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茫茫草原气象与生态“对话”

好句子 2014-12-13 02:08:50
相关推荐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惠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因锡林郭勒草原而为世人熟悉。

这里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还是距京津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既是我国北方保持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绿色屏障。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就坐落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期间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部门参与、当地群众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其中也有一份力量来自气象部门。

我们知道,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生态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应急处置、决策支撑、管理评价等全链条式的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气候变化研究、牧业气象保障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既要建设全球高空基准气候观测业务、提升草原生态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能力,又要开展草原生态区观测与预报互动试验、草原生态区地空天基综合验证试验和新方法试验和新型观测设备试验等等。

2007年,中国气象局选取内蒙古锡林浩特观象台作为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试点。

2008年10月,锡林浩特高空气象观测站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加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高空基准观测网。

紧随其后,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科研试验区批复,“锡林郭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合作与培训基地”“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与气候监测大数据实验示范基地”在观象台落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科研条件决定了观象台是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气候环境观测实验的理想场所。

于是,内蒙古气象局党组提出,“要以德国林登伯格观象台为样本,大力推进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能力建设”,要发挥观象台在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围封禁牧试验研究 科学合理放牧

走进锡林浩特国家观象台,给你一个深深的印象,就是矗立着一座百米高的三角棱柱铁塔,不同高度处装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

据锡林浩特国家观象台气象分析师师桂花介绍,那只是观象台的冰山一角。目前观象台所做的工作包括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围封禁牧对典型草原植被恢复影响的研究等,同时还建立了草原冷季载畜量的计算模型,研发了草原植被的监测系统。

“这里的畜牧业生产主要靠天然草场。”师桂花告诉记者,“草的生长周期决定什么时候能放羊吃草,草的产量决定牧户能留存多少草料过冬。”

过去认为,围封天然草场的时间越长,保护草原生态的效果越好。但观象台的工作人员用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2002年,锡林郭勒盟启动实施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就是对草场实行春季休牧为主推措施,采取禁牧和轮牧、退耕还草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

观象台在“围封转移”的契机下,从2002年起在实验基地每隔2年对试验基地草场进行试验性围封,积极开展围封禁牧试验研究,定期进行生态观测。

通过研究发现,围封3-5年草场牧草盖度较轻度放牧区增加60%、产量增加57%,围封10年左右草场牧草盖度较轻度放牧区46%,产量增加32%左右,而围封20年草场区域牧草盖度和产量不如轻度放牧区牧场。研究结果直接否定了过去传统的认识。

在“围封转移”研究中,观象台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成果。

以前,锡林郭勒盟的休牧期为4、5两个月,原来的理由是这个时候牧草还在成长阶段,不易让牛羊过早啃食。

但观象台在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牧草返青后的日数会呈现缓慢生长——迅速生长——缓慢生长的特点,而在进入迅速生长阶段后,让牛羊适度啃食反而有利于牧草的加快生长,而从缓慢生长阶段到迅速生长阶段时间不足1个月,也就是,以前两个月的休牧期明显偏长了。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台长王英舜表示,“随着时间增长,物种多样性和草的生长速度都会先上升后下降,及时停止休牧、适当放牧反而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平衡。”

于是,观象台把研究成果报告给了政府相关部门,从2010年开始,锡林郭勒盟地区先前为期60天的禁牧期缩短至40天,从4月上旬至5月中旬,这样既有利于牧草生长保护生态,又能让牛羊尽情吃到鲜草,在降低牧民饲养成本的同时,草场的生态保护也得到兼顾。

草蓄平衡研究 促进草原生态恢复

作为国家气候观象台,十余年的探索和试点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也包括草原冷季载畜量方向的研究。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天然草原牧草产量与放牧饲养牲畜数量所需牧草量之间平衡。实现草畜平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牲畜饲养量,使其饲养的牲畜严格控制在事宜载畜量范围之内。

盲目追求牲畜数量,超载过牧不仅制约草原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更会造成草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必需准确计算冷季载畜量,根据冷季载畜量预报结果,调整规划草场,减缓草、畜之间的矛盾,使草原畜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从2011年开始,国家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对草原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财政政策引导农牧民以草定畜,减少载畜量,促进草原生态的恢复。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天然草场牧草生长发育和地上生物量动态监测,建立了当地草地冷季载畜量预报模型,向政府建议合理划分季节性休牧区、划区轮牧区和永久性禁牧区,为草原监理部门合理安排家畜存栏、出栏数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基于冷季载畜量研究,目前,锡林郭勒盟年出栏牲畜头数800万头只左右,牧民不会因为家畜存栏数量少,浪费草地资源,影响增收;也不会因为严重超载会给天然草场增加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