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苏轼临终顿悟 留给儿子一首诗 短短4句暗藏禅机 道尽人生真谛

好句子 2014-10-02 09:18:46
相关推荐

关于人生该怎么度过,曾经有一句话在网上非常流行,那就是: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说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呢?

对于这个话题,千年人文苏轼有话说:

林语堂先生曾经用了这些身份来形容苏轼: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文豪、大书法家、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皇帝的秘书、酒仙、专唱反调的人、诗人、小丑。

是的!这位坐在宋代词坛头把交椅上的苏东坡,确实有太多的身份,而最难得的是他总是能在人生不同境遇中,随意切换自己的身份。

人生得意时,他是皇帝的秘书,是专唱反调的人;

失意时,他是酒仙,是乐天派、工程师。

于是林语堂先生又用“天真的小孩”来形容他,人生最大的率真不过就是能虽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却总能像孩子蹒跚学步一样,摔倒了再爬起来。

我想,关于人生意义没有用人比苏轼更透彻了,而他在临终前为儿子写下的一首《庐山烟雨》,短短4句写尽人生真谛,令人叫绝

《庐山烟雨》北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七绝初读会觉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模一样,其实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这是一首禅诗,体裁为七言绝句,也称《观潮》。全诗化用的是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禅语,这是杭州灵隐寺高僧普济编写的一本禅集。

文中的“三般见解”指的就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就是禅的三中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首诗第1句和第4句是完全一样的,这当然不是苏轼偷懒,而是别有深意。

一般人往往只能读懂前面3句,而能读懂4句的堪称高手了。

先来讲讲前面三句诗。

“庐山烟雨”和浙江“钱塘江大潮”都是天下闻名的美景。

烟雨神秘朦胧;

大潮宏伟壮观;

这两个绝世美景,每个人都想去见识一番,而当没见到的时候,总是心里痒痒,忍不住去想象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所以会产生“未到千般恨不消”的感觉,因为看它们已经成了你的一种执念,看不到的话会造成终生遗憾。

而如果终于有一天,有机会见到了“庐山烟雨”和“钱塘大潮”,却会觉得不过如此,看过了也就看过了,没什么特别。

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思考一下这番心路历程,就会恍然大悟:

庐山烟雨还是原来的庐山烟雨,钱塘大潮也还是原来的钱塘大潮,它们并没有变化,变的只是我们的心态。

而当我们把心态放平了,它们依然以本相存在于那里,可我们的心却由“物”入“悟”,体会到了禅的意境。

也就是说,虽然第1句和第4句完全相同,但其意义却天差地别。

第1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只是平铺直述把美景列出来,第4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却已属于禅境。

能做到第三种境界的,除了苏轼之外,还有大宋词人辛弃疾,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说的不就是这种境界吗?人皆渴望悟道,超脱凡俗。然而不经意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能了解人生的意义。

人生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苏轼的一生,体会他的壮志豪情,不妨去看一下《苏轼词传》。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这一套书,它不仅包含了苏轼的作品,还有仓央嘉措、辛弃疾、李清照、李煜、纳兰容若的作品,可谓是“诗词界的百科全书”了。

有心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发现了,现在很提倡国学教育,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使用的语文课本增加了古诗的数量,小学有129篇,初中有132篇。这说明古诗词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这套书分别收录、整理、翻译了这6位诗人词人流传下来的一些作品,每一首诗都有优美的赏析: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他们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套书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可以让我们充分的感受诗词之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能够在这浮躁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一方清静天地。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排版也是非常的舒适,印刷清新,阅读起来也是非常的顺畅。

这么不可多得的一套书,只要79元,赶快收藏吧,让我们一起活出一个诗意的人生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正版书籍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