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国外文化:墓园诗派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派别

好句子 2014-12-27 19:53:38
相关推荐

国外文化:墓园诗派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派别

吠陀文学

吠陀时代是印度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印度文学称为吠陀文学指早期的以“吠陀”为名的文献集及其所附录的文献。吠陀是音译,意思是学问。吠陀所用语言比古典梵语更为古老,于形变化的分歧较多,称为吠陀语,但较晚的文献的语言已接近古典梵语。

最古的集子名为《梨俱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保存了一些优美的古诗。稍晚的《夜柔吠陀》和一些“梵书”,已发展了散文文体。

解冻文学

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文学作品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且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因此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解冻文学”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呼唤人性的复归,要求重新确认“人”的地位,要求文学站在“人性本位”的高度,直面和批判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重新发掘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打碎以往虚伪的、矫饰的政治口号式的创作模式。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 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十四行诗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中世纪诗人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其后风行全欧。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是两节四行、一节六行的意大利体,押韵法采用五韵。后来,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将十四行诗改为三节四行、一节两行的英国体,仍然以抒情为主,末两行往往点出全诗内容的结论,其押韵法也改为七韵,形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

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由龙沙、杜·贝雷、贝罗、左台尔、巴依夫、狄亚尔等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文学者多拉共7人组成。他们大都出身上层社会,主张统一法兰西民族语言,反对用拉丁语等外国语进行创作。

艺术上他们提出要创造出可以和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民族文学,摒弃民间诗体,主张采用希腊、罗马文学诗体和意大利十四行诗体,而忽略了文学的创造性和反映生活真实的任务。七星诗社歧视劳动人民的语言,蔑视民族文学,把文学创作看成是贵族阶级专有的活动。

七星诗社在两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与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墓园诗派

墓园诗派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派别,属于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分支,得名于诗人托马斯·格雷的诗作《墓园哀歌》。这一流派诗人常以死亡、坟墓为创作题材,格调低沉,充满悲观失望的感伤情绪和神秘主义思想,令人窒息。它虽然具有感伤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但更多的只是反映感伤主义文学的消极面。代表作家有爱德华·杨格、托马斯·格雷等。

湖畔诗派

湖畔诗派是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在华兹华斯的故乡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湖区居住过多年,都写过不少歌咏湖光山色的田园诗,都有“回到大自然去”的思想倾向。因而得名“湖畔诗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