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一条蚯蚓被切断 能变成两条蚯蚓?别让你的孩子被童话骗了

好句子 2014-08-03 07:10:31
相关推荐

我和我家孩子之前一起看过一个有趣的视频,说一条蚯蚓宝宝因为无聊,想要找人打羽毛球于是把自己切断了,变出了一条新的蚯蚓。另一条蚯蚓来了三刀,凑齐了一桌麻将。当时大宝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就说,蚯蚓也太厉害了,想变几条变几条!

说实话在我的认知中,也一直认为蚯蚓被切断以后是可以再生的,无论是童话故事里,还是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见到蚯蚓被踩断后,似乎都能爬行一段时间。但是事情真的这样吗?直到有一天我家孩子哭着回来说,老师说蚯蚓切断不能变成两条。

我刚想说老师瞎说,又觉得这样不对,应该去探索真相,而不是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认知。于是我和我家孩子开始了蚯蚓科普之旅,我才发现事实和我想的不一样。

蚯蚓首先是低等生物,脑子很小所以他们甚至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生理活动。我小时候甚至还想过,变成了两个蚯蚓那他们有一个没有脑子可怎么办,这么一看是想多了。

那蚯蚓是如何运动的呢?是因为对光的敏感性,引导着蚯蚓运动这都属于本能反应。当然这都是蚯蚓自己特定的属性,下面就说说为什么切一刀不能变成2条蚯蚓,首先可以肯定一点是一些蚯蚓的再生能力是比较强的。

但是这种再生能力都表现在生殖环带这个位置上,这节被切断才容易长出新的体节。而这个生殖环带是靠近头部的位置,拿150体节的蚯蚓来说,一般生殖环带处于11-40节之间。如果正好切在这个位置上就会长出新的头部或者尾部。

但如果你随便一切,或者像我之前和孩子一起看的视频中把蚯蚓切成好几段,那只能感叹这蚯蚓是被无知杀死了。其实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伪科学”,我们却盲目地坚信这种伪科学,其实就跟到底是没形成科学地看待事物的习惯。

其实我们若能做到没有证据不进行断言,仔细观察、推敲其中是不是有矛盾点,这个结论经不经得起反复实验,做到客观地去评判,生活中就能避免很多上当受骗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在心底里开始决定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在给孩子买了很多科普书以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科普书都是科学知识的硬性灌输,这就不可能建立好孩子的科学思维,孩子不会质疑科普书上的知识,这就有违科学精神中的敢于质疑,所以对于很多科学书,我个人不满意,直到遇到《第一次遇见科学》,感觉正合我心意。

拿书中的一个主题举例,这个主题的名字叫做“午夜灯火”,说实话作为一个成年7人,我并不认为这个主题有什么好探索的!但对于5-7岁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想知道光是怎么让我们看清物体的,还会疑问为什么窗帘档上以后,外面的光就照不进来了?

在午夜灯火的主题中,就有学习目标和科学探究,会提出很多问题引发孩子思考,比如透明的物体会有影子吗?一个主题的学习的开始,就从提出问题开始,就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做一个常提问、肯思考的娃!

之后书中几页都是有关午夜灯光的图片,有各种灯,装在玻璃的灯笼,有用纸包住的孔明灯。这样通过真实的灯光图片,就能让孩子了解玻璃是透光的,纸是不透明的所以两者发出来的亮度不同。

而人体是不透光的,用满天的孔明灯和人们黑黑的剪影,让孩子记住人体是不透光的这个事实。说实话在没有这套书之前,我个人从来没考虑过人体是不透光的!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证明这个事实!

讲完相关的灯光知识以后,有小测验确定孩子有没有记住、真正理解。而且还设计了一个空白页,让孩子将自己的收获或者更多的有关灯光的疑问画下来或者写下来,引起更深度的思考。

一个主题学起来,其实是对思维的一场锻炼,让孩子习惯去思考、去探索。这套12册的《第一次遇见科学》一共包含96个主题,涉及到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是专为中国儿童打造的科学启蒙课程。

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这套科普书的特别之处了吧,就是图片都是真实的摄影大片,而这大片可不是吹嘘出来的,是因为提供图片的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公司,我可是他们家地理杂志的忠实粉丝。所以这套科普书,不仅能够给孩子来一场科学盛宴,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第一次遇见科学》是十万个为什么出版社和美国国家地理公司联合出版的,历时两年多,正好匹配我们孩子在5-7岁学龄前这个阶段科普知识的空缺。要知道在美国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有科学课,连太阳系的有几大行星都知道了!

为了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除了对于书籍的设计以外,这套书还包含科学课程的视频,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科学启蒙课。书籍是教材,视频中的老师会引导孩子如何学科学、如何建立科学思维。

陪伴孩子学这个科学课的这段时间,让我意识到成年人身上那种盲目地无知,我经常自以为是地掉入到一些陷阱之中。所以我更坚信,帮孩子建立科学思维,拥有探索求知的态度,这才是珍贵的礼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