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同样是帝王衣锦荣归写的诗 李世民和刘邦 谁更胜一筹?

好句子 2014-11-01 16:43:22
相关推荐

迷茫于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诗词中流连心灵的远方。

刘邦的《大风歌》是小学时背诵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还记得学习时,我心里很是不屑。

它和以往背诵的唐诗完全不同,只有三句不说,句子字数不同,用词也不对仗,“兮兮兮”的,那么口语化,缺乏诗的美感和想象力。好在有一个优势,好记好背!老师解读的时候说,当时刘邦称帝后,回到故里,宴请故人亲朋,击筑吟唱这首诗歌,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好吧,你会唱歌,比起我五音不全,算你胜出了。但是,当时自己幼小的心里仍满是不服。皇帝作的诗?这是什么皇帝啊,文笔太一般了,上学的时候有好好读书吗?

后来,读了李世民的《过旧宅》,同样描写一代帝王衣锦荣归,遣词造句、意境气势大相径庭。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一首,谁更胜一筹,请你评论!

过旧宅二首(其一)

——李世民(唐代)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诗作者李世民(599-649年),即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年)巡幸其出生地“武功别馆”,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写下了《过旧宅》。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诗作第一句就点题“过旧宅”。“翠辇”、“鸣笳”,都是君主外出巡幸时的车马仪仗,“新丰”、“谯邑”借代自己驻跸的武功旧宅。笳鼓齐鸣,乐声缭绕,李世民从装饰着翠羽的车辇中走出,众臣子前呼后拥。重游旧地,李世民的帝王气势、志得意满,溢于言表。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写旧宅的景观,巧妙无痕地融进作者的情绪。旧宅闲置,长时间无人居住,但是平时有人看护整理,“荒”与“新”、“古”与“阶斜”,旧物有新气象,新旧交织,让人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池里的流水不断流淌着、更新着,老树也不断发出新芽,开出新花,宅园里始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最喜欢这句,写景言志,含而不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想象,李世民伫立宅园之中,曾经的战乱连年、驰骋沙场,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感慨万千,面对苍天许下诺言:“我,李世民要以文治天下,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我要更新气象,让天地焕新颜。”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再次扣题,与首句呼应,直抒胸臆,全诗浑然一体,妙笔天生。该句作为结尾,抒发治国安邦的豪情壮志,气势恢弘,遒劲有力。李世民十八岁跟随父亲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消除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始于“四海为家”,终得“威加四海”,何等英雄气概!

该句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大风歌》气势相当,我个人觉得这句更胜过《大风歌》。刘邦击筑道:“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透露出刘邦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对前途未卜的焦灼和忧虑。相比而言,李世民的“四海遂为家”,更加自信坦荡,气吞山河。

更为有趣的是,李世民在《过旧宅二首(其二)》的末联写道,“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意思是,天下文同书车同轨,已经完成了大一统,我又何需学那汉高祖,衣锦还乡唱什么《大风歌》。(读到此句,我忍不住笑了。)原来,帝王也不能免俗,皇帝之间也是相互较劲的,暗地里,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拿自己和汉高祖刘邦作比较,此句显示,李世民自觉文治武功、兴国安邦更胜汉高祖。

李世民的《过旧宅》,刘邦的《大风歌》,两相比较,论文采、论气魄,我更偏爱前者。诗歌追求“意达”,本不应拼个你死我活,比个上下高低。在此,将两首诗进行PK,供大家一娱。我想表达的是,阅读唐诗,不妨将主题、情感相近的诗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的遣词造句、意境情怀,你会更加深刻感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