子想得那么脆弱。到了一定年龄也可以看《红楼梦》,凡是真实反映人的生活的书,特别是平凡人的生活,孩子都可以看。

另外我还主张孩子可以看一些外国文学的书。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等,特别推荐给男孩看。

问题7:跟孩子分享故事时的分寸

——妞仔妈:听到齐白石‘虾’的那段觉得很有趣,有时候很想跟孩子分享,但又担心变成一种灌输,怎么把握好这里的分寸呢?

回答:这个故事我也觉得很有趣,你可以当成故事跟孩子讲,不作过多解释,客观地用自己的话讲个小故事,故事的含义让孩子自己去体会。

不仅是这个故事,其他所有你想分享的故事就都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这个分寸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把握好的。这个请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