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隐居44年的一等功臣 被儿子一句话逼出山 忆往昔说的话令人落泪

好句子 2014-08-04 09:08:25
相关推荐

1929年的一天,湖北省咸宁市石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遭遇了厄难,家里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仅留下了一个5岁的孤儿刘祚坤。刘祚坤吃着同村乡亲们的百家饭长大,7岁就帮有钱人家砍柴、放羊,靠卖苦力养活自己。同村的木匠刘老汉看他手脚利索,便收他为徒教他手艺。刘祚坤学有所成,不仅靠自己的木匠技术攒了些积蓄,还娶了妻生了3个儿子。

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刘祚坤满怀报国之心参军,于1952年农历8月18日挥泪告别了3个年幼的儿子和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前往前线,成为志愿军305部队122纵队辎重1连1排3班的战士,负责管理和守卫仓库和火车站的军用物资。他牢记教导员:“到战场上,就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们要带着光荣花回国,不要提着鞋子回国”,很快,立功的机会来了。

1953年4月26日晚上,刘祚坤正在山洞持枪值班,守护装有从苏联运来的5个车皮的航空汽油。不料,深夜有2架美军B26型敌机轰炸了车站,疯狂地向地面进行扫射,一辆装满汽油的车皮被炸弹击中燃烧了起来,顿时响起一阵阵汽油桶爆炸的巨响,烟火弥漫、火光冲天。当时航空汽油极其珍贵,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刘祚坤第一反应就是抢救汽油。

刘祚坤跳上没有被击中的车皮,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冒着生命危险抓起油桶往下滚,期间因失手油桶滚落将他的左腿炸伤,落下了残疾。不久陆续来了1个、几个、一群朝鲜人民军战士,经过2小时的抢救,终于将300多桶汽油转移到安全地带,其中刘祚坤一人就抢救了85桶。当刘祚坤从车上下来时,因过度劳累、精疲力竭,站立未稳而昏厥了过去。

刘祚坤因抢救油桶立下大功,1954年中朝两国共同授予他“一等功臣”荣誉,而当时全国只有99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湖北仅他一名。刘祚坤也因此于1954年5月5日在平壤“毛泽东广场”接受朱德元帅、金日成首相的亲切接见,并与他们一起并排坐在第一排观看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家代表团的慰问演出,而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宇宙锋》,这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荣耀的日子。

然而,辉煌总是一时的,生活总是要归于平淡。朝鲜战争结束后,满载荣誉而归的刘祚坤随部队回国,当组织安排好多干部岗位让这位英雄挑选时,他却以“我一点文化也没有,建设祖国需要知识,让有文化的人去吧!”而拒绝,选择回到家乡陪伴妻儿。1956年5月,刘祚坤回到了家乡,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他最终盛情难却在组织的安排下当上了高桥区人武部长。

可是老实巴交的刘祚坤不善言谈,不习惯那种天天开会的日子,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的官越当越小,从区人武部长到区农具厂副厂长再到生产队长,最后辞职回家干回了老本行木匠,他把立功证书、勋章等深藏起来,过起了隐居山旮沓的日子。直到1998年的夏天,中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79岁的刘祚坤从邻里一台黑白电视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

当刘祚坤看到解放军舍生忘死在千里江堤上的抗洪事迹和抗洪胜利后人民送战士的场面时,多像当年同战友们一起从朝鲜战场凯旋时的场景啊!刘祚坤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要让后代也加入解放军战士的队列中去,于是急忙召回了在深圳打工的孙子刘建光。可是由于镇里当兵的指标有限,体检合格的有门路都报上走了,可体检合格的刘建光却没有等来消息。

当刘祚坤听到儿子的埋怨:“还是一等功臣呢,自己的后代连个军都参不上”时火了,从破箱底下摸出了一包发黄的纸包,拉着孙子的手说:“走,去民政局找领导评理,你刘建光是功臣的后代,体检合格了,凭哪条不让你去当兵报效祖国呢?”结果老英雄重现人间,惊动了整个咸宁城,不仅孙子问题解决了,地方政府还帮他解决了“三难”:住房难、生活难、治病难。

当地方政府要请刘祚坤和老伴一起去湖北省军区疗养院安度晚年时说:“太苦了,您到干休所去吧!”谁知刘祚坤眼中含泪说道:“苦,比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这是天堂了!”1999年10月1日,刘祚坤应“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十一”国庆50周年,他站在主席台的对面,又回忆起了45年前他一生中那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本文由轩轩有礼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