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拜访民间文艺家陈金龙

好句子 2014-10-13 11:06:02
相关推荐

张鸿

六年前在扬州晚报博客上看到陈金龙老先生写的扬州方言小段,知道他是真正的老扬州,他对扬州方言的熟悉,读音之准确,解释其含义的深刻令我刮目相看。听说他已经出了三本《扬州往事》,真想结识这位民间文艺家,就跟帖说想拜望他,并想要一本他的《扬州往事(二)》,他回复:太忙,每天要参加扬剧演出,可在某日下午到便益门一个小剧场去找他。

按约,我与另一名博友找到了便益门外一个小巷子里的小剧场,里面坐了百十个扬州的老头老太,他们是扬剧爱好者,锣鼓点儿敲得正欢,陈老正在台上敲板鼓呢,一会儿他又换了把胡琴,全神贯注地敲着、拉着,有板有眼。我们饶有兴趣地在旁边看着。等到换场的片刻,他知道来的是我们,也来不及下来跟我俩说话,将事先签好名的两本书从台上扔给了我们,片刻锣鼓又响了起来,我俩连道谢也没来得及说,就匆匆离开了。

回家后迫不急待地打开书页,从目录中知道此书除谈戏曲外,还有旧城残片、忆海拾零、闾巷人家、方言俚语、民谚歌谣等等内容,全是说的老扬州的人与事,我看了真是爱不释手。

陈老1937年出生在扬州教场,到2008年搬家,在五行八作的教场整整生活了71年,而且至幼年开始接触到扬剧、评话,每天穿行于剧场、茶社、饭馆、澡堂之间,接触的三教九流、各式人等数不胜数,其阅历之丰富在扬州可以说无人可比。

去年9月,我谈美食的文选《一方水土》印好,我想到了陈老这位老扬州,他对扬州美食、民俗、掌故了如指掌,书是一定要送给他的,就在微信上留言请他告诉家庭住址。不想他刚刚排演过节目,车上还装着锣鼓家什,竟然骑了辆小三轮上门了。还特地将已经出版的三本《扬州往事》带来赠我,并告诉我在整理文稿,第四本不久也可问世。他翻了翻我的拙著,对我这个比他小一岁的老弟,一个教书先生退休后能关注扬州民间美食、写了这么多美食文章表示赞赏,二人就烹饪中的一些方言术语作了探讨,交谈甚欢。

冬天我到南京女儿家一个多月,但与陈老微信没断,多次就扬州方言等问题向他请教,也发了几篇博文给他。当我从扬州发布上看到朱广盛写的《老扬州的<清明上河图>——读陈金龙<扬州往事>》一文,知他的新书“往事(四)”又出版了,立即向他祝贺,他知道又来要书了,表示要送书到我家去。

他是大忙人,不能再要他跑了,所以我回扬后马上到他府上拜望,约好两点的,一点五十我在公交车上,他电话到了:他已经在家坐等多时了。进得门来,看到他正在伏案写什么呢。案上放着我的《一方水土》,书下面是一张用红笔写得满满的纸,指出我书中他发现的错别字,还对一些烹饪技艺方面的问题提出看法。他看得如此认真仔细,真叫我羞愧难当。案上的《现代汉语大辞典》给他翻得很旧了,书架上放着许多工具书、戏曲资料与小说,他虽学历不高,十多年间为报刊撰文不缀。

如我写的北方的油茶面做法是面与油在一起的炒面,他说他儿时记得参府街对面一家油炒面店,据说有蒸、晾、碾、拌、炒等八道工序,是非常认真讲究的。我俩又探讨了扬州人煨汤,这个大火烧开后的小火长时间地煨叫“笃”还是“夺”?狮子头扬州俗称斩肉,这个斩字是否正确,网上文章中还有斫、酇(繁体赞字加立刀)多种写法。因是方言,多为冷僻字,一般人用同音字代替,我们都同意还是从众为好,否则用通用的拼音或五笔打字也打不出来。

他不仅笔耕不缀,还经常参加演出,忙得脚不沾地,从一处奔向另一处。仅为了这本书,他跑打印社、照相馆、出版社也不知有多少趟,自费出书还是彩色印刷,因为剧照不是彩色的很难看出演员的神采。他说多花点钱无所谓,强于打麻将输掉的,毕竟给后人留下了点东西。谈着谈着似乎忘却了时间,他说吃饭无定时,睡觉也无定时,常常冲调一点京果粉子,啃两块点心就是一顿。已经下午三点了他还没吃午饭,我再不走他还饿着呢!

这就是陈金龙,一个扬州民俗的活字典,一个有追求爱好广泛的草根作家,一个固执而可爱的老头。我劝他还是要吃好睡好,按时作息,祝愿他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